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官”职业教育;探索
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开展农民“村官”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民“村官”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乡村开展农民“村官”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把一部分农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又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成为现代农村新社区。然而广大农民能否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村官”,重点是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发达地区农村“村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一些党支部成员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党支部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把党建工作当作软任务,经常忙于农业生产,组织活动开展很不正常,人为地削弱了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部分党支部成员年龄偏大,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不高,党员中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党员不多。WWW.133229.COm
2.2一些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有的村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文化素质偏低,存在“头年干一干,两年看一看,三年等着换”的消极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村干部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村干部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担心村级换届时丢了选票,因而工作力度不够:有的村干部凭借在地方势力,长期把守,以权谋私,甚至横行霸道,有欺压百姓等现象。
2.3少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够协调。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党政不分,热衷于个人说了算,大事小事一手抓;有的村委会主任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不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决定,使相关工作不能很好开展;有的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够协调,工作思路不统一,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村委会的工作难以开展。
2.4村“两委”成员缺额情况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有的村委会选举缺额后,因受补选法定时间的制约而搁置;有的村干部嫌待遇低,认为没有千头,当选不久就自动离岗回家或干了一段时间就外出打工;有的村因受地理条件和人才因素的常4约,一时难以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工作没人干。
3 导致不发达地区农民“村官”和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贫困地区农民“村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
3.1内部原因。大多数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民“村官”和农民,自我发展意识较差,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当一部分农民“村官”思想政治意识淡漠,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只看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会耽误生产,接受职业教育还得花钱,搞生产还可以挣点钱,投入主要集中在短期能见效的生产要素上,如化肥、农药等在工作中一些“村官”不懂政策,领导能力不强,缺乏决策能力和创新性,年龄偏大的农民,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既想致富,又怕担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要、靠”思想。同时,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即使想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也没有基础,严重阻碍了农村科技素质的提高。
3.2外部原因。1)生活居住条件差导致对外联系受限、信息不畅。
不少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造成其商品交换、信息互通等出现盲目性、封闭性。2)职业教育与农民脱钩。在农村,基础教育只把升学看作是办学的唯一目的,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使教育的功能局限在升学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3)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一方面很多地方对农民职业教育及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培训内容不能把握农村和农民的脉搏,不适应农民发展需要,导致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增加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难度。4)文化事业与农民关系不够“密切”当前,一些不发达地区基层农村文化生活依然单调、匮乏,各种文艺活动很少。乡村文化活动一无场所、二无图书,不少农民一年到头看不到一份报纸,不少地方的群众几年很难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4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需要充分认识加强以农民“村官”为龙头,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产业意识和经营能力如何,不仅影响农民自身的利益,而且影响着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加强农民“村官”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要统筹城乡资源,通过学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人才工作基础薄弱;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较差,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人才流失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更趋严重,农民“村官”职业教育欠缺,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因此,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提高包括农民“村官”在内的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农民“村官”职业教育,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适当超前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总之,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职业院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农村“村官”职业教育,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