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加上机实践教学的学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使该课程教学适应工程测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极其良好。
关键词:专业课程 课程改革 实践能力
一、项目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1)项目意义: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是在原中专相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的,已不适应高职测绘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重新制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并按新的计划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满足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向的教学要求。本项目以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水平。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学演示,可使学生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技能。另外,需要让学生亲自上机实践,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现状分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教学的重点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教学滞后于社会实际需要,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有较高创新思想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在企业中有良好的声誉,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项目研究与改革的目标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是应该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是说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鉴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所有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我校非常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改革与资金投入。学院把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专家论证,并结合用人单位和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 “精测量、懂施工、会操作” 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也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
三、项目研究与改革的内容
(一)调整测量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修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认真修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提交正式文档。 突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扩大上机实践教学时数。以“ 理论、实践、应用 ”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符合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以“ 够用为度、注重应用 ”的课程内容安排体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增加上机实践课程时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上机实训中严格按测绘生产的要求进行,属于仿真实习。
(三)研究探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与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把最新GIS软件编入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技能。
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用网上教学,构建网络教学大平台,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
(四)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只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主要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以任课教师的闭卷考试为主,其成绩一般占总分的70%~8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小测验和课程论文等方面的考核,一般占总分的20%~30%。总体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反映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我们采用理论部分采用笔试、实践部分采用上机技能操作的综合考核办法。这样既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测绘技术人才。
(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设置成高水平、高质量、自治区领先示范性课程
四、项目的预期成果
高职高专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特别强调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是高质量完成理论知识验证、基本技能、作业方法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以实践能力达标训练为目的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标准化能力考核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工程测量2010级学生示范性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高质量完成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反映极其良好。综上所述,课题组研究制定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均是有益的,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1)
[2]赵蒙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考试制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3]白玉林.宜宾学院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宜宾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