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方案开发思路和步骤,重点阐述学习情境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检测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检测任务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及深化食品分析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工作过程;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在《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为核心,以工作内容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基于这个思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首先针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进行大量调研,建立起了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坚持高职高专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切实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来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对工作、社会的适应性。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农产品检测、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工业分析等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主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广而复杂,实用性不强,不足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来使学生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Www.133229.CoM
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本专业及专业群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队精神,以达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体提升。
重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课程改革思路依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场景的考察与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并通过对食品检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我院的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按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筛选出典型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真实企业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关键技能点进行分析,最终将《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粮油及制品的检验、乳及乳制品检验、糖果及饮品检验、蔬菜水果的检验、肉及肉制品检验、果脯蜜饯食品检验6个学习情境。为便于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下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均遵循“接受任务—确定检测方法—制定检验方案—样品采样—分析检验—分析结果与误差分析—出具检验报告”的典型食品分析工作过程顺序,学习任务的排序也同样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设立合理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重心,应选择合适的载体,设置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湖南地区的主要食品行业类型,设置了学习情境。《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设置的6个学习情境共90课时(见表1)。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进行教学。学生以每次任务的具体代表性食品为载体,根据分析检测的需要,查阅现行有效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并按照标准和方法要求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数据处理、撰写检测报告。
注重实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对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及职业岗位需要进行整合,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将《无机化学》、《化学分析》、《食品分析》部分内容整合成《有机食品分析检测设计与实施》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理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标准的传授,做到“够用”;课堂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实用”;综合性实训中,要强调与食品企业及食品检测机构生产现场的全面介入和对接,检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对接,对学生的检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学习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使学生从具体的检测项目直接切入课堂教学,根据实践操作的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对象不抽象,好掌握,学习也变得更有目的性。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真实企业车间、检验室的实操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与生产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因此,在模拟真实环境条件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此举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从内容上贴近了学生,从教学形式上吸引了学生,可以有效淡化理论教学的说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