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评体系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论文关键词]能力 高职会计 电算化课程 改革
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行业领域划分的不断细化,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第一线的会计、出纳、会计软件操作、维护,会计审计分析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三种能力: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进步,在发展中求进步,不断地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仅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从教学方法来看,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教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而缺乏怎样具体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往往忽视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说不会做,只会讲大道理不会将理论变为实践。“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虽然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但是知识传授不可替代能力培养。wWw.133229.CoM”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师生互动,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前职业院校的教育主要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只管在课堂上教课,只管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是否爱听,是否愿意听,是否喜欢听,一概不管不问。教师只管教,对学生是否学,是否听懂,是否学会知识充耳不闻,教学效果不好。鉴于此,应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变“教为主”为“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教师教,也可以让学生预习以后让学生讲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课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和纠正错误;也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些会计角色,从角色扮演中去悟“会计”的一些原理,去体验不同会计角色的行为特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案例,融会贯通……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彻底解决学生学习的爱学、好学、会学和学好、学会的目的。
二是以教理论为主改变为理论实践并重,实现学生从“会说”到“会做”的转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门型实用人才,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实际工作的能力,一毕业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就能从事一线的实际工作。因此应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理论指导实践,经实践检验理论。也就是说,要在理论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技能,在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解释理论知识。在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在教学生实践技能时,以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就是在教理论中有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实践技能中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彻底改变以往只教理论,不教实践,或者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从而使学生实现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到“口”“脑”“手”并用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建造一流的、现代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加强实践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动手提供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是以教师讲评为主改变为师生互评,实现学生从“学会”到“记牢”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这一阶段知识进行讲评,对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收效不大,效果不太好。因此,要改变以往教师讲评的教学方式,要让师生互评,形成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说,就是让学生来作阶段讲评,可以讲评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进行概括归纳,可以讲评前一阶段重点、难点;可以讲评教师前一阶段所讲授知识的得失,可以讲评教师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可以在理论讲解中讲评,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讲评;学生可以对学生讲评进行讲评,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讲评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讲评进行评论……总之,就是形成师生互评,在互评中学到知识,在互评中学会知识,在互评中记牢知识,在互评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记牢”、会操作的转变。
二、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必然涉及师资队伍的改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erp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不断完善及电子商务新领域与财务软件的逐步整合,原有的师资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师资队伍不改革,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影响到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人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社会最活跃的因素。自从有了人类,人便自觉与不自觉地被纳入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形态中。因此“管好教师、用好教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学好知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就是要开展“五帮五学”活动:一是从队伍建设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两个方面进行帮学,如进行互派骨干,开展业务培训或领导挂职锻炼等方法,学院要尽其所能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条件,真正从帮与学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从工作业绩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帮与学中解决因观念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要在帮与学中进一步端正观念,使工作目标更明确,开展各项工作的措施更有力。三是从管理机制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教学改革、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开展帮与学。通过开展帮与学,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四是从艰苦创业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方面开展帮与学。通过帮与学,使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五是从科技强院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方面开展帮与学。各自要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在科技强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相互学习与帮助。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达20年之久的美国教育家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想站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那么,如何培养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
一是以岗定人,选好教师。变“因人设岗”为“以岗选人”,使有能力的教师、适应岗位工作的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创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许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本身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使他们既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更无法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实践工作,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使毕业生适应不了就业的需要。因此,应培养“双师制”复合型的教师人才,在教理论的同时又教给学生技能,在教给学生实践技能时又传授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型实用型人才。
二是明确规范,制约教师。要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建议,让教师明确该为或不该为的具体事项,注重发挥制度的监督、制约功能,靠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正常的办公、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能力的提高。
三是狠抓奖惩,激励教师。要通过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兑现奖惩、兑现政策,使教师明确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基本道理,努力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而现有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且知识更新慢,课程教学与教师科研结合较少,缺乏对新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与企业和各大财务软件公司的接触不多,很少专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很少专门做横向课题。能够帮助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极少。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管理素养不高,缺乏复合型、通才型知识结构的教师,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对教师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奖惩,该奖的要奖,该重奖的要重奖,该罚的要罚,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是以人为本,培养教师。要通过制定育人、树人等管理办法,狠抓教师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敬业精神等方面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成为适应工作需要、岗位需要、形势需要的全能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抓培养,高职院校通过输送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进修、深造、访问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补充,能够真正做出一批引导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成果;要抓提高,选送优秀主讲教师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有机会走出学校,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能够给学生带来课本以外的信息。要抓引进,积极吸收社会上的企业骨干、专家、能手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鲜活的力量。要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在任课教师中达到80%以上,从而真正解决“双师型”教师人才贫乏的问题,解决影响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到底学没学到知识,用什么来衡量、来检验呢?传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依然沿用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考评方法,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技能”,这种方法是一种“学校主导型”的考评体系,考评过分强调全面发展,并且考评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没关联,对成绩的考查仅限于必修的分数。因此,传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考评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公正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试卷中,编制几个会计分录或是填制几个报表数据;而对于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的考核,通常也是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且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应试式的,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
一是以等级制考核来评价。等级制考核评价方式应围绕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会计电算化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而是采用“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30%,能力成绩(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20%”的方法确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地点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手工实训室,如在手工实训室通过做一整套会计账簿来体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是实习单位,通过对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走访、查看,听取实习单位领导的评价,综合以上情况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进行考核。
二是以学生学到的技能来衡量。高职电算化专业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第一线的会计、出纳、会计软件操作、维护、会计审计分析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质量高不高,教学水平怎么样,其检验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培养出了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只要具备上述的条件和能力,就是培养出了合格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不具备上述的条件和能力,就是职业院校培养出了不合格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
三是以就业率的高低来检验。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一到工作岗位,就能干,就会干。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如果一毕业就就业,就业率很高,就说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高,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强,培养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合格的人才,培养出了社会急需的人才;反之,则相反。现在有的高职院校同社会挂钩,以需而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一毕业,这些企事业单位就把全部学生招录,成为该企事业单位的一名员工,这也不失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好办法。
四是以创造的效益来评判。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走进社会,就要为社会创造效益,而创造效益的大小直接与各自的能力相联系,直接与自己的技能相关联。能力强的,创造的效益就高,能力小的,创造的效益就少。因此,以创造的社会效益的大小也可以成为判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水平、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一个标准。
总之,高职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会学、会说、会做,口、手、脑并用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