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河南省的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把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这门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重要任务考取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导游证),在目前的体制下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观念启发;思维发散;资源整合
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是河南省旅游局指定的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大二学生来说必须在每年的11月份导游资格证考试之前讲完这门课,以便学生考试之用,然而这时才到了学期的一半,考完之后课还得继续上,这就给任课教师出了难题,如何解决摆在面前的困难,如何把学生的思维留在课堂之上,期冀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案。时间老人的脚步进入了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也面临着与时俱进,不得不进行变革的抉择。其原因在于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河南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一直延续着大二的学生考完全国导游资格证以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继续上课的困扰,尤其对于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全国旅游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分析和亲身感受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安排与现实出现冲突
传统的教学计划要求考完导游资格证必须继续上课,现实是学生没有心思再上课,但是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环还得把学生留在课堂,矛盾产生了,冲突出现了,问题就摆在面前,给教学管理提出了难题。如果停课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为了考取导游资格证,拿到导游资格证就等于毕业证,这就歪曲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质。wWw.133229.cOm
(二)旅游管理专业等于导游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涵盖了管理、导游、接待、计调等相关内容,如果就简单教会了学生导游知识那是不够的,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开阔不了学生视野,适应不了社会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从而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是一纸空文,一张文凭。长期以往出现恶性循环,最终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考证专业,就是导游专业,导致学生对办学方向和专业认识进行歪曲。
二、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以上所述背景下,需要对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授课水平,启发学生观念,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整合课程内容,实行专题教学
河南旅游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涉及到河南的历史、地理、气候、文化、科技、发明、风俗、名人等内容,知识面广而碎,知识不难易于理解,不宜按逻辑记忆,这就给教师按照传统的章节授课提出了考验,传统的章节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显得授课比较死板,达不到应有的记忆效果,尤其在考导游资格证之前学生更难记忆。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打破章节。全书分为六个专题:河南地理环境、河南社会文化发展、河南自然景观、河南古都、河南人文景观、河南民俗宗教武术,实行专题教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在考导游资格证之前有重点的实行专题教学,讲授关于考证的知识点,考证之后继续沿着原来的专题思路讲授知识,这样既能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又能解决考完证之后教师无从下手的窘境,从而摆脱老师课堂讲学生不愿听的局面。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两不误,既迎合了学生口味,又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转变学生考完证之后万事大吉的惯性思维,最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课堂的教学、完整的体系,保证了旅游管理专业和教学安排的统一性。
(二)补充相应知识,引入实践教学
实行专题教学就是为了拉大知识框架,只要框架有了,剩下的就是看教师的知识面宽与否,需要教师往里面填充与河南旅游基础与文化相关的知识。考证之前书上相关的知识点已经基本讲完,学生一般有这样的习惯,翻过的的东西不想从头再看,这时就需要老师补充相关的知识,给学生传授新的东西,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青,引领课堂教学要学会超越技术层面,中国教育报,2008-02-19
[2]殷宗霞,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200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