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升学压力下中学教师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2015-12-12 12: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升学压力下中学教师课外阅读情况抽象调查
  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剧,应试竞争早已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应试竞争的重灾区。为了更好地了解升学压力下中学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以本区五所中学为对象,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做了个别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1.从课外阅读爱好来看,54%的教师表示很喜欢,39%的教师表示不太喜欢。在对读书感兴趣的教师中,有67%的教师不经常读书。
  2.从读书时间来看,25%的教师能坚持每天读至少一个小时的书,33%的教师读书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34%的教师每天读书不到半小时,个别教师承认自己几乎不读书。大部分教师的读书时间不固定,有固定读书习惯的教师占总人数的27%。
  3.从阅读量来看,一学期能完整阅读5本以上书籍(除休闲杂志)的教师只占10%左右,50%的教师一学期的阅读量在一至三本,仍有15%的教师几乎不能完整阅读一本书籍。
  4.从读书类别来看,教师们对书籍的选择是多样性的,教育著作、教育教学杂志、文史哲书籍和休闲杂志都受到了大家的青睐,而科技类的书籍很少有教师选择。可能由于科技类书籍难懂,因而受到冷落。年轻教师由于辨别力有限,倾向于选择一些公认的经典书籍。
  5.从对读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来看,82%的教师认为读书对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但仍有少数教师认为读书与教育教学之间没有关系。8%的教师认为教师读书是不需要关注的小事,18%的教师认为读书是个人私事。
  二.中学教师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学教师课外阅读情况令人担忧:课外阅读量少,重视度不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影响到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教育教学工作量大,教师课外阅读没时间。
  应试教育环境下,面对严峻的高考、中考升学压力,教师管理班级和批改作业等负担非常沉重。班级工作、各种辅导以及学历进修、职称评定、新课程及信息技术等各种培训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一间,甚至假期也被大量挤占。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教师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2.社会整体浮躁,教师课外阅读没心思。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追求经济实惠成为一些教师的首要追求目标。阅读是一种积祟,是一种厚积薄发,它拒绝浮躁,自然受到急功近利者的排斥。急功近利,追求直接的实惠。这件事对我现在有好处的,我就干;对我眼前没有好处的,我不干。学生征文获奖与我这个指导老师的奖金直接拄钩,我一定得认认真真地抓;这堂公开课上得如何与我名声有很大关系,我不得不下点工夫;评职称要论文,我无论如何要搞出一篇来……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读书、做学问自然就排不上议事日程了。
  3.应试教育及其评价体系的影响。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用。不论是教师读还是学生读,与考试成绩都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试卷的内容大部分都出自课本中的。基于这个现实,教师只能强调:把课本读透、读烂,再反复练习,其他则什么也不要去读了。有的教师自己不读,还禁止学生读所谓的“闲书”。只有彻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广泛的读书活动才能兴起,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全面实施。
  三.以学校为载体培养教师阅读风气的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学习制度,营造“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人文环境。喊响“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让读书成为一种责任,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的口号,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征文),每周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参加一次读书交流会(演讲会)。让学习和思考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让个人学习孕育勃勃生机,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全程学习实现深层转变,把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
  其次,学校应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论文的评选;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著书立说。
  第三,要推荐好书给教师。一些教师缺乏寻找好书的途径,学校应有计划地介绍、引进一些优秀的书籍,打开教师的视野,使教师从书中发现知识的魅力。
  第四,充分利用好图书馆、阅览室作为教师阅读的重要阵地。可以在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让教师走近图书馆,走近书籍,最终培养出热爱读书的习惯。
  第五,为教师减负。针对教师提出的业余时间不足,阅读时间不够的情况,学校要通过改变一些管理方式适当减轻教师负担。
  第六,学校应想方设法量化教师们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为评优评先中考核工作态度的一项内容。
  广收博览,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老师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我们是不是该尽最大努力地追寻胸罗万象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