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是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是考查、调查或思考。观察思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思维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思考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综合发展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观察思考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观察思考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学生获取知识、接受知识的环境更加宽松,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到了新的素材,这就需要对其加工、筛选、比较和运用,然后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在这个环节中思考信息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获得知识,获取能力,收获才智,创生优秀作品。
一、要使学生明确观察思考的目的、任务
1.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思考的目的和任务。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提出观察思考的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笼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故事、有多少个人物、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提示了一个什么内涵、你从中有何收获、对你未来的学习与人生有何指导意义”等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观察思考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思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然,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思考目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由一串细小的题目循序渐进,按规定路线行进,走向目标,实现教师控制具体过程,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多方面的意义。
2.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思考的目的、任务的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地自己给自己提出观察思考的目的、任务的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思考的主动性,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引导。当然,开始教师可以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思考步骤,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提出目的、任务,并进行独立的观察思考。
二、要使学生为写作而储备知识
观察思考依赖于知识贮备。如果学生对要观察思考的事物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观察思考,也不能引起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从而影响观察思考的效果。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或参观之前,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否则,走马观花,收效不大。现代计算机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进入了教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和计算机这个媒体,多渠道、全方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观察思考,以提高其写作的综合能力。
三、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的技能
要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在观察思考中,要求学生把视觉、听觉、嗅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起来,做到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全面的信息,提高观察思考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思考的目的、任务,将观察思考到的事物的具体的个别对象,经过思维分析、综合,进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创造发明(如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观察与思考结合的成果。如学生通过网络观看电影《南征北战》后,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会对作战官兵的战斗意志和艰苦的环境有所了解,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时,就轻松多了。学生观察思考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完成作文写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活动性强是学生的又一个特点,因此,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诱发其思考问题的热情。由活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以学校大型活动为载体,进行动脑思考教育。
二是以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主线,进行动脑思考观察教育。
三是以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组织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治力和思考能力。
四是课外活动。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研究,在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编制若干个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网络查询、学习、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奠定文学基础。
观察思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只有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才能得到教育与培养。网络环境是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教学研究和学法指导,赋予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