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用创新论文(共7篇)

2023-12-09 15: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证研究


  综合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低,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公安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单一性,导致学生就业选择范围狭窄,可供学生选择的岗位类型较少,存在就业主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其次,很多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没有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存在好高骛远的就业态度,“高不成、低不就”就业现象比较常见。这些都是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问题,为改善这种现象,必须加大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力度,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一、公安院校毕业生的特征分析


  (一)纪律作风良好


  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特点明显,纪律性较强,生活作风优良,这是公安院校对在校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基础特征。在管理上,公安院校呈现警务化特点,对学生要求、管理、训练都是十分严格的,注重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强调生活工作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于牺牲、乐于奉獻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警务化教学模式下,公安院校大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具备缜密的心思、果断的处理方式以及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历程,是从“知识”到“事情”再到“社会”的一个过程,只有实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才能发挥公安院校的教学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纪律作风良好的优秀公安机关人才,在促进公安院校长久发展发展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及安宁提供坚实的基础力量。


  (二)职业素质高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公安院校和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公安院校不仅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警察擒拿技能,同时还对学生的体魄和意志进行锻炼,以此来增强学生身体的健壮程度,帮助学生养成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坚韧性格,使学生在具备较强警察职业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职业素质高,是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基本就业要求,同时这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大区别的现状特征。[1]


  (三)政治素质过硬


  从严治校是公安院校始终坚持的教学原则,在新的发展时期,公安院校仍然需要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约束,以公安警察的行事标准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同时还需要及时传达党委党中央的指导方针,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党性觉悟,帮助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运用系统的法律理论与知识对学生加以教育和正确引导,让学生严明守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群众服务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公安院校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下,相比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普遍较高。


  二、公安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重要性


  首先,就业指导机构搞好公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提升大学生的择业能力非常有帮助。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方式,让就业者明白自己的特点,使他们明确各岗位的不同需求,协助就业者结合自身特征,选择切合自身的职业。所以,该项工作注重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应聘能力,开展各种现场模拟活动,让学生积极应对挫折,推动就业的顺利实施。其次,就业指导机构科学开展指导机构,有助于提升公安院校就业率。高等院校的就业率,即在总毕业生中,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科学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公安自主择业能力,把握住机遇,所以,学生便能顺利毕业,无疑提升了公安院校的就业率。最后,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推动公安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2]公安院校教育平稳发展,以公安院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为依托,坚持教育科学规律,开展各项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的认可。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育活动协同起来,继而从各个层面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凸显公安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职能。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为了解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专门按照相关理论设计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诸多就业问题,如,毕业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该次调查的对象选取某公安院校某届1500多名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使用了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先将专业作为分层标准,接着将性别用作分层标准,最终依照学生比例实施随机抽样。总共发放了问卷调查300份,回收290份,有效问卷288份。


  (三)调查目的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情况、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未来职业规划情况等基本信息,从中找出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加以改善,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率。


  (四)结果和分析


  调查结果:学生是否了解自身问题的结果获知,40.8%的学生认为全面了解自己,59.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自己或仅了解自己一部分,这部分人数超过一半以上。调查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有优势。对待专业优势问题上,许多人不具有充分的专业信心。调查在校期间是否接受了系统的职业规划。有统计资料获得,79.4%的学生很少考虑职业规划,一些学生想都没想过职业规划问题。调查职业规划的执行及在什么时候执行的。通常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较早,让学生较早地筹备就业,调查结果得出,57.6%的同学在大学生期间并未做过这项工作。


  分析:许多公安院校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以上数字能够看到,迫切需要将职业规划内容加入到就业指导内容中。而深层次分析得出以下影响因素:


  1.专业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入警率不高,公安院校毕业生承受着较大就业压力。此外,专业层面狭窄,课程设置缺少鲜明的公安特色,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政法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作为自己重要的就业出路,而职位存有一定限制,报考人数非常多。


  2.就业规划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学生步入校园后,受到的是警务化管理,不但重视法律知识的教授,而且还重视学生体能的训练,他们较多地将自身的职业目标选定在人民警察的岗位上,树立了强烈的从警意识。但是,公安院校学生在注重自身职业素质及能力提升时,往往会忽视职业规划,对毕业后的顺利就业造成了较大影響。相比其余普通高校学生,公安院校学生更加注重考研成绩,在校学习期间,很多学生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考研究生做准备,毕业后也会投入到公务员考试中,对就业自身就业行情及前景知之甚少,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期待值偏高现象,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都与就业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偏差。[3]


