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

2015-07-28 1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职校培育学生道德品质除德育课这一载体以外,还有文化课与专业课及校园文化等载体。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仅以语文学科为例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以文章作者为样板进行德育渗透
  选入中职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不同领域诸多作品中的经典。这些文本的作者通常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作者本身的榜样作用,要利用作者本身具有的高尚品德陶冶学生,这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毛泽东就是学生进入中职阶段之后接触到的一个人生榜样,也是最无可取代耳熟能详的、重量级的榜样。无论是毛泽东年少立志、眼光高远的豪情壮志——“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藐视权贵、发扬翻身农奴的革命精神——“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经典语句都是学生结合毛泽东的生平,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深入理解的。这是对学生们进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鲁迅先生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学生无可回避的极其重要的作家,其作品被选入语文课本的自然是经典名作。学生在了解其崇高的文学造诣和犀利时代感触的同时,更应了解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从他弃医从文的毅然决定中感受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将小“我”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提醒学生自身目标与近景目标固然重要,但人生理想和长远目标更应以民族的强大、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富强为蓝本。《史记》作为中国古典史传文学的巅峰,不算选修的《史记选读》,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2篇。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之前,千万不要忘记大力渲染司马迁受腐刑后却依然坚持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生际遇,进而强调其为完成人生理想排除万难,、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光辉形象。教育学生相较于司马迁遭腐刑,我们日常所遭受的挫折与坎坷真的都“不是事”,相较于作为一个男人司马迁遭受的奇耻大辱,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最终总结出:唯有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才是实现人生理想、达成人生目标的不二法门。
  综上所述,作者们的光辉生平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其中总有一些道德上的闪光点值得学生去发现、去效仿,可生动形象地说服和感召学生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切不可仅注重文本,而忽略了作者本身,这样会错失很多渗透德育的机会。
  二、 以文中人物作为榜样进行德育渗透
  前文已述,榜样的力量在德育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作者本身可以作为德育榜样,文本中的人物经过作者艺术加工之后更具有典型性,性格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鲜活,更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纵然身背乞丐的身份,想尽办法要进监狱过冬,但听到教堂赞美诗的感召,良心发现,在对美好生活回忆和向往的作用下,决定重新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明天。此时要渗透德育,须强调的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再不堪的处境,只要人不自暴自弃,也无法阻挡其对美好的追求。学生自身的处境最起码是衣食无忧而温饱有余的,相较苏比要好得多。学生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光明而且他们也希望向善、进步,相较苏比身处的黑暗的、黑白颠倒的、是非不分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也是天渊之别。所以,只要学生自己不自暴自弃,无论什么时候,光明而美好的未来总会向他们招手。这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和强调,无疑是深刻、生动而潜移默化的。相似的,《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生平的分析,固然应该从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三个层面入手,并在赞颂其高尚品格的基础上,理解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的悼念和缅怀之情。不过,站在德育渗透的层面上,我们也可以说适当调整顺序,认为马克思正是从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三个层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才受到了自己的战友——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尊重和爱戴。如此就可向学生渗透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为自己的家庭、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的人才会被亲人、爱人、友人爱戴、尊重,甚至被长久追思,这样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若是浑浑噩噩,毫无追求地了此一生,将是毫无意义的。
  正面引导当然不可或缺,反面的警醒显然也有自己的价值。在《雷雨》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鲁侍萍勤劳、善良、朴实、坚毅的性格闪光点,也应该提醒学生批判地认识其性格中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软弱面和中国劳动人民的劣根性。周朴园的冷漠、无情、残忍、狡诈,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必须遭到批判的,更是必须提醒学生敬而远之的。其实《鸿门宴》中的项羽也不失为反面典型,这个笨嘴拙舌、易怒冲动、刚愎自用、心无城府的人,再加上他力能扛鼎的体格,简直就是“赳赳武夫”的代言人。学生应该从他的性格中记取教训。
  由此可见,文本中的人物是多么的鲜活,多么的典型,多么的卓尔不群。无论好坏,无论正面、负面,都可以为学生起到表率或警醒作用,都是学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榜样”、“老师”,都可以在某个特定层面上对学生们施加德育影响。
  三、以文中经典语句为座右铭进行德育渗透
  文本是作者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道德认识往往通过各种途径流露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有些甚至被奉为格言,成为学生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或座右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这些富有道德意义的句子积极主动地进行渗透德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很多句子就很具有哲理意蕴,是德育渗透的好素材。如“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是要读者——学生珍惜每一天来之不易的时光;“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是要读者——学生珍惜已拥有的、眼前的一切。总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要读者——学生学会珍惜,不能“嫉人有、笑人无”,这篇文章在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从“学”与“师”两个层面全面论证了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但告诉学生学习的意义、好处、方法、态度,在入学伊始就应提高对学习的认识,更告诉学生应该跟什么样的人学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他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该虚心求教,甚至不耻下问。如果能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德常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成为他们的潜意识,那么就为班级的良好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相互求教、相互学习,也就不会再有顾忌,相互帮助的良好风气则可日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习水平这两件事自然也就实现了双赢。《老人与海》中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句子多么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支撑了多少人永不向苦难低头。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人是不可能被打败的;视死如归,宁为玉碎的人是不可能被击倒的。这样的信念和毅力,在任何人迎风冒雪,艰难前行的时候都生发出不竭的动力,推动着、鼓舞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句子难道不可以直接作为座右铭,镶嵌在人格的最深处吗?学习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是对道德、对人格的一次锤炼和升华吗?
  可见,文本中的某些句子,特别是一些要求背诵的经典文句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人生哲理,可督促学生将这些句子铭记在心,甚至将这些句子当作座右铭,指导各自的人生。
  四、以文章主旨为终极场进行德育渗透
  文本的作用就是“闻道”、“载道”。不错,这个所谓的“道”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更是社会认同价值和社会共同道德的结晶。所以,在文本创作的最根本目的上、在文本分析的最基础层面上,文本的主旨——“道”当仁不让地是德育渗透的终极战场。
  《落日》记述的是日本投降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从中领略到胜利的喜悦,看出咎由自取的日本侵略者的窘迫,但更重要的是对和平的渴盼、对战争的厌弃,对欺辱历史的铭记、对民族毅力的赞颂。这一主旨在语文必修②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中更是有集中的体现,可见这一主旨在道德体系内的重要性。在战火不断的今天,这类主旨尤为珍贵,是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必然选择和不可错过的内容。《面朝大海,春闹花开》虽然是一首现代诗,但其传递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信念却是学生们应该终生铭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名句甚至可作为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让学生们铭记、呼喊。这种诗意而美好的生活是学生应该终生渴盼和不懈追求的。反观《拿来主义》,虽然原本是为了阐述如何批判地对待外来事物,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杂文的意义远远并非仅仅如此。这种去粗取经地批判运用的原则,实际是适用于一切事物的。类似的原则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等。这种批判运用的原则不仅对社会、对家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个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的。
  自古文运动以来,“文”与“道”第一性的论争就已经尘埃落定。“道”作为文本创作的核心,自然是研习文本的最终目的。所以,德育与“悟道”在反映社会现实和弘扬社会公德的层面上是统一的。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最好战场,从课文的主旨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对语文内涵的讨论一直就存在着“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三种观点,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逃不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二元论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正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关注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一堂语文课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但是语文课进行的德育渗透,获得的德育成果将会伴随每个学生的一生,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语文课恰到好处的德育渗透,不但是课程要求的必须结果,更是人本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德育渗透要恰到好处,最终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是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