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发挥“两课”在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切实有效地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消解制约因素,并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两课” 实效性 制约因素 途径
“两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5方案”实施的五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学生的主体性。在“两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然微薄和有限。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缺乏,盲目从众,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体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对课堂掌控和组织的能力,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及其业务水平存在不足之处。教师队伍中存在结构不合理,培训和再教育机会不多,队伍中缺少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诸多问题。
3.教学内容。wWW.133229.Com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缺乏针对性、感染力和时代感,不利于师生间互动的开展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些教学方法虽然新颖但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群体中认同度不高;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暂未使用抑或是使用不好。
5.考核和评价体系。考核倾向于“一卷定乾坤”,淡化了过程性考核;考核注重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倾向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淡化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6.教育环境。校内,“两课”比专业课“矮半截”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学生群体和教职员工不重视思政课的态度和舆论仍然存在。网络和社会上各种负面的新闻和事件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动摇。
由此可见,要消除以上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将是一个系统而又繁复的工程。
二、探求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途径
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针对当前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与实践,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前提。
首先,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传统“两课”填鸭式的理论和道德灌输,使大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不利于自主探究知识学习环境和独立思考,自由思维空间的形成;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抹杀。需要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权威角色,从“台前”退居“幕后”。学生从绝对的服从态度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市场经济逐利性特点明显,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务实。这使他们更加关注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两课”无用论自然成为大学生普遍观点,导致在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厌学综合症,不愿学、不爱学、不想学。需要从学生内在需要的方面入手,突出“两课”对学生追求真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求知解惑的突出作用。使大学生慢慢发现,其实“两课”的学习不仅只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也是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有效工具,从而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做准备。最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会质疑,不惟书,不惟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关键
要把“两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就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两课”教师队伍除了要“授业、传道、解惑”,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国际国内的各种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充满信心。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的激情中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信服于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诚然,一个优秀的教学队伍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个体,需要队伍成员在年龄和教龄上呈老中青梯次结构,职称高中初结合;需要有教学领军人物的辐射作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创新,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踏实苦干;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积极合作和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