  3.工作条件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很多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挑三拣四现象比较严重。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对不同工作岗位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工作条件优良的岗位便是最佳就业选择,所以很多毕业生的就业起点定位都比较高。在选择就业岗位时,都想留在大城市中,不愿到偏远乡镇去,但是部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又达不到城市就业岗位要求,所以公安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在工作条件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往往对城市岗位趋之若鹜,使得城市人民警察统考岗承受过大的竞争压力,而公安基层岗位却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现象。


  4.生源分组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现阶段公安民警的人数不断增加,每年补充到警力当中人数较少,在每年统考过程中,将一小部分公安专业职位设置其中,每年仍有大量的公安院校毕业生是不能步入公安机而选择就业的,也就使得公安教育资源出现了浪费的情况。执法机关对男女比例作出了明确规定,招收进入公务员队伍中的女生人数较少,使得公安院校女生在就业中存有不小压力,也就无从发挥公安教育的社会作用,从而使得公安院校有关专业生源越来越好,导致公安院校相关专业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不断降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安院校的持续发展。


  四、强化公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多元就业格局


  针对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范围狭窄、就业主渠道不畅现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快多元化就业格局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公安院校在培养公安政法机关人才的同时,应该结合具备准公安属性部门对在岗人员的工作要求,如内部保卫处科、保安服务公司等,对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优化,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同时,公安院校还应该对多种毕业生就业渠道进行整合,包括专升本、应征入伍等,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和“直通车”,使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


  (二)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改善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公安院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必修课程中,以就业指导课为良好契机,建立完善的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所在专业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就业前景,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科学选择就业岗位。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在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与之相对相应的就业指导内容,并通过开展个人探索、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成功校友经验分享、招聘会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多层次、递进式的就业指导,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4]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是公安院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就业的基础前提,这就需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公安院校应该合理配置现有心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现状,了解不同岗位对在岗人员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同时还需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就业自信心。另一方面,公安院校要通过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焦躁、忧虑、自卑、自傲等不良心理及思想态度,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养成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信、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


  全面的就业信息能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公安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就需要对就业信息多种获取渠道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信息。公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市场调研、走访调查等途径,对所有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根据就业信息的特点及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再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渠道,将汇总、分类后的就业信息加以快速发布,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应尤为重视毕业生信息网络建设,以网络平台为有力支撑,利用其便捷性、开放性、时效性等特点,实现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对课堂就业指导进行补充和完善,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


  (五)合理利用公安院校就业政策


  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都尤为重视,并且国家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政策,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公安院校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做好与编制、人事、公安、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工作,通过按需招生、计划分配等方式,将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公安院校还应该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相关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就业,实现公安院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城市岗位就业压力。


  五、结语


  实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理想就业,不仅是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方式,更是为和谐、稳定社会构建提供安保力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学校、学生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使公安院校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为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崔睿

  第2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探究


  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学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上,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我国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主观上,高等院校不断的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而,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意义极为重大了。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处于上升的情形,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5年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再加上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人才的过剩,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自身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从而造成了很多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过剩。再加上,当下毕业生自身并没有从传统的就业观念当中走出来,对于就业择业过分挑剔,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形式单一


  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急速增长,生源来自于四面八方,其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造成毕业生对于就业方面的愿景不同,目标不同,就业要求不同,出现的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也不同,因而如若想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了解其想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各个击破。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依然采用的传统的教育方法,采用就业指导课的形式,进行宣讲与灌输,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并不能做到解决,往往就是走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就业指导内容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融入世界,多元的文化也不断涌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在内容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大学生的思想入手,針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方案,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方面的变化,无视当前的社会环境,依旧对大学生进行着亘古不变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只要将单一的理论传达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就业指导的任务,因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紧紧是空谈,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三)就业指导教师素质整体偏低


  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都并非专业的,有很多就业指导教师都是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兼职的,因而,他们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支持。这对于处于就业择业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得到正确的支撑与指导,甚至还会出现错误的择业就业,对于学生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紧跟时代步伐,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新常态下,因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国家当前的就业市场现状,深入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结合本学校的特色以及与企业的关联,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二)有针对性地完善就业指导的内容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应该从大学生一入校就要有计划地开展,从大学一年级就使大学生具有职业规划的目标,并确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并加强对其的就业观念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心态与抵抗就业压力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具有完善的就业择业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上的竞争。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配套建设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配套建设就是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软件方面来讲,要建设一个合格的就业指导人才队伍,招聘、培养专业就业指导教师,使就业指导能够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另外,从硬件上来讲,高校应该积极搭建就业指导工作平台,完善对接互联网的服务,全面建设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利用网络积极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发布就业信息,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便利。


