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融合理念

2015-08-07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知识背景的过程,同时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只有了解并掌握对象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文明习惯和礼仪方式,学习者才能得体的运用语言,使得交流变得融洽、愉快.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英语卷)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成为当今外语教师的紧迫任务。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育的缺失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现象。英语教学变成词汇教学,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但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特别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或运用失误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文中的“没关系” 直接译成英语就是:Never mind ;It doesn’t mattter等。所以我们经常用Never mind 来回答: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 这类问题,因为按照中国文化,对于他人的感激之情,礼貌的回答就是告诉对方不要把自己的帮助当一回事,但实际上这种用法是不符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而由此可见,这样只重形式而不注重语言内涵是学不好英语的。
  三、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1. 在英语教学的阅读课上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直接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一点在阅读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报刊和文学作品时尤为突出。阅读研究表明,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背景知识填补文中非连续事实空白,即同文中的其他信息连成统一体。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常用本族文化知识填入或根本无法填补这一空白,即无法找出上下文关系,严重影响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常表现为阅读速度缓慢,复述时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歪曲原文,尤其不能作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因此,为了达到文化理解之目的,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灌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江苏省2013年英语高考题阅读理解部分的第四篇是关于马克.吐温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等作品中的反奴隶制思想,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学生很难读懂文章并完成相应的题目。但是实际上高中英语第8模块整整一个模块都在介绍英美的文化(文学,绘画,影视作品),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更多的文化背景,多做一些扩展性的相关文章的阅读,那么做这样的题目就如鱼得水。由于英语教材改革,尤其是牛津英语教材的话题涉及到了许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教师应多阅读有关说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和文章,在不知不觉不中积累丰富的有关词汇,几年下来,教师更深刻体会到了解文化背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学习每个话题前先充分了解每个话题的背景资料,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习内容。
  2. 加强词汇文化意义的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从本质上来说,词语的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社会意义等都与文化有关,是文化因素在词汇意义体系中的反映。在教学中只有结合其文化背景因素来讲授才能深刻理解。如在讲解salary ,就可以告诉学生,它与salt 是同源,从词源的角度来教汇该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加深理解,同时也使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 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牛津英语的第五模块第一单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就专门讲到中西方文华差异,所以在本单元,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可以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此外,还可以概括一些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华背景下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把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交流中去。
  四、教学中渗透文华意识的培养对英语教学所起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言,学生有了一定文化意识,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在解题和日常交流中会如鱼得水。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另外一功能: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解决的每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人认为简单的教学生唱歌、做游戏(当然这也是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一种手段)就能达到目的。但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这简单的方法根本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学生们对新事物的猎奇心理是更重,所以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主要是不断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加深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同时促进他们在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他们具有“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