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

2015-10-04 14: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社会呼唤着具有知识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能力的大批新人的涌现:他们会学习,有能力应对信息潮和知识流。英语教学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未来,要为他们的生存发展作好铺垫。但高投入、低效率状况仍困扰着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诵读教学不失为冲破这一困境的良策。它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诵读教学有其不可估量的优势:它显示了英语学科和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由此而诱发学生的兴趣;诵读教学要因势利导培养习惯,强化训练;诵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与书本交流中碰撞与交融,达到情感的共鸣,感悟形象,品味真情。诵读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人格获得完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功能兴趣习惯感悟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于是,众多英语老师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不能重走传统的教学之路,即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标准化练习占用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喋喋不休地大讲知识点、答题技巧,让英语课成了知识点的附庸。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结果收获甚微。以致学生到最后出现:字词掌握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阅读理解把握不了整体性,缺乏语感,重点把握不准;作文句子不通顺,更不必说立意和文采了。WwW.133229.Com面对中考,大多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结果造成英语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既不让英语课堂偏离英语教学的轨道,又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呢?笔者认为诵读教学不失为一方良策。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返璞归真,更注入了新的教学法之内涵。重视诵读,在“读”字上做文章,在“读”字上下工夫,在“读”字中求突破。
一显示功能,诱发兴趣
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古人管上学叫“读书”,古时候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死读”。其实,千百年来这种读书方法流传不“死”,自然有它的道理和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读”对理解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读”对说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强调“读”对写的作用。“理解”“说”“写”都有赖于“读”。吟诵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也就是心、眼、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境界,而英语诵读也正如此。
“诵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娱乐作用。诵读能使人获得一种快感,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第二,有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诵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得体,谈吐高雅,同时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参照的过程,即通过诵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的深思的习惯。这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第三,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能力,“读”是其中的轴心。默读感知材料,而诵读则可得语感,是把“读”转换成听说能力的纽带,从而促进这几种能力的运行和发展。诵读是“说”的变种,“说”的前奏;诵读为“说”添加文采,为出口成章提供语感。诵读是“听”的助听器,读得多,听时必然专注清楚,听力必然加强。诵读是“写”的奠基石,把自己的心理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表达,就需要一定的书面语感体悟,没有诵读,语感体悟不强,写作时文句往往不通顺,词汇贫乏。对于写作,诵读是一种潜存的诱发和激励,每一次充满想象力的独创都离不开诵读。读得多了,就烂熟于心。有了这样的基础,写作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只有在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诵读的功能、价值后,才能明确其目的,端正其态度;才能真正诱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自觉又认真地进行反复诵读,从而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心得;才能读出味儿,读出探究的兴趣;才能读得扎实,读得精当,真正学到语言的精华。


二强化诵读,培养习惯
书声朗朗是非常美妙的境界,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读单词,且从开始到结尾除了单词还是单词。教师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句口号,读没读过无从查阅。在课堂上抽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不是把单词读错读漏,就是把句群读破。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一条从注入式到问答式的路子,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因此,在英语课里朗读无法成为主角,更谈不上通过诵读来加深理解,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诵读是英语学科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是势在必行的。为使诵读成为英语课的主角,又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抓诵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1.从最基本的诵读技巧入手
如语音的标准清晰、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的掌握使用等。这些基本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理解作品应是紧密结合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诵读就是要以声传情,传达出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即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单用眼看或单用口读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果把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调动起来,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2.从以读代讲做起
平时我们往往认为与其让学生多读,不如自己多讲些。其实大部分课文是浅显的,学生完全能读懂。况且英语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经常诵读美文,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丰富起来。在诵读中,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而语言的美感也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3.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使诵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想读、要读、乐读。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抓好早自修的诵读工作。早自修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放开喉咙大声诵读课文。努力读得流利舒畅,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读得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思潮翻滚。
第二,抓好课前5分钟的诵读工作。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让2~3人按学号轮流上台诵读,这样,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3次,轮到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力争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后师生作简单的评点、记载。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使被动诵读变为主动诵读。平时经常开展熟读比赛,如读一篇文章,1分钟内能读几遍。对此学生热情高涨,最快的学生1分钟能读6次。另外,结合学校的技能大会操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通过这些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既保证了诵读的量,又保证了记忆的持久。
三感悟形象,品味真情
“读”只是一种形式,其归宿是理解、感悟、掌握、运用语言。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甚至文章全篇,读熟了,背熟了,其中的思想、形象、情感才能深切感受,才能形成对语感的自觉感悟。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能背善记,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这一优势,让他们多背诵一些文章、至理名言,做到熟读成诵,感悟语感。
英语课本中很多作品具有浓郁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课文,往往能感染读者。通过诵读,我们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架构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达到情感的共鸣。读有了兴味,读有了追求,个性也便能获得健康发展。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战乱太多,只有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更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愿这“长廊”不被遗忘,也愿校园生活中书声朗朗的美景常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