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从职业教育集团及其绩效的理论分析入手,说明了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绩效不高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的对策思路、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绩效 对策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集团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职业教育集团的工作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改进和提高,但仍未能很好地满足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集团的效率和有效性亟待提高。
一、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及其绩效的理论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章程为其共同行为规范,由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职教集团应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成员间的教育和经济业务往来,应遵循优先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协作、参资、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为了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的效率和有效性,我们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育集团及其绩效的相关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职业教育集团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合作绩效。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wWW.133229.cOM显然,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越紧密,合作绩效就高。
2.校企合作理论。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这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因为,双方合作后,该合作体就拥有了技术、厂房、设备、市场、信息、人才等综合优势,进而达到事半功倍、力量“倍增”的效果。因此,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这种合作模式充分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特点,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理论告诉我们,校企紧密合作,不仅能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且能达到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经济转型、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换代的良好效果,从而提高合作绩效。
3.合作绩效理论。绩效是人们按照一定要求做事所达到的效果。通常绩效包括效果和效率两部分。效果和效率也是统一衡量职教集团化预期结果的综合尺度。在这里,教育集团合作绩效是指集团合作各方在合作中,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经共同努力后,集团合作体所能达到预期的成就或效果,最终达成长期合作的一种良好发展态势。显然,高校和企业合作紧密且研发能力越强、政府政策对合作支持性越强,交互效应就越高,合作绩效也越高。
上述理论不仅作为我们研究职业教育集团绩效问题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我们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绩效指明了方向。因为,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的高低不仅将直接影响教育集团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且也会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甚至将关系到整个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成败。因此,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合作绩与合作共赢既是我们研究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的切入点,又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绩效不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按理说,职业教育集团理应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似乎不应该存在着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现实中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工作仍然感到困难或绩效不高呢?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合作各方对职业教育集团的认识、动机与预期不同。合作各方由于对参加职业教育集团的认识、动机和期望不同,预期过高,而在实际运作中又很难达到各自的期望值,从而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且很难统一思想,如企业普遍认为办教育是国家的事,企业只是期望通过合作后能得到有较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在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能得到高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又能得到政府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学校则期望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学校提供设备、指导教师和资金的支持,从而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现实中各地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还很难达到各方的期望和要求,这就影响合作的积极性,也势必会影响合作绩效。
2.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形态松散带来的影响。对于松散型的组织结构来说,要达到高效难度较大,更多的要依靠双方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因为松散型的组织结构在利益上不是一个统一体,不能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所以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无论是项目的规模和合作的力度都是有限的,难以达到高效。因此,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设计的许多功能还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是受现在政策法规的限制。学校资源是国家教育资源,企业资源则是集体或私有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一起使用,在政策法律框架下都不可行。第二,是各成员利益目标不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赢利,且最终目标是利润。而学校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才的质量。由于各成员利益目标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合作目标障碍,而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本质是组织形态的松散。第三,是功能辐射区域的有限。功能的有限是集团长期面临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3.受集团各成员之间合作形式的影响。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表现在形式上,可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限的契约形式,这种合作契约并不是真正的契约,一般没有经济条款,对违约赔偿没有明确的要求;还有一种形式是非正式合作,这是一种道义性的合作,难以在书面上固定下来,这类合作关系层次不高,规模也有限。
4.教育集团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现在教育集团的利益分配机制还很不完善,付出的和得到的不能做到对等,尤其是在有的付出较多,有的得到较多的情况下,更会影响教育集团成员的积极性。目前合作成员之间这种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严重地影响着共享功能的实现。尤其是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不强、综合实力不强,还很难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实惠,企业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和体现。因此,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甚至可能成为教育集团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
5.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我国教育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还没有准确的定位,更没有从法律层面上给予制度保障,且对于集团本身的功能和发展前景也需要实践的证明,使得政府对集团的管理和支持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支持集团的政策和措施,如浙江省专门出台了这方面的相关政策,但政府对集团的支持还仅仅是指导性的、初步的,尚没有具体细化的办法,体制机制也不完善,更缺少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的提高。
三、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的对策和措施
为使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能做到优质、高效,并充分调动起集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绩效,我们不但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而且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确保职业教育集团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效率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第一,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从合作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职业教育集团应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准则,创建各种类型的合作模式,并做到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模式建构为重点,以内涵建设为着眼点,使其运作模式能适应集团的发展壮大,为进一步提高合作绩效服务。
第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系。需要形成政府宏观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中高职学校、产学双方相互支持的协作网络。其中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形成教育集团中的主体力量。同时,根据合作双方的目标和要求,设计科学、合理高效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模式,使校企双方形成合力,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
2.建立持久、稳固、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一,建立政府的保障机制。政府的政策落实和政策倾斜对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具有保障和激励作用。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教育集团成员各方利益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并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集团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支持的力度。政府应以资金为杠杆,制定向集团合作领域倾斜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利用政府职能为参与教育集团的企业提供多种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等。最后,政府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制度、考核、评估等来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
第二,建立资源共享与统筹机制。职业教育集团要通过整合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来提高整体效益,如在人力资源方面,教育集团内不仅可以实现互聘,而且可以相互指派,共享人力资源。如在物力资源方面,不仅校企可以共同投入,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购置设备等,而且成员单位之间能共同使用设备、实验实训条件,如浙江三江职业教育集团的宁海产学研基地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又如在财力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后勤公司,解决后勤服务、学生宿舍建设等方面问题。总之,集团可以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的监控检查、招生及学籍管理、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实现统一;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教师及教学设备的调剂、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实现统筹。在经济转型和产品升级换代中,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第三,建立校企联合互动机制。建立校企联合互动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合作效率和增强实力。这方面,宁波的许多职业教育集团已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浙江大港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了“宁职院海尔服务中心”,与海天集团合作成立了“宁职院海天实训中心”。浙江三江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雅戈尔集团合作成立“雅戈尔宫销管理学院”。浙江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著名的服装企业如杉杉、雅戈尔、罗蒙、培罗成、一休、布利杰等合作,把实习工厂延伸到车间,又把车间建在校园内,使学院的教育模式和企业的生产模式在实践环节直接对接”,并将这一发展模式通过集团标准化运作,移植到集团的其他成员学校。
第四,建立互利共赢机制。互利共赢机制指的是集团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最终达成长期合作良好发展态势的机制。这个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集团各方积极性,并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实现合作各方互利共赢。因为,学校在合作中,能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智力支持,为企业培训和输送各类有用人才,帮助企业营造科技、学习氛围等,提高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增强企业营销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合作中得到了实惠。而高职院校也能在集团内共享资源,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施、设备、工作场所和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相适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适应期。
第五,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教育集团的绩效评价,是保证人才培养成效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目前的发展初期,教育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确实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的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其成熟程度等,并根据绩效评价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职业教育集团绩效,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优化整合,获得教育集团效益的最优化,完成校企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和利益上的双赢,必须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职业教育产与学的耦合机制,即建立持久、稳固、有效的运作机制。这些运作机制的建立,可以在制度上保证教育集团工作高质量、高绩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