  作者:何开薇

  第3篇: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


  一、新媒体的时代背景概述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利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以个人电脑、手机为终端,通过信息化的传播向用户提供海量、实时的信息。新媒体迅速发展扩大,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其中高校大学生作为紧跟时代潮流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上也深受影响,这也促使高校在面向大学生的工作中也不得不融入新媒体的环境。在这一新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创新,需要首先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创新。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观念较为落后


  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后,高校的招生工作都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是在每年的高校毕业季,却很少看到高校在就业方面的举动。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理念上存在着落后,表现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积极,虽然有的高校也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课程中有相关的职业规划等,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工作开展以及课程安排存在着不合理,缺乏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的系统的研究。


  (二) 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


  对于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校也存在着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与思想政治课程安排在一起,尤其是一些学校还是安排思想政治老师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使得学生对就业指导失去学习兴趣;第二种是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安排在最后环节,在最后一个学年的最后学期,这个时间段是大学生临近实习或者毕业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学校课程的参与程度并不高。


  (三) 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


  从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形式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者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在具体的内容上,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强调理论、原则,缺乏与人才市场情况的分析以及针对大学生个体的分析,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在实际就业指导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内容上,主要就是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虽然也接受大学生个体的就业咨询,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人员指导,现有工作人员又缺乏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并不能解决在就业中所面临各种实际问题,指导效果并不理想。


  (四) 就业指导队伍缺乏专业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大学生个体、就业市场环境等各种复杂内容,要想真正服务大学生就业,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员安排都是从思想政治课程上或者从事行政的人员中兼任,有的甚至只由学院和辅导员来通过动员会的形式来完成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严重缺少专业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对策


  (一)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内容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要结合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面临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帮助他们顺利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内容创新。


  首先,针对就业性别歧视进行指导,很多女生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因此在就业指导内容上应当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树立起信心;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女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很多学生都存在畏难心理,尤其是女生,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更能激发女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其次,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当前各个专业在就业形势、可就业领域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就业实际需求,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着力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相对应行业的认知,在学期中间鼓励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就业指导中还要向学生提供包括所在地、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就业形势分析,因为除了在本地就业,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愿意回到生源地;高校还应当将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各个年级的教学课程进行融合,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的渗透。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媒体途径


  高校的学生在与新媒体的联系上更加超前和紧密,面向大学生的各项工作都应当结合这一变化,包括就业指导工作也应当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首先,高校应当积极的利用网络建立各级的就业信息库,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查询和就业形势分析,同时还要联合其他高校建立省际范围内更全面的信息库,从而实现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其次,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当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离不开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微信内的各种公众号也在大学生群体受到欢迎,因此高校要据此积极搭建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关就业指导信息的发布,提供正确方向指导,定期向大学生推送有关的就业信息,同时还要在微信平台建立互动沟通,让有就业问题需要咨询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获得专业人员的分析和指导。


  最后,高校还要利用当前备受大学生青睐的其它新媒体进行就业指导途径的创新,例如微博、博客、贴吧、开发专门的APP或者建立专门的网站等都可以进行就业指导。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创新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在就业指导中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打开沟通的大门,利用微信群、QQ群等让大学生加入到沟通中,这样不但可以传递有关就业信息和指导,还能够让大学生了解他人、认识自己。同时对于一些有就业上疑惑的学生,还可以与老师进行私聊。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教师应当对大学生就业有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对就业市场、学生专业需求、学生个体就业倾向等,只有做好研究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提供切实有效帮助。


  四、结语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高校数量、大学生人数都在不断提高,但由此大量的毕业生也带来了就业的难题,因此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中就业水平成为了新衡量标准。开展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要解决的首先就是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此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以及就业方面对新媒体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与当前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也是一致,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创新对策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作者:童彦东

  第4篇: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中国微博用户数目在国内正式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达到相当庞大的规模,这其中不仅包含有普通个人注册用户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还包括全国各高校、各企业的官方微博。微博以其方便、及时、快捷的特性如浪潮般迅速席卷了人们的生活,"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挑战,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思考,如何在这个新兴的大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1.微时代的来临为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1.1在"微时代"中,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空间上,发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自己的所感兴趣的东西;而大学生也能在"微时代"中了解创业指导信息,接受正确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就业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微博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在短时间内以"核裂变"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最热门的交流工具之一。"微招聘"、"微求职"、"微简历"等一系列以微博为中心的网络新名词广传盛行。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影响的扩大、地位的提升,微博已成为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诚然,微博已成为时下高校、企业、大学生的"新宠"。那么微时代下高校、企业、大学生呈现怎样的新特征,我们做以下探讨与分析。


