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人本主义课程观指导历史课堂三维体系构建

2015-07-28 1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以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课程观。对当时西方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观的提出。2001年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为标志,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中蕴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正是其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可以说处处渗透着人本主义教育精神。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因此运用人本主义课程观优化三维目标,提升课堂效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三维目标要有知情统一的人本性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以整体发展论的观点来审视人的发展问题。但是新课程三维目标却因为课堂围绕高考转,往往就只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成了被迫接受知识的“容器”和无休止作业的“机器”。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人格分裂等问题相当普遍,甚至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知情统一才能实现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
  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知情统一。还因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的范畴,无论新知识的获得还是旧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认识的主体,而离开过程和方法,学生就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更谈不上作为人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出现人本性缺失,从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
  二、三维目标陈述主体是学生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自我实现”的教学过程观,强调人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罗杰斯在《关于教和学的若干个人的想法》中说“唯一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马斯洛说,“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同样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目标。所以三维目标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学目标应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掌握什么或会做什么,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例如,陈述目标时应使用“学生掌握……”、“学生理解……”、“学生形成……”等方式。
  三、三维目标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理论从人性本善的假设出发,相信人,信任人,认同人性原本是善良的。认为人都有学习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趋向,学生都是想学习的。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和对情感道德的积极探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的智力活动和心理体验活动。要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必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按自我实现的方向去探索与发现,进行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学习,主动汲取知识并愉快地形成人格。另外,还应使学生有充足的自由空间去思考和想象、体验和表达、探索和创造,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中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这样,学习环境的民主自由首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达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体验,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维目标得到了落实的动力。
  四、三维目标要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罗杰斯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明确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罗杰斯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所以,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学习。罗杰斯的上述思想被称为“学习是形成”的观点。所谓学习是“形成”,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在三维目标的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五、三维目标要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人本主义理论对师生角色进行了的新定位,倡导“意义学习”,反对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及居高临下的方式,主张“学生为中心”、“教师即促进者”的教育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如朋友一样,在尊重人格、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六、三维目标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
  在“完整人格”、“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倡自我评价模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此给予积极反馈,使学生自我评价更加客观。但事实上教师侧重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非常普遍。因为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要反对以考试和考核为主的外部评价,提倡自我评价,改进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性、发展性、差异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比如,让学生主动地与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 ,而不是与别人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纵向的比较就是发展性的评价是,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过去,正确地为自己的现状定位,合理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个性发展、基础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这就是差异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不断完善自己,激发学习潜能,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7(04).
  [2]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06).
  [3]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