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踏实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应试教育虽然也强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其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素质教育更强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素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社会的整体素质负责。素质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高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在教学工作中一向很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果要问我有什么经验的话,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偏爱”。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是使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
后进生因为学习差,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师生们的关系紧张,也不愿意学习。其实后进生更需要师生的关心和尊重,渴望表扬与鼓励。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处理好自己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平时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他们,正确巧妙地处理他们出现的问题,同他们交朋友,一块讨论问题,一起做游戏,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一个威严的老师只会把话说到学生的耳中,让他们被动地知道什么是他们所不能做的;而一个慈祥的大哥哥却可以把话说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应努力去争取的。wwW.lw881.com
另外,我还很注意帮助后进生们处理好他们和同学的关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帮助。后进生并非毫无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当来自老师和整个班集体的爱被后进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也就是他们迈开进步步伐之时。
后进生也渴望认可与鼓励,以扶持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对后进生应多表扬,多鼓励,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后进生的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同学们不认可,后进生自己也不愿接受,这就起不到表扬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我在教学中总是很留心地去发现每一位后进生的优点与长处,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和同学们都觉得他们确实做出了成绩或有了进步,他们的确该受到表扬。这种客观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二、创设“不公平”的竞争,在学习上偏爱他们。
对后进生的偏爱不能仅限于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只能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偏爱他们。
进步过程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进步的步伐。但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公平的学习竞争条件下,他们很不容易在学习竞争中取得成功,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公平竞争的方法来消除由于后进生学习基础差而带来的这种负面影响,保护后进生进步的积极性。
所谓“不公平”的竞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倾向于后进生的特殊照顾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有区别地对待,因人而宜地交给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给予不同的学习帮助。
1、课堂讨论中的“不公平”。
后进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为了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习惯于让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后进生容易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只是优秀生们的事,与自己是无关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参与讨论答问,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另搞一些“地下活动”,这是造成后进生后进的直接原因之一。脱离了课堂教学活动,又怎么会搞好学习呢?
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有倾向政策,给后进生们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的机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他们受到更多的锻炼。当他们不愿或不敢参与讨论时要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只要回答了,参与讨论了就是好的,只有不回答、不讨论才是不好的;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不能批评,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赞许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争取下次答好;当他们圆满地回答问题后,当然不能忘记狠狠地表扬他们一番。
2、作业时的“不公平”。
首先,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不公平”,使他们可以做比其他学生少一点的作业。这是因为后进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比较慢,优秀生1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要做20分钟、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就形成这次作业还没做完,又有了新作业,赶来赶去那个也没赶完的现象,这容易使他们马虎地去应付作业,抄袭作业,或根本就不做作业,起不到作业应有的训练作用。给他们少一点的作业,使他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同时因为作业比别人的少又会使他们有一种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压力,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让他们慢慢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随着他们不断地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一般学生等同的水平。
另外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后进生也可得到照顾,只要他们的作业基本能体现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行了。
3、课处辅导中的“不公平”。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当前的学不好,进去的没学会,这使他们没能力和其他学生公平竞争的主要原因,有倾向性的“不公平”竞争只是无奈的暂时之举,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要彻底解决后进生的落后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这个任务对教师来说虽然是很繁重的,但是它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这样做下去。
三、改进学习评价方法。
俗话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后进生,特别是正在进步中的后进生同样很关心自己的“分儿”。如果我们的学习评价方法不能给努力进步中的后进生一个满意的“分儿”,必然会影响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试想,如果一名后进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好不容易迈开了进步的步伐,在学习上终于前所未有地付出了辛勤和努力时,他们却在考试或测验中又一次地“垫底儿”,这对他们的打击该会有多大啊。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种重分数的心理,改进了对后进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在分数上“偏心”,照顾他们,让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真正“劳有所得”。
1、模糊的“等级制评价”。
用百分制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划分过细,使后进生能明显觉得自己同优秀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认为优秀生是不可超越的,自己永远也不会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
因此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最好是使用5分制或“优、良、中、差”四等级制评价方法,使后进生努力后会取得和中等生相同的分数,并缩小与优秀生的差距,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要让他们知道“5分”和“优秀”离他们并不遥远,努力后他们也会得到。(作者注:虽然现在我们在教学中都是这样做的,但因本文写作时间较早,当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积极意义。)
2、优惠后进生的“不完全评价”。
“不完全评价”就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现状把学习内容分为“可完成”部分和“不可完成”部分,对后进生学习评价仅限于“可完成”部分。
“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可以圆满完成的部分,如认真的卷面书写,上课时讨论过的难度不大的问题,与以往疑难知识联系不大的新知识等;“不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后进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如一些难度较大或学习基础断层等原因造成暂时还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后进生的学习评价,只评价“可完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学好了,就可以得到优秀的成绩。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学过的“新”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不断地自身或老师帮助下的查漏补缺,学习内容中的“可完成”部分应不断地增加,“不可完成”部分要不断地缩减。如果没有这种变化,这种评价方法就会失去其督促后进生进步的意义,而纯粹成为对后进生薄弱学习基础的袒护和放纵。当“不可完成”部分缩减为零的时候,就是最终消灭后进生的时候。
3、评价指标中体现进步因素的奖励分值。
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和优秀生通过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二者所要付出的辛苦和劳作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前者还要超过后者。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作,就应该得到同样的认可,因此对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必须考虑进步因素。具体做法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如果学生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 “进步分”。
举例说明,一个后进生和一个优秀生都得到了实际意义上4分的学习成绩,后进生是由3分进步而来的,而优秀生是由5分退步而来的,二者的学习成绩虽然一样,但是后进生肯定比优秀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那么后进生就可得到进步奖励的1分,从而以“4+1”分的成绩超过“优秀生”。这样的成绩才能真正地体现二者学习的努力程度。
总之,通过以上三方面对学习评价方法的改进,使后进生的努力在学业成绩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使他们通过努力后同样会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必将更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当然,让后进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后进生取得了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说明消灭了后进生,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方法对后进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中,想着他们,惦着他们,为他们的落后而焦急,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全掏给他们,这就是我对后进生的“偏爱”。在这里我要说,如果没有教师的“偏爱”,没有教师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帮助,是不会有后进生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