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模式改革的几个方向分析

2015-07-22 09: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中国教育更好地融入世界竞争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深刻思考当代地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外部世界的优势和差距,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自1994年开始,云南的个别地方学院曾经与美国“福特基金会”、美国“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文化艺术组织、机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著名进步人士多次交流,从专科、本科的民族艺术人才培养路径,讨论了如何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等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非洲、拉丁美洲等国际民族艺术教育机构和各国艺术专家介绍交流了他们培养本土民族歌舞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
  就云南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而言,应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为视角,通过解读我国普及高等教育10年以来云南10余所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的实践与理论个案,对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实现特色化的教育理念,以及从实施特色化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选编、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等诸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以求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适应和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教学特色化的新理念、方法、途径的培养模式。以期在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中大力推进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经验和理论,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与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交流的特殊需要。
  探索地方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模式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为云南、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各类急需的实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深刻理解地方高校所属省份的省情、州情、市情的独特文化艺术传统、独特历史渊源、独特教育优势,以及所承担的独特的教育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地处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培养各类学科专业人才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长期以来,云南的许多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基本上都是沿用或“拷贝”“复制”中央艺术院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所学非所用,缺乏专业个性和竞争优势,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与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交流特殊需要。为此,地处边疆特殊战略地位的云南地方高校办学要紧密围绕新时期云南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学校的学科方向、教学定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将培育优秀人才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地方高校健康快速发展,助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邓小平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来培养人才。他说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地方高校的教育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高等艺术教育如何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应引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l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的实施,以及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制订颁发,为地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创新提供契机和必要的条件,激励地方高校努力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为此,基于“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之上的优质舞蹈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既是本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舞蹈特色教育优秀成果的总体展示,又能充分满足培养合格艺术人才在教育内容上不断拓展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近期指出“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我国的地方高等艺术教育承担培养人才,承担着对内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通过各类有雄厚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去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精神基因、精神表识和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教材开发、编写、审定、选用、更新机制,编写出版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质量教材,实现高等艺术教育建设机制不断创新,专业门类更加丰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规划要求。邓小平曾多次地论述“又红又专”“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社会主义教育的培训目标问题。云南多所地方高校一直坚持认真学习、积极组织实践、努力探索符合省情、州情、市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民族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20多年前,云南个别地方高校曾一度尝试性地开设了多种符合云南专业人才特色和密切结合社会需求的各种特色课程,力求让学生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无我有”、熟悉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事法规,具有敏锐判断力、应变能力和政治嗅觉。该高校利用外资和社会赞助带领师生到少数民族村寨学习多种传统舞蹈,聘请各族民间艺术家到学校传授舞蹈技艺。将国际国内的艺术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新信息及时输送到课堂,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编写教材和编创舞蹈作品等教学改革。其后,此届学生毕业后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显出厚积薄发的后续功力,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潜力。该校民族歌舞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阶段性的贡献,亦曾一度获得对国内外教育和学术界的好评与赞誉。在此前后,国内一些高校和专家曾经在与云南地方高校的频繁交流中,社会各界均殷切企盼边疆地方高校持续充分利用当地丰厚的传统歌舞资源和地域优势,在不同的学校不断探索出一条从云南各地实际出发的舞蹈专 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创造性的新思路、新经验。 笔者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所思所论,力图探求在以往云南各个地方高校尝试民族舞蹈专门人才培养不同模式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思考和剖析如何解决目前尚存的边疆舞蹈专业人才急切需求凸显与复合型实用型舞蹈专门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期待在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和规划指导下,组织地方高校开展大量的调查问卷、多种座谈交流和个案比较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现代化科学新技术展开严谨的逻辑论证。
  教育是传承文明、知识创新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支撑着国家教育创新体系的建设,培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宽厚的专业学科知识、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视野宽广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新型人才,已成为边疆地区高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涉及面广,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意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因此,由于办学目标和定位的不同,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理当创建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关注国内外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区位优势刻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才能在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收到明显的效果,继而在国内外教育竞争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打造出本校的优势教育品牌。我们期望通过在深入调研云南地方高校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揭示构建具有云南地方专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经验教训和规律,为实现新时期云南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办学理念和目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务须通过宏观和微观地系统综合梳理地方院校近30年来的成功办学经验和发展的历程,全面探索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论为引导,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科学管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专题活动、宣传交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得出一些有益于地方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结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论和观点,对于促进地方院校科学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地方政府和高校管理者、教师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思考、参考。
  探索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所集中探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从各个地方院校各个不同的大量人才培养中积累的成功办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这也是我们力主探索和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方法。运用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基本方法,把解决地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总结归纳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创新教育模式指导下设计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制度和管理方法,使之反复运用于教学,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为实现中国教育“走出去”的目标,规划出一个可持续科学发展的优良设计方案,使之成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运行的全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新的科学管理规则。
  参考文献:
  [1]马曜.云南各族古代文化史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6).
  [2]丹增.文化慧眼读云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8).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