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思考

2015-07-28 18: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学前教育的规模扩大,人们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入手,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关于专业理论课的说明及其课程地位
  在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上,文化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艺术类课程缺一不可。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应占相当比例,并且建立一整套专业理论主干课程体系,既有传统的 “三学六法”所谓三学是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而“六法”是指幼儿语言、数学、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法,还要有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等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专业理论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师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学前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幼儿园运作管理的知识。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二、专业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前卫生学和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不合理,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学出现问题。目前我院的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四学期,而在第三学期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前幼儿的生理特点还没有学习。很多教学法课程的开设与学前卫生学同在第四学期,很多需要的知识的学习可能滞后。
  2.课程设置上部分课程重合内容过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心理学,第二个学期学习学前心理学,这两门课基本把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涵盖了,学生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也够用了,而到了第四个学期,又开设了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从各个心理品质来讲解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从心理发展阶段讲学前心理学不过是把同样的内容换个体系再讲一遍。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学生对学习学前发展心理学积极性不高,因为重复的内容太多。而在学前语言教学与学前儿童文学两门课程中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阶段都用了很多课时,同样的内容学前心理学里有重点章节,课程内容重合太多是一种教学的浪费。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之间在教学上是脱节的
  在教师之间没有协商与交流,都是各顾各的,很少有集体的合作交流。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很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科重复教学,例如皮亚杰的理论在心理学中讲、学前心理学里有,在学前发展心理学中还会讲到。还有就是在相互关联的课程中,教师没有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知识体系,做不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前教育的专业课老师涵盖艺术、教育、心理等各个专业,对于每一门专业课来说都是很成熟的教师,但是各个专业出身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各门课的课程地位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导致教学上的脱节。
  2.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理论讲授较多,系统性、理论性强,实践性、应用性差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好,就会在以后的学科教学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法中,很多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对幼儿舞蹈的精细动作不会设计与教授,这说明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中没有掌握幼儿精细动作的特点。又如学前数学教学法中,幼儿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意表象知识的运用等,它的理论知识准备就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对幼儿思维特点的介绍,如果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没有理解和掌握,学习新的知识就会有困难。
  3.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
  学生每天身处校园,接触幼儿太少,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没见过。理论知识掌握很多,但是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脱离,如同纸上谈兵。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以后反映,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幼儿园以后幼儿园的老师学历可能没他们高,学的理论知识也没他们多,但说起幼儿教育方法、策略却头头是道,而我们的学却说不出什么。以至于学生觉得自己学的很多知识没有用处,其实是没有将学的知识和幼儿教育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
  三、解决的措施
  (一)合理开设课程
  依据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开设课程,所以建议将学前卫生学由现在的第四学期开设提前至第一或第二学期,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三学六法”当中应该是开得最早的一门课,早于学前心理学或者与其同步,必须是学前教育学和其他六法课程之前。学前卫生学是一门涵盖幼儿生理发育和幼儿园卫生管理的课程。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规律有全面的掌握,还可以学习到幼儿园、早教机构对幼儿生活及环境创设中卫生的要求,还涉及部分幼儿心理发育问题。
  这一课程改革在其他院校已得到实施。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在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之前。天津师范大学两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幼儿解剖生理与卫生学在第一学期开设;首都师范大学四年制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第一学期开设,幼儿卫生与保健在第二学期开设,学前教育学在第三学期开设;宁波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二学期,学前心理学开设在第三学期。
  (二)整合部分课程
  1.不再开设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三门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只开设学前心理学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由原来的52课时增加到72课时,在这门课里涵盖上述三门课的内容。或者只开设心理学讲授基础心理学内容,学前心理学讲授学前儿童心理品质和发展,拓宽讲解的角度,涵盖学前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2.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和学前儿童文学整合 成一门课程,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介绍学前儿童文学。因为在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很难不涉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特点,而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也不可能不介绍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把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学生可以把这两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之间通过教研室活动多沟通交流,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衔接
  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之间就要进行合作,互相沟通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思想,教师之间形成合力。面对专业理论课互相之间无法沟通的现象,让不同专业的教师相互交流,使各课程内容有所侧重,避免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同一教研室的活动,又要有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教研活动,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活动可以帮助老师对整个课程设置有所了解,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沟通,而同一教研室活动可以相互沟通配合,促进教学向专精深方向发展。
  (四)掌握基础理论,让学生学懂、会用
  1.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不要繁多,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学懂了、记住了,以后才会很好的应用。
  2.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开展校内实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课内模拟训练
  大部分的专业理论课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和模拟一些幼儿活动和教学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这种实训方法可以和教学同步进行,不像在幼儿园开展实训时有很多的条件限制,可以配合教学的进行。
  2.加强幼儿园教学实践
  (1)为了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同幼儿保持联系,新生从入学教育阶段就要开始接触幼儿园,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开放日观摩、毕业长期实习等活动熟悉幼儿园,了解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学时间可以如下安排:第一,新生入学就要安排参观幼儿园和各种幼儿教育机构。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软硬件、日常教学管理和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等,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当幼儿园有开放日活动时让学生去观摩,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活动。第三,每学期安排不同的教育[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见习,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去组织。第四,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安排集中实习。第五,假期时,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幼儿园顶岗实习,进行短期的实习锻炼。
  (2)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最好是:第一,选择区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园、民办园各一所);第二,选择民族特色幼儿园,我们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少数民族幼儿园数量不少,选择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一所回族幼儿园;第三,选择普通幼儿园,最好是公办民办各一所。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幼儿园教学、管理特点。
  (3)最好能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普通班、蒙台梭利教学班进行轮流见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了解不同班级、年级幼儿教师工作特点。
  学生到幼儿园去参观、见习、实习,可以对幼儿园和幼儿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到幼儿园可以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知道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体会幼儿教师工作特点;学习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学会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到幼儿园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提高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掌握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初步学会各种活动的设计、编排、组织。通过实践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