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2015-07-09 09: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要发挥“两课”在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切实有效地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消解制约因素,并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两课” 实效性 制约因素 途径
  
  “两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5方案”实施的五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学生的主体性。在“两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然微薄和有限。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缺乏,盲目从众,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师及其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体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对课堂掌控和组织的能力,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及其业务水平存在不足之处。教师队伍中存在结构不合理,培训和再教育机会不多,队伍中缺少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诸多问题。
  3.教学内容。wWW.133229.Com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缺乏针对性、感染力和时代感,不利于师生间互动的开展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些教学方法虽然新颖但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群体中认同度不高;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暂未使用抑或是使用不好。
  5.考核和评价体系。考核倾向于“一卷定乾坤”,淡化了过程性考核;考核注重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倾向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淡化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6.教育环境。校内,“两课”比专业课“矮半截”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学生群体和教职员工不重视思政课的态度和舆论仍然存在。网络和社会上各种负面的新闻和事件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动摇。
  由此可见,要消除以上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将是一个系统而又繁复的工程。
  二、探求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途径
  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针对当前制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与实践,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前提。
  首先,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传统“两课”填鸭式的理论和道德灌输,使大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不利于自主探究知识学习环境和独立思考,自由思维空间的形成;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抹杀。需要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权威角色,从“台前”退居“幕后”。学生从绝对的服从态度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市场经济逐利性特点明显,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务实。这使他们更加关注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两课”无用论自然成为大学生普遍观点,导致在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厌学综合症,不愿学、不爱学、不想学。需要从学生内在需要的方面入手,突出“两课”对学生追求真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求知解惑的突出作用。使大学生慢慢发现,其实“两课”的学习不仅只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也是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有效工具,从而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做准备。最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会质疑,不惟书,不惟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关键
  要把“两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就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两课”教师队伍除了要“授业、传道、解惑”,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国际国内的各种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充满信心。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的激情中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信服于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诚然,一个优秀的教学队伍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个体,需要队伍成员在年龄和教龄上呈老中青梯次结构,职称高中初结合;需要有教学领军人物的辐射作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创新,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踏实苦干;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积极合作和优势互补。
  3.突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针对性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基础
  “两课”教学给学生的刻板印象就是“假大空”的说教,要改变学生的看法,就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突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内容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触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话题,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和揭示现实生活与课本理论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实问题。其次,突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论兴趣不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理论传授应以“够用”为度,将抽象的理论用典型生动的案例讲活。
  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两课”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需要继续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
  “专题+团队”的教学法。专题就是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限制,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讲授,不面面俱到,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但由于“两课”的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对教材的整体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和专研,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结合社会的热点和学生的兴趣,找到合适的专题组织教学,难度相当大。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学团队的紧密配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的智慧,结合社会热点、教学重点、理论难点和思想疑点,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集体攻关,设计若干专题,把教材的知识点用专题的方式串联起来,在教学团队中根据每位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合理得进行分配。每位教师集中负责2-3个专题,最大程度集中教师的精力,深入研究自己负责的专题,收集相关资料,围绕专题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形成独到见解。学生可以在同一门课程中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增加教学过程的新鲜感,克服“审美疲劳”的产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融入式”教学法。这是北美动手文化的一种引入,也就是北美人一直说的“just do it, you will find everything”,它强调的是要学习就要先参与,在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在“两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就某个章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工,并布置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社会实践,最后找到解决任务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只会掌握自己分工任务和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绝对是学生自己需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增强高职院校“两课”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性考核,侧重于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等平时表现的考核,改变过去传统期末考试的命题方式,可以通过口试,论文撰写等新方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内创建重视“两课”的新氛围,一方面,让“两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生受益的课程,转变学生轻视“两课”的态度;另一方面,使“两课”真正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改变专业老师不重视“两课”的舆论。增强大学生判断政治是非的能力,有效的抵制网络和社会上负面事件的影响,塑造和谐的社会和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z].2004.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2005.
  [3]于宏,潘献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汪元宏.正确的观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
  [5]檀江林,钟玉海.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蔡丹阳.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