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 学习行为养成 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讨论法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素质,在《房屋卫生设备》课程中从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入手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以学生的课前独立学习结合课堂上问题教学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形式,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启发诱导,解决新课学习中的知识点.再通过归纳总结,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我们认识到现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习惯于被动的跟随式学习来复制课本、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改变教与学的被动局面,在建筑工程《房屋卫生设备》这门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人手.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以学生的课前独立学习结合课堂上带问题教学为突破口,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的形式,让学生课前独立学习.预习新课,教师将其内容系统地统筹规划,分门别类,将每个知识点蕴藏到其运用的问题设置之中,从而达到消化理解新知的效果,而对于自学中疑难的问题.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加以解决,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包容性,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外延,这样,笔者的课题教学既解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目的性和有效性统一.又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和加强素质的培养,改变了以往学生课内被动地“听、学”的状况,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这项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在对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挖掘、发挥学生的潜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深化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WWw.133229.CoM
1 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养成的训练
让学生的独立学习先于课堂教学.先试着独自完成课本的习题,使他们有目的的来到课堂上.带着独立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怀着求知欲进入教室。主要做法是:
1.1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一般学生自学某一章节内容.用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但却面临着不知书中所云,头脑中一片空白的问题.通过习题练习,帮助他们了解、确认教材的内容,领会教材的要求.并可在习题练习中发现阅读中不甚明了的地方.将之加以注意.以待研讨、解决。这些问题一般难度适中,既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又不脱离学生已有知识,能使学生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和讨论,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建筑给水系统”,学生在完成复习思考题后,对本节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初步了解了室内给水系统常用的五种方式为:直接给水系统、设有水箱的给水系统、设有贮水池、水箱和水泵的联合给水系统、设有气压给水设备的给水系统、分区分压给水系统.但在课后习题中对“其各适用什么情况?”,学生在课本中只能找到抽象的概念,只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不是明白的很透彻,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考、研讨的方向,在课本、笔记本上做好记号,留待课堂上进行研讨。
1.2精读、研读教材.提出整理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学习品质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精读、研读教材.提出整理问题,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笔者的做法是:课堂上预留l0—15分钟,从如何掌握好教材内容的知识点着手,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独立感强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认真、仔细阅读教材.在重点处做上记号.将疑难点着重归整出来,对教材内容自行归纳出较为清晰的思路,并将疑难点留待上课时讨论解决。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在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成分下用墨线标上记号。表明这是课文学习内容的重点,在建筑给水系统方式不仅标上墨线,还在其概念旁用一个醒目的“?”标注“为什么”,以表示他们的疑难和注意点,把他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疑难点整理出来,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展开讨论。
2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围绕“问题”展开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课前独立学习,笔者教与学做了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的模式变革,转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解决学生自学遗留的问题,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讨论为主线,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表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要求逐步形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请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提炼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逐点阐述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去掌握各知识点,并加以整理、归类.另请其他同学对其阐述不足之处加以补充,然后,请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表现打分:这样,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了机会,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成果,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外。也使得有上进心的学生感到压力,使他们有种奋起直追,证明自我能力的心态,从而使得学生从好胜、好奇,发展到了兴趣,进而增强了信心和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关系.真正教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正确、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例如:2003(4)班的xxx、2003(5)班xxx等同学学习较认真细致,在课堂的发言表现都获得同学们较高的评价,看到他们获得的成绩,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连平常给人感觉较为腼腆的xxx等同学都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甚至有的同学,如xxx、xxx等.在刚结束完前一个问题知识点后.马上就起立,接下去阐述新的见解,课堂气氛在他们的带动下.进行得非常活跃.也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接受了新课知识。
2.2解决学生自学遗留的问题
学生在自学和独立完成习题时.遇到不甚明了的地方,通过课堂提问形式,使大家参与讨论,各抒已见.通过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追求真理的思想。例如:对于给水管道的敷设规范为什么要如此规定,书上阐述的不是很透彻。学生就在上课时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在大家发言基本完善、正确后,教师再从工程经验、管材性能等各方面对他们的发言做个补充总结,加深他们的认识。
3 启发诱导,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现代认知学派对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学生学习问题虽千头万绪.但只要把握住迁移.教学就可做到“教有条理”、“学有头绪”,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分析、概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才能使学生产生正迁移。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虽然已有一定的积极性,自主性,但仍容易留于浅表,这时需要引导他们去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启发他们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巩固旧知,加固新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室内排水管的敷设要求时,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室内给水立管的敷设要求,纷纷指出应预留孔洞,洞口的形状、尺寸与管径的大小有关;又因为是排水管道.应与给水管道在设置位置方面不同,应该设在靠近卫生器具.且污水排出量较大的一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给水管道横管与排水管道横管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思考给水管道水质污染的几种原因,从而得出排水管道不能设置在给水管道的上方.以避免排水管道破裂污染给水管道的结论,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较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出发,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深化学生的自学,既达到教学目的,又使他们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
4 归纳总结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无论什么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如果重点难点讲解不清,讲课中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就会使学生反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并把对课程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方法告诉学生,把繁杂的书本内容整理提炼成比较精炼简捷的纲要,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搞清哪些是需要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重点、难点。另外,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依赖心理较强,不能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力求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解答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看到希望.增强学习信心。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教改试验的一些体会,虽然还在尝试阶段,需进一步探索,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教材,选择、应用良好、适宜的教法,并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能力出发,针对其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难易程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研究其中规律,进一步完善教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