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顿公学是世界中等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旨在探索伊顿公学在教学管理方式上的有益经验,以期有所借鉴,为我等所用。
关键词:伊顿公学;教学管理方式;中等教育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借鉴他国有益经验以解决本国教育问题,这是教育者关注国外名校的初衷。
作为世界顶级中学,英国伊顿公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传世。骄人的教学佳绩、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当今中等教育界闻名遐迩。
本文旨在对英国伊顿公学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简单剖析,从而为我国中等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伊顿公学简介
伊顿公学(EtonCollege)位于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创办于1440年,是世界著名的寄宿制男校。和中国的“初中+高中”模式不同,伊顿公学把这两者融为一体。入学初,学生大约为13岁,经过5年的学习生涯,毕业时18岁,正好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伊顿是全寄宿制教育,無论家里远近,概无例外。
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大都成绩优异。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这里曾造就了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等众多知名人物。
二、教学管理剖析
伊顿公学的教育制度,建立在对孩子心智的体会和启发上。学生的肩膀上不会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抛弃,也不会在小小年纪盲目攀比,或者要么狂妄自负,要么自暴自弃。伊顿公学是这样做的: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对不同个性和才能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的循循善诱,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探索、确定未来的方向。
(一)师资配备
伊顿公学虽然名为“公学”,但它是十足的私立学校。凭借充足的资金,伊顿配备了精良的实验室、现代化的电脑网络和优良的体育设施。更重要的,伊顿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例远高于普通公立学校。
根据伊顿公学2004年人员设置手册,当年度该校有教职人员249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艺术5人,古典14人,设计6人,神学7人,经济和政治8人,英文17人,地理8人,历史与艺术史14人,数学23人,现代语言26人,音乐7人,体育5人,科学25人。另有其他教职员84人,其中:住校天主教牧师1人,安南伯格学者1人,教学助理3人,非全职教师17人,教学中心职员3人,犹太语教师2人,访问音乐家57人。伊顿每年招收约250名学生,5个年级共计1250名学生。据此,伊顿公学师生比例约为1∶5。
以笔者所在的清华附中西安学校进行对比。本校同样也是全寄宿制学校,初高中6个年级共计66个班,平均每班学生40余人,全校学生总计2780人。当前本校有各科专任教师191人,教辅人员10人,教职人员共计201人,师生比例约为1∶14。
可能有人会认为伊顿公学属于顶级私立学校,财大气粗,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两校在师生比例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还是令人非常震惊的。全国的寄宿制中学里,本校尚且属于师资力量比较靠前的学校,对于基础条件更差的农村寄宿制中学而言,师生比例更不容乐观,教师承担的教学责任更重,教学质量必然也更为堪忧。
师资配备是导致教学质量差异的最为显著直观的一个原因。我国寄宿制中学专任教师配备不足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严峻事实,加强师资力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必然之举。
(二)分级分层
1.分级制
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时的第一个成绩起,学校根据学生在各个学科的不同水平划分出等级,一般来说是14个级,较小的学科可以相应较少,每个等级设计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每个科目上的强弱,决定学生在该科目上应该放在哪一级。进入1~4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拥有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只是简单引导,主要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进入5~9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一般,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创造性。进入10~14级,则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较弱,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会极为耐心地进行指导教育,甚至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学生单独设计教案,让他们以能够通过考试为第一要义。细分的1~14级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在考核中有所进步,表现突出,可以提级;在考核中退步,则会降级。
这种分级制不仅可以一般性地鉴别每个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侧面,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国中学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将学生整体划入“快班、慢班”或“重点班、普通班”,这种分级制相对粗枝大叶,并且比较固定,甚至一成不变。显然,伊顿公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大大减轻,它鼓励的是良性竞争,而非恶性淘汰。
2.分层制
分层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通过考试,更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知识人”,为将来进入大学和工作奠定基础。
英国有全国统考,但相对比较容易。作为名牌学校,伊顿公学更看重自身对学生质量的把握。因此,伊顿有独立的考核——伊顿考核,学校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出题、自己评分,这种考核的难度要比全国统考难度大很多。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会拿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常规教材的讲授,主要是通识教育,用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全国统考。教师会拿出另一半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教育,以使学生掌握更专业的、提升性的知识。通过伊顿考核,也必须以专业教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在学年设置上,前三年学生主要学基本课;在后两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地与大学教育衔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计划
学校在选定教材后,会由各系主任根据教材制订出自己本科的教学计划。每年9月1日,学校会将教学计划和教材一道发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手里。教学计划是如此清晰、明确,以至于虽然时间只是当年9月,每个人其实已经知道明年3月的某个星期,将上什么课,甚至留什么作业。
因此,当学生拿到教学计划,他就有了相当大的主动性,他们不必只是盲目地跟从教师的时间表,仅仅“等待”上面布置下来的学习日程,而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项与短处,自己调节学习计划,有机地安排时间。聪明的学生甚至可以超出教学计划,选择更为有效的课外读物,使自己更为“超前”!
(四)奖励制度
伊顿公学奖学金分为国王奖学金和欧比德奖学金两种。
获得国王奖学金,在校期间学费全免,并且还享有其他特殊待遇:在食宿上,他们可以不住在大众化的普通宿舍楼,而住在老学院庭院中的老校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并可在自己的专用餐厅就餐;在服饰上,他们可以在常规的伊顿燕尾式校服之外,再披上一件黑色宽大的披风,增添了无限的风度。(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国内某校曾采取的“绿领巾”制度:调皮捣蛋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将佩戴“绿领巾”,以与大多数学生佩戴的“红领巾”相区分。伊顿采取的是“奖励先进”方式,该校采取的是“贬抑后进”方式,个中优劣,不言而喻。)
不同于国王奖学金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只颁发一次,欧比德奖学金在学生在校期间年年颁发,并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三名学生可以获得“卓越者”荣誉称号,连续三次成为“卓越者”,或累计四次成为“卓越者”,即可获得欧比德奖学金。此外,校长可为具有某种特长的突出學生特别授予欧比德奖学金,这种学生也可以获得免交学费资格。
虽然我国和英国的中等教育制度存在极大差异,英国伊顿公学也具有极为明显的特殊性,例如:该校已有近600年的积淀,而我国的中学普遍立校不久,积淀不深;该校的“贵族”气息十分明显,学费极为高昂,而我国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使私立学校,其师资力量依然难以望伊顿项背……但是,伊顿公学依然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例如:怎样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获得能力的提升,而又不至于使学生产生“阶层分化”的疏离感;怎样更有前瞻性地安排教学计划;怎样在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充分地利用正面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通过负面的贬抑方式,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压迫……
总之,全面、客观、批判地看待伊顿公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才是我们作为中学教育者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