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试谈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

2015-07-03 1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价值观教育 中职生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和看法,是人们选择职业时所依据的内心信念系统。它不仅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并根据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提出了教育内容。
  职业价值观一词来源于国外,在国外也叫工作价值观。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含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其表述也各有侧重,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致的。简单地说,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和看法,是人们选择职业时所依据的内心信念系统。它不仅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
职业价值观有着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制约。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中职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和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根据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认知体系,形成职业价值选择能力,做好职业准备。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Www.133229.cOM”川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自2007年开始,国家对中职生实行资助政策,每年安排200多亿元对中职生的在校生活进行补助,用公共财政引导青少年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逐步实行免费,这是又一项惠及数以千万计中职学生的重大政策。免费和资助这两项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突破了810万人,在校生规模突破了2000万人,其招生规模已经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izl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称,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人,达到86。万人,总体上超过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为数量的扩张,更体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特别是从2005年起,平均就业率连续四年突破了95%。具体情况是:2005年95.35%,2006年95.6%,2007年%.10%,2008年为95.77%。这些数据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能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与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分不开。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把职业指导课程纳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客观评价自我,把握社会需求,为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职业价值观教育是社会转型时期学生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内涵要求也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学历第一到后来的能力至上,现如今,以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也越来越多地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同时,职业价值观作为学生个体在职业选择中所依据的一种内在价值尺度和动力系统,也直接影响和指导着学生的就业过程。.
中职生由于知识层次低,年龄小,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由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所引发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思想观念的碰撞,对中职生个体的认知程度和判断能力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在价值观包括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和定位间题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和矛盾,直接表现为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迷茫、被动、自信心不足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笔者曾于2008年底、对山东省烟台市范围内的四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三个年级,涵盖工科、农科、财经、管理等15个专业的800名在校中职生进行了一次职业价值观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7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和统计,发现学生对“在求职、就业方面,你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的16个选项的选择中,按重要性排列,排在前五位的选项分别是:不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不了解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对求职缺乏信心、没有就业经历和社会经验和工资太低。

因此,对中职生而言,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其日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在当前多元化的价值观背景下,面对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迫切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3、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在“2007中国哈尔滨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的演讲中指出,“教育肩负着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在职业教育中都处于中心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学会会长周南照博士说,职业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在现代全球化生产环境下,人际关系、合作、团队精神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维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国职业教育政策影响最大的组织之一,其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公约、建议书或者政策报告等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早在1974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巴黎)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依据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态势,特别提出:“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志愿,职业技术教育应该:(1)使个性尤其是精神和人的价值、理解力、判断力、批判思考精神及其表达能力得到和谐发展;(2)培养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必要的态度,从而使个人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3)提高个人的决策能力,并且使之具有为积极而又明智地参与社会和集体工作所必需的品质,以及工作和集体中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品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21世纪的职业教育应使学习者能够终身不断地获得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各种能力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变革的需要;2005年,在《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第8条中指出,就个人需要而言,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有利于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理解、判断和分析事物及发表意见的能力。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委员会编写的《学会做事一一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一书的出版,更是为职业教育界所瞩目。这是一本关于在全球化背景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教育的教师参考书,提供了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框架和内容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源于川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涵其中》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tvet需要为四个支柱做准备,包括个人的知识、教育、素质、价值态度和能力,以有效交流和共同有效工作”。
可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具有时代适应性和发展精神、发展能力的人才,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扒对职业价值观的主体和客体的准确把握
职业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看法,职业选择的前提首先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准确认识和把握。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他的《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提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第一,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个人特征;第二,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以获得有关的职业信息。这包括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求职的最低条件,如学历要求,身体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等;第三,上述两个因素的平衡。这就是被誉为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一一人职匹配原理。这一理论要求个体在选择职业时应首先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清楚地掌握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二者进行对照,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相匹配的职业。
职业指导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人职匹配,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我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干。实践证明,这对于知识层次和年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所述,中职生在择业时存在主体意识迷失和客体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中职生在求职、就业方面明显表现出自卑,被动,从众,盲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应针对中职生的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价值观主体和客体的教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职业价值判断的主体,学会理性地进行职业需求的自我定位与认知;正确理解职业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对各种职业信息的认知程度,使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与职业要求相符。
2,职业理想的逐步定位
在职业理想方面,中职生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很多中职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目标,缺乏对职业理想的自觉思考和认真规划,这就是所谓的目标缺失症。其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充足的职业准备和知识积累;二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下,中职生自发形成的职业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表现为在职业理想中:将物质利益与保障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其他价值;将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将自我需求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社会需求。这就脱离社会实际的功利化职业理想必然导致学生择业决策和择业行为的失败。

职业理想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教化和熏陶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该从学生人学开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系统而有效的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客观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其次要教育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降低自身期望值,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协调起来,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将职业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与职业所产生的其他价值综合起来,将理想的实现与长期的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统一起来,确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平衡
从哲学上讲,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个人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社会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前者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后者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但其在人生中的地位却是不同的。人的社会价值处于首要地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也就是说个人只有在工作中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而调查显示,在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中,恰恰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存在。这种把自我价值无限放大,把实现自我价值当作生存的第一目标的观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中等职业学校要教育学生在择业时,正确认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寻找二者的适当的平衡点。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职业的自我价值融人到社会价值中才能实现;只有清醒认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自觉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可取的,在这种价值观的驱动下,个人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敬业爱岗等职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的养成
职业态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人的求职动机、自我的职业定位、职业忠诚度。以及认真自觉工作进而达成工作目标的态度和责任心。这里主要是指以工作职责和目的为导向,自觉工作,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工作态度。从各大招聘会上传来的信息显示,职业态度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用人的重要标准,很多时候甚至已经超过对学历的重视程度。据报道,2007年9月,招聘网站前程无优发布了一项对全国1800家企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态度”以1768票成为企业人才取向的第一要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也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要求最高,甚至超过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中职生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在强烈的责任心的支配下,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忠实履行职责的职业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中职生个人而言,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而职业态度往往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应加强对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普通的一线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特点往往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技术含量低,工作内容简单而枯燥。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当代中职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其在意志力、忍耐性、挫折承受力等意志品质方面明显缺乏。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一方面教育学生理性面对就业现实,有到一线长期工作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坚持各方面的综合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和毅力,真正把学生锻造成为意志坚强、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的高品质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