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课程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现实。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我国的网络课程大部分还停留在网络课程研究的初期阶段,停留在“建设”的问题上,而随着网络课程的快速普及,如何优化与创新,发挥网络课程的实际效用,是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在概述网络课程学习理论以及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优化
一、国内外网络课程基本现状
国外网络课程建设起步较早,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犹他大学、华盛顿大学都有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截至2009年已有1800余门优秀网络课程上网。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美国的各个大学基本都实行开放式、统一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校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共享已是常态。
综观国内的网络课程,主要还停留在以静态web页面展示,辅以有限的多媒体手段,栏目设置较为公式化,一般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教学课件、习题练习等,常用的展示方式有:文字、图片、表格、flash动画、流媒体及ppt,课程组织基本还是模仿课堂教学的线性化,没有针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设计与构思,虽然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较全,但一般较陈旧,更新慢或基本未更新。www.133229.CoM由此可见我国的网络课程大部分处于第二代,有一些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只有一些极少数高校网络学院与广播电视大学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而随着网络课程的快速普及,如何优化与创新,发挥网络课程的实际效用,是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课程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一含义对网络课程有五点启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所以网络课程设计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建构既包括对已有课本知识的重组,也包括对网络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即网络课程设计要提供学习者交流的平台;强调网络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混合学习是指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等等。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混合学习的本质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它是世界远程教育界,经过十年探索、研究、讨论得出的新的认识,是国际远程教育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
三、制约国内网络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在我所任教的高校展开了一次针对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参加调查的500个学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网络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主要问题有:
(一)建设流于形式,学生反应平淡,教学效果不佳
(二)内容更新不及时,疏于管理,人气低迷
(三)网络课程偏于理论知识,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方式单一
(四)虚拟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对其局限性认识不够
(五)课程内容讲解偏离其原有目的
(六)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七)对学生学习过程无有效监控、评价、反馈机制
上述这些现状和问题困扰着我国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前进步伐,因些有必要对目前的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一条能使网络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效的建设之路。为此,本文在概述网络课程学习理论以及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四、网络课程的优化
(一)网络课程模块的优化
就课程类型而言,网络课程体系属于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据此,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可以从3方面考虑:知识模块,发展性知识模块,创造性知识模块:基础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和定义的描述;发展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性知识模块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二)网络课程技术环境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