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藏的学生,英语这门外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他们会惯性地先将英语转化为汉语,接着转化为他们最为熟悉的藏语,然后再去理解、认知、领悟。同样一个知识点,他们学习的过程要比英语是L2(第二语言)的内地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转一个弯,多花一些时间。由此可见,相比较内地学生,英语听力对藏族的学生来说会更为困难。正因如此,对西藏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根据上述特点,笔者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策略。
1.听前任务——化整为零
听力之前先做热身,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大胆猜测,步骤如下:
(1)在听之前先熟悉所给信息(图片和不完整的句子),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已知内容,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找出并解决不熟悉的词汇并解决其意思,根据对故事情节的猜测,预做2a练习(把五幅图片按照正确顺序编号);
(3)熟练朗读已给内容,做好听的准备;
2.听时任务——各个击破
第二个任务,也是最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听。听力材料是一篇短文,其中出现生词、词组和这个单元需要学习的时态:过去进行时。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听懂这篇短文难度太大,所以在放录音时我把短文“切割”按照2a的图片及句子成五个小片断。听一遍完成一个任务:
(1)听第一遍,找到对应图片(完成教材2a任务并对自己之前预做的答案进行检查,找出猜错的原因);
(2)听第二遍,填入所缺内容(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多听两遍,完成教材2b任务);
(3)听第三遍,跟读并理解其大概意思。
3.听后任务——凑零为整
完成教材预设任务之后,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巩固出现的知识点。
(1)朗读2a呈现的五个句子,学习句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知识,把握故事大概情节;
(2)听读短文,整体感知短文内容的同时复习所学知识,完成从零到整的学习。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验证,这种听力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曾经看到2a、2b就头痛的他们,开始对听力有点期待,有了想要挑战的欲望。而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的。
一、尊重听力教学,因为听是语言学习的起点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同时也提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目标。听,在初中英语教学四项基本技能中排在首位。听,是语言学习的起点,是人们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部分内地西藏班的学校、老师,因为西藏英语中考不考听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忽略听力教学。这一现象完全违背学习语言学的规律,虽然把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转用于其它考试内容上,可以短期收效于中考笔试成绩,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非常大的阻碍作用。母语之所以可以被说得“炉火纯青”,学得得心应手,是因为有着从小就无条件的听的输入与长期的听的积累,然后再将所听所闻呈现于课堂教学中,学习起来自然容易得多。如果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省略“听”,其结果实际上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二、尊重学情,因为学情是设计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了解、把握学情作为备课的第一步。无论教材的编写多么华丽、教学的内容多么实用、教学的设计多么合理、教学的过程多么生动,一旦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运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所有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尊重学情,找最适合学生的路,用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
三、尊重教材,深读教材,活用教材
每一套英语教材的编写,都彰显了编写者的智慧、浸透了编写者的汗水,教材融语言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各个领域。教材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材就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工具,一个载体。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熟读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公把握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教材当作工具,灵活、有效、创新地组织教学过程。例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出灵活把握、课时及课时任务分配的机动性等等。如果能因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这就是对教材的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