  1.2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的价值。在"微时代"中,将大学生创业指导运用。其中,发挥它的价值所在,其价值有:一,通过"微时代"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平台,让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架起一个桥梁,直接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动态,以便做出正确选择。为了更好地传递就业信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目前,全国共有近100所高校开通就业官方微博,微博已成为各大高校加强就业宣传指导的新渠道,并越来越受众多高校的推崇与使用。


  1.3大学生创业指导"微时代"互动平台的频道规划。在此平台中具有一些贴近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政策,设置在线咨询,及时解决大学生的疑惑与问题,对其进行简单的解答;对于就业趋势把握有度,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并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微时代"的功能互动,进行聊天、对话、图片互动、视频进行就业指导、面试,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所需要的创业指导信息。


  1.4就业微博实现了学校与毕业生的交流互动,毕业生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咨询相关问题还可以向就业中心提出建设意见,促进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高校的就业官方微博与其他网络招聘信息相比,真实性得到了保障,毕业生免去了上当受骗的可能,其自身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2.高校就业微博特性与发展现状


  2.1目前,大学生创业信息化服务工作中,对于大学生所需的信息仍解决的不够完善,流于形式与表面,主要表现在创业指导信息化程度不够。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没有更好地利用网络,在"微时代"中更好地宣传。现如今,就业市场程序化,失业率增加,劳动力市场波动大,使过去的创业指导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创业信息化的需求,应合理的运用"微时代",完善职业信息化,及时宣传就业市场的变动,能使大学生掌握最新就业动态。


  2.2就业微博的"微"力量就会变成"威"力量,对大学生乃至学校本身造成不良影响;其二是及时准确性,要将学校有关就业的信息、新闻、短讯及时、准确、有力地发布出来;其三就是规范性,就业微博代表的是学校部门而非个人,发布微博不可随意或随便,需要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发布。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方式上创新不足。高校毕业生因专业的不同而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有针对性的,使大学生在了解创业指导信息后能合理的进行选择,对于传统的创业指导信息化进行创新,增添新兴元素,使这个创业指导信息化服务推广的更快更好。


  2.3高校就业微博更新较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领导不予足够重视,缺乏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忽视了就业微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因为人们对就业指导存在一种深深的误解,以为就业指导具有功利化因素,且获取的信息渠道过于狭窄。其一,就业指导信息化存在有利有弊,有的大学生分析不正确,会导致大学生求职不成功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被欺骗;其二,就业指导信息化的信息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得不到正确及时的信息,而错失更多的求职机会。


  3.多策并举应对微时代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3.1充分利用社会微资源,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社会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不可能只根据学校的教育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新媒体与社会各行各业相互渗透。联合社会就业指导教育和培训机构共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社会与学校共用努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提升对就业指导教育的认识程度。


  3.2树立"微时代"观念,建设微博管理团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乃至整个学校都应该树立"微时代"观念,充分认识到微博应用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微博已被广大人们接受与使用,高校应该运用微博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便利。同时,仅仅出台微博管理的相关办法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建设微博管理团队,培养专业的微博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微博。


  3.3发挥就业信息在"微时代"网络化与合理应用。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量巨大,所含知识丰富,通过信息的交互,传递就业信息,完善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的现象,以及了解渠道的单一性,减少了错误信息的传播,提高了运转的效率且降低了就业的成本,更迅速地将就业信息传送出去,让大学生及时了解信息,因此受到推崇。


  作者:赵宁

  第5篇: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主要有几种形式:①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就业指导,由专业课老师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育;②在学生就业前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由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③学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长期聘请企业HR和相关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这三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基础能力,但是经过调查以上幾种形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专业课老师主要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少部分专业课老师在就业理念上甚至与当今就业现状脱节;而高校普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学生为了相应的学分去上课,没有任何教学质量。专业就业指导人士的就业指导讲座成本高昂。当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就业指导几乎都忽视了辅导员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曾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一直都是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分配的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不再有“大锅饭”式的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市场在九十年代产生和发展。可以这么认为我国的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就业指导的初级阶段。虽然各大高校针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双选会,积极发布招聘信息等,但从大体上来说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指导专业人员匮乏而每年毕业生人数众多。全国每年毕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有几百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不仅是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数少,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个人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从学校的其他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同时现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无法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他们更注重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矛盾。大多数高校对于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形式多种多样。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生的学业计划,但多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让各系之间结合自身情况量情开设,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就业指导课不重要的错觉。就业教育是高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提升本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市场的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证明,如今高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和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相去甚远。


