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水产动物病害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试结果等,并总结经验,以为水产动物病害学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动物病害学;实验教学;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全面检查与评定的方法,不仅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而且对整个教学活动有强化、检测和反馈功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1];教师亦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水产动物病害学》属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与认知性较强。在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该课程抽象、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开设实验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鱼病检查基本操作、器械仪器使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近年来,塔里木大学针对该课程实施了实验课教学改革,采用“口试+操作”方法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
1实践探究性教学的内容
根据新疆南疆地区鱼病的流行及渔业生产季节,于5—6月结合《鱼类育种》《苗种培育》《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在实习基地对生产上易发现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鲫鱼败血症等16种传染性鱼病,以及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钩介幼虫病等12种寄生虫鱼病和泛池、气泡病等2种非生物性鱼病,共计30种病例进行实践探究性教学,共4周。Www.133229.cOM每天1 h,教学时序则根据巡塘时所找到的病鱼进行灵活安排,每种病例教学方法基本类同,让学生分小组亲身参与,亲自动手。重点是熟练掌握病鱼症状的观察和诊断方法,设计并实施该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然后观察并记录其疗效,学会分析、处理不良疗效病例。
2实践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4人1组,每天清晨进行各自范围的巡塘。寻找病鱼,并将每种首次发现的病鱼带入课堂,由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症状观察,作好记录,进行交流,总结出该次病鱼的症状,确诊。然后根据池塘水质、发病鱼状况以及当时气候,指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治疗方案,且要求观察其疗效。以后再出现同种病例,则由小组学生自行诊断,设计并实施该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教师只要旁观,根据学生每次记录进行评定。对于在实习基地未发现的鱼病病例,先进行理论讲解,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再利用鱼病的cai课件及彩色图谱进行辅助教学[3]。
3考核内容
2人1组,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如下:
3.1口试
30道口试题囊括全部实验课内容,涉及实验目的与意义、操作步骤、结果分析讨论等方面,还有小部分活题,限时5 min。旨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运用、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面。该项内容占考核成绩的1/6。
3.2操作考核
为保证考试的顺序进行和节省实验动物,操作考核内容选择了若干可独自成立的基本操作,如“水产动物疾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中草药的识别”、“蠕虫引起的疾病的诊断”等20个题目。2组平行进行,便于比较评定。考查操作完成的质量、时间(一般限时20 min)、动作规范及相互配合程度等。该项占考核成绩的1/3。
4考核程序
抽签确定分组入场顺序→每批4位考生先抽1道题进行口试→告知操作题目,准备10 min,领取实验器械→操作考试→综合口试及操作表现给出成绩。
5考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