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教育;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改革
论文摘要:传统的中职会计教育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针对我国中职会计学生的能力缺陷,本文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经验。提出了实现培养中职会计学生专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会计教育作为培养基层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升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则是基层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体现,因而应当作为中职会计教育的重心。但是,我国传统的中职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在面临新问题时往往难以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务必要改进中职会计教育,努力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
一、会计人员的能力构成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进行了规范,它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两类:职业能力((competence)与能力(capability),前者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后者指的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wwW.133229.cOm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国的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独具特色,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刘玉廷((2004)认为会计人员须具备的五方面的职业能力为: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许萍和曲晓辉(2005)将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包括风险管理、公司理财、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外语、经济学、行为学、统计学等;第二部分为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第三部分为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因此,政策洞察力、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等应是我国会计人员能力的主要构成。
二、我国目前中职会计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中职会计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中职会计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邓传洲等,2004),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林志军等((2004)以问卷调查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目前的会计教育状况也还没有完全提供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实际上,许多学校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往往只了解会计处理,而对相关交易活动的经济实质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判断。
会计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会计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部分学校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呆板,难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许多学校也设立了会计实训室,但其设计的业务都是简单化了的常规业务,与企业实际相差较大,难以起到实习的效果,而毕业实习也大多处于放羊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从没有去过实习单位照样开出实习证明,质量难以保证,这导致教学实践浮于形式。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严重脱离实际,甚至部分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均难以适应职业需要。
三、国外会计教育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改变传统会计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1990年9月,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changecommission,aecc)在其第一份研究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传统的知识获取型会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因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中职会计教育应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以,终生独立自学能力是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aecc将终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概括为三方面: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会计知识。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具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智力能力是指寻找、获得、组织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和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和具备领导才能的能力。专业认同是指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乐于学习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并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应该知道并能够认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能据此做出价值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正直、客观、公正的品格和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aecc指出,学校应教会学生为获得并保持会计职业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即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aecc还发布了一系列文告,对如何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实践中美国学校也积极响应会计教育改革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
四、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改革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方式。
(一)转变思想,树立“学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观念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追求和主观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巨大的塑造力。所以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即“学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问题,师生在诚信中主动愉悦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采取理解、宽容、信任、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知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新颖性
精简课程内容,理清各课程间的关系,删除交叉重复与陈旧空洞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扩充教学信息量,及时引人国内外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并注意将西方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财税法规等内容介绍给学生。
(四)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单纯的传统的注人式教学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多种方法相结合,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会计教学方法应当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变为原理应用,坚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原则。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更替,会计知识也不断更新,传统的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仅供数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矣。”为此,要大量使用启发式教育、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并建立社会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胜任能力。
(五)编写适合中职会计学生培养的会计教材
大多数会计教材的修改只是简单的修订,即根据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准则,在原来教材基础上修修补补,教材就象制度讲解,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为主体”教学观念也不容易贯彻实施,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内容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的比重,教材的改革和重新塑造、应该在内容、形式、写法、版本、装帧等各方面进行整合,把专业知识和精彩的文笔结合起来,深人浅出,融会贯通。形式上的轻松活泼与高质量的教材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