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把握中职特色,培养职业精神

2016-06-21 15: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

 

本文从宣传职业特点、组织顶岗实习、建设特色校园物质文化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促进学生职业意志品质的逐步形成。

 

职业精神是一种具有自身职业特征、反映着从业人员的精神追求与人生境界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只注重实践性、操作型了,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也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一项重要衡量内容。

 

然而从目前中职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如何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也已经成为我们中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职学生多为15-18的青少年,他们依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中职教师应对其加以积极的引导与实践,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宣传职业特点,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中职学生都是处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的孩子们,刚入学校时,还全然不知自己要学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即使入校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其实都并不了解自己今后所要从事职业的特点,又何谈职业追求、职业精神呢?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宣传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与社会意义,这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第一步。

 

在职业宣传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专业的社会价值,宣传正确乐观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岗敬业意识。尤其是面临新时期产生的各种错误职业观念,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职业观念的不良影响,避免出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目标观,如职业无贵贱,分工有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等激励性谚语,以及中职学生成功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即便自己曾经中考失利,但只要自己从现在开始努力,仍然未时不晚,即使自己是一位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但只要自己努力向上,依然能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添砖加瓦,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组织顶岗实习,感知企业精神面貌

 

  社会是最好的学校。顶岗实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这个大学校,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外面的社会,从而丰富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教师可以结合班上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以及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会书本上所没有的职业技能,感受真实的职场氛围,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把握中职特色,培养职业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生产实习、就业见习等,在相应岗位上,学生可以感知企业先进的管理机制与企业职员的精神面貌,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所见所闻都能有所拓展,看到企业职员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劳动情景,感知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学生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可以说,顶岗实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与企业员工真实的差距,在专业学习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实习心得,写出自己的反思和学习调整策略,上交实习报告。

 

  三、建设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培养学生职业习惯

 

校园文化在学生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方面,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突显专业文化特色,营造出具有中职特色的职业氛围,这一特色的呈现,使得学生感受到充满现代的产业精神与职业特色,促进学生职业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职业意志品质的逐步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中职学校,不仅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能开口说话,更要说行业话、说企业话

 

比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可以将教学环境布置成集教室、实训与实验、考工以及技术服务、生产于一体的教学工厂模式,模仿企业要求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流程及各种安全标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职场,对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也会有所加深。

 

在宣传栏、橱窗、广播、学校网站以及班级黑板报等也要积极利用起来,及时公布行业动态,发布企业的用人要求,让学生视线所及,无不带有职业特色。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环境布置也是如此,如墙上标语可以为国内外知家企业家的寄语,悬挂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画像,张贴企业家经典言论,这些形象化元素可以向学生传递一种特定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无疑具有着润物无声之效。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把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动,才能为学生努力学习提供可靠的动力,为学生毕业、实现就业及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姚磊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