  (3)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和结果如何导向。大多数高校有一个疑问: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项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还是提高就业率?这就是就业指导工作和结果的导向问题。盲目去追求高就业率、忽视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大多数学校直接把就业指导课开在大学最后一年。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一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在大学三年的过程中让学生系统理解就业知识,提升就业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再盲目。当今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满足毕业生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拥有诸多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于解决当前就业指导教师不足,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虽然高校辅导员通常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缺乏实际的就业经验,当今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重心主要还停留在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上,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作为和学生大学生涯最亲近的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有诸多优势。


  (1)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总而言之,辅导员工作几乎覆盖了一个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于学生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辅导员能熟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背景、各方面综合素质。针对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可以实施个性化全面的就业指导。


  (2)辅导员更易与学生交流。本文曾指出,现在许多高校的一种就业指导方式就是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举实例进行就业指导。现今大学课程压缩的越来越紧凑,专业老师在满足上课应讲授能容的同时很难有空余时间来进行就业指导理论知识的传授,在空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有限,因此就业指导成为一纸空谈。学生大学几年来长时间的与辅导员进行接触,容易产生深厚的友谊,学生对辅导员有依赖性,也会对辅导员有关就业指导的教育铭记于心。


  (3)辅导员工作的日常性有助于深化就业指导工作。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大学生找工作前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种做法给学生错误的导向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应当从学生大一开始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因此,辅导员在平时的班会,班课时有意识的对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关注就业。通过日常工作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作为学生就业的“引路人”,更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能动作用,全面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积极投身到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优化过去的就业指导思想,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作者:和一平

  第6篇: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体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日益重要,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和骨干力量,在高校毕业生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勤于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培养学生成才和促进学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二、辅导员要做好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


  (一)指导学生准备求职前的书面材料


  毕业生参加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洽谈会、招聘会、人才交流洽谈会、人才资源招聘会,都需要一个书面介绍自己的材料,达到“广种博收”的效果。而大部分用人单位安排面试的依据是阅读有关毕业生情况的书面资料。因此,撰写有说服力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书面资料是赢是得竞争的第一步。书面资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简历、就业协议书、成绩单及各种证书、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取得的成果等。


  (二)指导学生应聘面试


  指导毕业生参加每一场招聘会首先要准备好求职的相关材料。如简历是否重点突出,就业协议书是否填写正确,毕业生推荐表和成绩单是否多复印做好备份了,其它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其次是自我介绍,指导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将自己的自然情况介绍清楚并有针对性地突出介绍适合应聘单位应聘岗位。再次指导学生正确且机智灵活地回答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最后是面试礼仪问题,包括应聘时发型、衣着是否得体,言谈举止是否落落大方。


  (三)就业指导过程中和毕业前需要做的具体事情


  辅导员要及时将就业需求信息传到和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认真组织和落实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尤其是校园招聘会。还要传答国家最新就业形势政策及相关规定,并及时解答毕业生提出的问题做好学生离校实践期间的联系方式统计,保证联系通畅,信息传达通畅,学生就业情况及就业协议反馈通畅。做好毕业生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包括收表、盖章、发放材料、传达通知、就业单位登记、统计就业落实情况、编报就业计划、发报到证等。就业协议和违约问题以及档案和户口问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


  辅导员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学习相关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科学理论指导就业工作。就业指导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辅导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职业适应范围,为选择职业提供科学依据;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尽早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和设计,应该具备生涯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生涯规划的实施原则、步骤和方法等。辅导员要了解和熟悉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帮助学生认清当年的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政策指导下进行求职择业。辅导员有必要对所带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景、历年的就业情况有所涉猎。近几年国家的就业政策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辅导员应该掌握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必要指导,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二)辅导员要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指导的时效性


  辅导员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就业指导基本技能,发展相关能力,积累经验。这些技能包括:心理辅导技能、职业咨询技能、求职面试技巧、就业市场的预测与分析技能。


