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初二教育教学该如何抓

2015-07-07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二年级是初一的承接、初三的铺垫,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一致维护的教育观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可是,很多学校十分重视初一的入学教育、初三升学的考前模拟训练,殊不知初二年级的“双基”训练、能力的培养、优差生的分化、学生的思想教育,直接主宰着初中教学质量的沉浮。由此可见,抓好初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很多人认为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的巨大压力,看起来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其实初二阶段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时期,也是一个心理爬坡的时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分水岭。
初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的疲劳阶段,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无论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重要,因为他带着美好的憧憬已跨入另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意味着新的竞争和拼搏。他们都试图勾画自己的初中生活,但是经过一年的磨砺,学习任务的加重,打碎了他们编织好的希望,不再有初一时的学习激情与动力,学习兴趣在不同的学科中出现偏差,学习自律性减弱,厌学情绪高涨,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疲劳阶段。wwW.133229.CoM
其次,初二学生是初中阶段思想波动最大的阶段。有一种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一样的感受,船已经起航,但向前看,路远且迷茫,所以优差生分化最为明显。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对不同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使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对知识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因而导致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对初三的教学弊多利少!常言说:“奋斗就在于过程”,诚然,忽略结果的人也无异于掩耳盗铃。
再次,初二学生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由于年龄的增大,初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个性养成以及逆反心理表现较为突出。喜欢表现自己,从而取悦别人,心理上的普遍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现实看到的,还有电影、电视、网络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这时候的心理必然反应,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也最低,有时希望尝试的念头还比较强烈。这既是学习动力,又是造成分化的原因。
在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突然收到一个短信:“老师,我写的作文是关于早恋题材的,为什么得分不高,难道十七八岁的我们就不能有情感的萌发吗?难道老师平时要求的写真实的情感是错误的吗?请老师给我一个答复好吗?”
我后来找这位学生分析了作文写作技法的不成熟,选择材料的不典型,不是这类题材不允许写,而是如何写好的问题。这里就非常现实的提醒我们:早恋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孩子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引导问题迫在眉睫。此外,课堂上竟然有同学传纸条说谁喜欢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平时都是成绩良好,表现优异的很“乖”的学生。反问一个问题:我们家长、老师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再加上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教学应以学为本,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老师的诱导,使其全面发展,并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比如我们的语文课,紧密地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为了渲染气氛,甚至可以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活动课、表演课……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当然还要掌握“火候”,保护学生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积极性。

二、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二学生思想波动大,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用超前的眼光分析他们。我们班一个男生,我发现他有早恋迹象,对学习漠不关心,于是我找他谈话,他竟坦然认定自己喜欢一个女孩,说心里放不下她。既然这样,我说让他干脆回家和她结婚得了!他的回答令我震惊:“不行!以我现在的能力还养活不了她!”我见势利导:“是啊,你是个男子汉,你现在还一无所有,为了以后能养活她,现在先好好学习,好吗?”从那以后他真的很刻苦。
教育学生要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掌握一定的度,才能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方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抓好班集体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学生来学校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良好的班集体将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初二的学生有一种“成人感”,作为教师要顺势教育,使其自发地为班级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四、认识优差生的特点,加强差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认识优、差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加强差生的转化力度,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关爱,使师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的深处。”所以,教师只有用无私的爱心去感动他们,其实差生也渴求成功,要给他们搭建走向成功的平台。2000年浙江金华的孩子杀母案就很典型:
惨剧发生在2000年1月17日。这天中午徐某的母亲在家就他的学习成绩不停唠叨,早就不堪学习重负和听烦了母亲唠叨的徐某,失去理智,拿起家中的榔头从背后击向母亲的后脑勺,直到母亲最后瘫倒在床上。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徐某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据徐某说,从小到大,母亲在生活上很疼他,但在学习上抓得很严。
初中升高中,他进了学校的重点班,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在第44名,到下半学期,一下跃到第10名,母亲很高兴,并要求他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在班级前10名。去年11月底,母亲参加家长会,得知他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再去踢足球,把你的腿打断。”徐某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了,对母亲也感到越来越不满,这种不满在1月17日爆发了。
据了解,徐某所在中学是金华市区一所较为有名的学校,高二年级分设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徐母今年44岁,大专文化,性格内向,平时电视、录像都不让儿子看,也不准他外出。这件事震惊了社会,也引起了当地各界的深刻反思。据徐某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反映,徐某在学校遵守学校制度,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在班级属中等偏上水平,自己也要求上进,应该属于好学生。
“学生杀母”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很大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一旦考试不理想,就觉得愧对父母。而另一方面,生存竞争的激烈残酷,又迫使家长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希望能引起家长、老师的深思。
初二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也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全面地了解他们,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抓好初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才奠定了基础,教师这支“红烛”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而得到升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