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根据职校多数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和少数学生道德观念淡漠并存,学生中希望与失望并存、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社交广泛性和无选择性并存的思想特点,提出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思想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观念,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切实抓好学生的择友关,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管、疏、爱相结合,加强学生“四自”意识等措施,以强化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思想特点;教育对策;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已成为各行业的迫切需求,职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主要场所,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服务。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我们专门对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18份,回收到有效答卷391份,有效答卷率93.54%。调查内容涉及政治观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学习目的等等。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的、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职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提出对策,积极应对。
职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职校学生除了具备普通高中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外,由于受到特殊的学校环境影响和面临就业的现实情况,还具有自身的特点。WWW.133229.COM
(一)多数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形成和少数学生道德观念淡漠并存
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参加马列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逐步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学生都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这是青年学生的主流。大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正确人生观正在进一步确立。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正在向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重新树立当代青年形象的风气正在校园形成。同时,仍有小部分学生政治倾向尚未定型,社会道德观念淡薄,存在厌学现象。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有小部分学生以为“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难以达到”。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无条件的推崇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对社会道德观念漠不关心,占半数的学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良心道德为准则”,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以社会道德为准则”;还有少数学生“以自己的情感为准则”;另有个别学生则是“随心所欲”。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风气不浓、轻视理论学习、只重视实习操作现象。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预习、不复习、无故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二)希望与失望并存
职校学生潜意识中有一种矛盾,即潜在的自卑感和专业光荣感交织在一起。他们对自己就读于职业学校的评价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片面地认为,考取职业学校,失去了进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毕业后成为高、中级技工没出息。因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或高中阶段成绩较差,没能考入普高和高职,他们又对考入职业学校抱着一定的希望。认为考取职业学校,不但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早日服务社会,而且毕业后可以考高职院校,还不错。于是,他们又产生了专业光荣感,能够安下心来学习。在校的大多数学生表示,进入职业学校,比进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更适合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潜在的自卑感和专业光荣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考入职业学校既有一种失落感,又抱有希望。这种矛盾心理是职校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
(三)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
职校本身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学生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直接服务于将来的工作。对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评估,主要是看他们进入企事业单位以后,能否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因此,在学生的思想中,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占有较重的地位。
学生入校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据了解,多数职校学生抱着振兴本地经济,为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服务,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合格人才的想法。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较强,有一定的动力,是学生队伍的主流。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抱着“寻个安稳的工作”和“学得一技之长”的目的,这些学生的现实主义思想较浓,追求实惠。“拿工资、多得奖金、多赚钱、使生活过得舒服”是他们的理想,学生的这种思想,既有合理的、比较现实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合理的成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对自己事业认识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他们的实用感强烈,对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比较专心,对基础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从职校毕业之日,即走上工作岗位之时,文化理论课实用性不大。因此,对文化课抱敷衍态度,和普通高中及高校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生活中,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并存,是职业学校学生区别于其他高中和高校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社交过程中的广泛性和无选择性并存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各种关系的存在相互对立统一,组成一道复杂的经纬网络,使学生渴望适从而又难以适应。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正确分析社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学生适应社会,积极进行健康的社交活动。
职校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定向性决定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这些活动既有学校组织的,又有学生自发参加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群体成员多有共同的理想、志趣、爱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具有真诚纯洁友谊。如我校高级技工(大专)部汽车检测专业2009级的一名学生,对书画有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的书画基础。在他的影响下,学生自发成立了书画社,开展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在活动中还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但是,在众多“非正式群体”中,也有以“江湖侠义”和“哥们儿义气”为基础,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专谋私利的排他性小集团。
总之,职校学生在较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对结交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坚持什么标准,基本是无选择的。
结合学生思想特点,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职校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说明职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消极的一面,虽然思想状况不佳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影响比较大,如果不予高度重视,一旦坏风气形成,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涉及众多个人利益的新形势下,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应针对职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适应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趋向的要求。
(一)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思想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学校和家庭是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社会是重要一环,学校是关健一环,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三者必须高度统一起来。
一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以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舆论的宣传导向,多做正面积极的报道,不宣扬封建、迷信等消极事物;要抓好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消除社会丑恶现象;要加强学校周围的文化管理,彻底消除学校周围的赌博机、网吧、游戏厅等。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用社会力量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错误倾向,保证学生心灵的纯洁性。
二要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应结合职校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复杂的实际和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空洞地说教。选择好教育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特别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意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细致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工作方法要有科学性、可行性、艺术性。教育措施要因人而异,做到多样性和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注意具体性、详实性、现实性,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理于事实之中,寓教于活动之中。
三是家长应着重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作用不可低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侧重点,应由单纯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成绩转变为注重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育。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自身形象,注重身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家长在各方面都要做子女的榜样和谐模,使子女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经常接触学生,教师的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使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有必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由任课教师组成的班级教师联席会议制度,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三)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观,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多层次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还需要大批技术、管理人才,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技术工人队伍。要增强学生的专业光荣感、责任感,消除学生心目中“职校毕业后做高、中级技术工人没出息”的自卑心理。
其次,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辱观,做到“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还应该使学生理解,职业的选择是主客观条件的辨证统一,要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决不是凭自己主观想象就能完成的。通过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回到现实中来,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自尊、自重、自爱。
(四)切实抓好学生的择友观,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职校学生社会交往的广泛性、庞杂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首先,要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公共关系知识,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看待、分析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其次,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交往对象,使学生懂得“匹夫交不可以不慎”的道理,牢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屋,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古训,使之学会“择友”,努力做到交“益友”,而不交“损友”。第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友谊,把友谊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之上,而不是建筑在谋取个人私利的基础上。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让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阔视野,拓宽交友的范围,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小圈子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社交的广泛性和选择性统一起来。
(五)管、疏、爱相结合,加强学生“四自”意识
应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教育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对学生要管而不要“堵”;要疏导而不要“放”;要关心而不要“压”。如果采取“堵”、“压”的教育方法,不仅堵不牢,压不住,而且师生之间还会出现对立情绪,最终使教育归于失败。
要真正达到“管”的目的,只有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使他们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为此,就必须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教育。为加强学生的“四自”意识,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首先,切实加强对学生骨干的组织领导,培养学生干部的“四自”意识。学生骨干作为学生中最主动、最积极及最进步的群体,是学校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及校园文化生活的骨干力量,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只有从抓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入手,培养他们的“四自”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差生”成长过程中的培养教育,挖掘“差生”的“四自”潜力。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往往将“差生”划定为受管、受教育的主要对象。但是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培养方法得当,多关心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疏导少压制,“差生”不仅能转化,而且能显出特长。职校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普遍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好动外向,理论成绩差,思想上抱无所谓态度。但奇怪的是有的“差生”自己管不好自己,但愿意参与管理活动,并能在参与管理中得到教育,提高认识,最后管好自己。
最后,加强对“中间带”学生的推动激励,充分发挥其“四自”作用。“抓两头,带中间”不失为学生管理的好方法。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给“中间带”学生交任务,压担子,指导他们扮演组织者、宣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发挥他们的“四自”作用。只要我们在学生“四自”教育上常抓不懈,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在学生管理中,一定会有新突破。
总之,我们只有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有可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有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抓住根本,并配合一定的行政手段,才能转化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有较大的改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