  (三)辅导员要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就业指导的成果


  就业指导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密切关心的话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落脚点,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体现就业指导的效果。要把就业指导过程转变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把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结合点,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树立全程化和个性化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贯彻落实在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始终,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全程化是指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进行有关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并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阶段性是指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发展任务,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应该有所区别。在新生入学开始,就应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特点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辅导员可从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上作过程中,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作者:张维维等

  第7篇: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索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学生高质量的就业需求促使我们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该文分析的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课程教学和与就业相关的咨询辅导等活动。该文通过尝试运用教练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实效。


  1教练技术的内涵


  教练技术起源于美国体育界,网球教练添·高威独创了一套教人迅速学会打网球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法,该方法是通过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min内学会打网球的尝试实践过程,由此总结衍生出的一种指导性方法和技术[1]。20年来,教练技术从体育界发展到企业界,在企业管理、员工发展、领导素质提升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教练的本质来看,教练技术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教练抛出一系列问题(“奇迹式”“假设”“度量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问题),促使来访者正向思考、澄清目标、改变思维、制定计划,积极行动,从而知行合一,获得成果。教练不会给来访者提供意见和建议,更不会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仅仅针对来访者表现的有效性给予一定回应,促使来访者调整心态、澄清目标,制定计划,并以最佳状态去行动,不断超越,创造成果。


  从教练的过程来看,教练技术是一门通过心智模式的完善来发挥潜能、提升绩效的管理技术[2]。教练是一个支持来访者全面成长与发展、改进与提升的过程,重点在于理念引领、思路探索、聚焦目标、激发行动、调整心态、改变状态、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其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圓满[3]。教练以中立者的身份,通过引导性的交流,让来访者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全面认识自我,澄清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以最佳的状态朝着目标去努力。教练就是帮助来访者不断建构自我,在与教练的互动过程中,让来访者不断挖掘自己、清晰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地建构自身的认知、人格、情感、态度等,并对自己的学习和行动负责。


  从教练的核心来看,任何情况下,教练所注重的都是引导来访者思考“未来”“怎么办”和“要什么”,而不是追问“过去”“为什么”和“不要”,更不是向来访者提供从现在到未来的捷径。教练技术在于强调“以人为本”,针对人的理想信念,引导来访者跳出惯性思维,聚焦于自身,主动承担。专注于目标是教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步,教练的工作就是充当镜子和催化剂,帮助来访者澄清“现在”(现在在哪)和“未来”(要去哪),然后引导来访者积极思考、凝聚力量、挖掘资源、努力行动。


  2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和具体应用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针对性不够、实践性不强等不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方向不明、职业意识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大学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实质是供需不平衡、人职不匹配造成。人职匹配是一个动态过程,实现了从学历到职业资格再到能力的层层筛选[4],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阶段,尤其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方案,用来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涯实现从认知、探索、准备到选择的发展。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迁移和导入,能切实促进学生与单位间的人职匹配。


  将教练技术应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所作的人性假设是:每个人都愿意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全方面发展自我;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既有进取心和责任感,又有惰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不断地合理引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达到他所要求的目标[5]。这一人性假设使教练技术的应用价值比较广泛,对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尤其具有突出作用。


  2.1有助于大学生澄清目标


  一个人制定的目标正确适当与否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方向,赋予生命意义。目标是教练存在的基础,厘清目标是教练的起点。在教练的眼中,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真正追求,在外界的驱动下渴求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在父母和老师呵护下成长,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学,对于自己的真实需求很少去探索。教练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挖掘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并将其订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业咨询中,很多来访者的问题产生根源在于目标不清晰,教练技术的应用就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比如通过“奇迹问题”就可以帮助来访者澄清目标。


  譬如:一个找工作多次受挫的女生来求助。


  学生:“老师,我已经投了10来家单位,有些直接被拒了,有些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今天我又被拒了。现在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1)老师:“你想过没有,未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学生:“我想过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想清楚。”


  (2)老师:“现在,我们试着想象一下,你工作5年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那会是个什么样子?”


  学生:“工作忙碌而充实,有一定的成就感,收入稳定,领导欣赏我,同事关系融洽,和男朋友的关系很稳固,他很爱我……”


  两个问题意思相同,但得到的回答却截然不同。(1)是一种直观、理性的问法,学生要在瞬间抽象想法答题,难度比较大;(2)是一种形象、感性的问法,属于教练技术中的奇迹问题。奇迹问题主要是通过呈现感性、形象而具体的问题,让来访者表达自由而真实的自我。此时,如果教练追问:“刚才想象时,你有什么感觉?”这会让来访者充满了能量,使其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周敏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