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对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5-07-09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阐述了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农广校应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培训模式 -01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教育培训是基础。农民教育培训,只有为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 “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1-2]。作为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广校,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显著优势,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正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以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为重点,在挖掘、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辉南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快速发展。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1农民教育培训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大力开展与普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大批的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农业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是摆在农广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WwW.133229.coM
  1.2农民教育培训已成为劳动者掌握新科学技术并通过培训进行吸收和消化的关键途径
  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推广需要农广校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用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更新传统生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他们的收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对农民开展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实施了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大培训工程,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这几大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受经费、农民时间、硬件设备等条件所限,培训时间相对较短,以1~4个月的培训居多。这些培训虽然可以使部分农民“有了点文化、懂了点技术,会了点经营”,但是这种肤浅的认识与政策中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相去甚远。其实质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培养农民自发学习的能力,引导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2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1)要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该设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并着力强化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人员的培训。在技术推广与应用、生产管理与经营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主动学科技、用科技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来[3]。

  (2)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
  (3)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培训内容必须符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实效。
  (4)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方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田”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生产实践指导,逐渐形成专家与教师、农民三方互动的培训模式。教师将广大农民对于养殖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管理技术、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农产品安全检验、植保技术等相关技术问题予以汇总,然后定期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满足广大农民对种养等技术的需求[4]。
  (5)印发技术资料与发放技术光盘相结合。一方面,将专家教授技术讲座刻录成光盘,发至示范村,组织科技培训示范户和辐射户集中播放;另一方面,将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做到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明白纸。
  (6)统一教材和乡土教材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乡土教材、通俗易懂的实用科技小册子、光盘,并达到“四性一强”,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专业性,地域性强。使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农民容易掌握,也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
  (7)电波入户与媒体资源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卫星小站,开办媒体专栏,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辉南县农广校通过县电视台《乡音乡情》和广播电台《快乐农家》开办专题培训栏目,将中央校的农业节目送入千家万户。二是通过各乡镇有线电视插转台,村级的“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三是结合农民培训深入基层,利用农广校的电教设备播放农村实用技术,以及中央七台播放的农业科技节目,扩大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8)结合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激发和引导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繁荣农村经济。
  3小结
  开展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无论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形式上,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切实符合农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实际、贴近农民,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有特色,事半功倍。培训中还要随时捕捉亮点,总结典型经验,不走弯路,确保培训、指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农民培训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农广校的责任,任重道远,要常常办,时时新。
  4参考文献
  [1] 方喆洙.浅谈县级职业高中、农广中专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j].商情,2009(29):80.
  [2] 曾增河.参与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14.
  [3] 王林玉.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河南农业,2010(4):62.
  [4] 周海纳.创业型农民培训对促进海西新农村建设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0-3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