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的方法分析

2015-09-16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阶段性的成果交流展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的几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示交流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交流形式很多,但是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相适应的展示方式与之呼应。只有最为恰当的展示形式才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分享才能达到互有收益,从而将活动的效应最大化。
  (一)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
  1.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
  2.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
  3.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
  4.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二)依据学生特长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可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可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愉悦,激发主观能动性。
  (三)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四)依据成果展示的范围,采用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
  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成果展示交流基本技巧
  学生了解了成果展示的许多种方式方法,并不表示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口头表达好的,如果说话内容找不到要点,思路混乱,听的人就会云里雾里;写作水平高的,如果将一篇调查报告以散文的格式来写,定然不能真实、正确地表达调查结果。所以,为了让善于说的人吸引更多人来听,让会写的人写出更多对主题活动的下一阶段开展有帮助的文字,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展示交流技巧培训。
  (一)口头答辩技巧
  教师要引导活动小组成员齐心合力,按照既定的程序认真做好分工合作。要明确主讲、辅助的任务,要认真地对成果中的介绍词进行充分推敲。组内成员还可以事先模拟答辩,以保证在答辩过程中有良好的发挥。在同学、老师提问题时,组内每个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对问题的回答简略地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老师和同学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要避免答非所问,做到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力求客观、全面、辨证,留有余地。另外,陈述观点时还要注意吐字清晰,声音适中。对于确实没有搞懂的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注意礼貌用语,不可强词夺理地狡辩。
  (二)书面展示技巧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其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书面展示就是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如文字、画图、摄影作品等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为了凸显展示效果,在学生进行书面展示的准备阶段,教师就要对资料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提出明确的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试想,一个书面展示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效果必定不佳;同样,都是连续性的图片缺少文字说明也不能完全表达想表达的内容。前者可以在文字中配插图,后者需要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图文结合,展示的内容就鲜活起来了。将阶段性成果制作成手抄报、绘制成连环画,都能增强展示效果,而且这些资料还可收入资料袋保存,丰富活动总结时的资料呈现。
  (三)声音、肢体语言展示技巧
  声音材料展示可以是自己亲自演绎的声音,也可以是录制的。肢体语言展示是用手势、表情、姿态进行描摹、表演。声音材料、肢体语言展示的目的是帮助说明,增加表达效果,运用得恰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开展“茶文化”活动之“茶道”时,我们就可以配合着“高山流水”的意境,在茶香袅袅中用最高雅的姿态煮茶品茗,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大多数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展示是作为辅助手段的,展示时黑板上的板书、其他同学的穿插补充拓展以及适时的展示评价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条理有序,可与精彩的展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多媒体展示技巧
  网络世界,包罗万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可在鼠标的轻轻一点后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有必要让“网为我所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上网下载,学会制作集合文字、图片、声音、动漫等的幻灯片,学会简单的文档处理。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之中,可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强调:不能“一网打尽”,什么都依靠网络,而要在幻灯片的呈现中,有活动的记录,有自己的思考。
  (五)制作实物或模型的技巧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作初级的实物或模型,用真实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的收获。比如开展“家乡的特产”实践活动,就可以根据特产的不同品种开展手工制作:若是食品方面的 ,不妨进行现场制作——端午的粽子、清明的清明馃、冬至的饺子,从亲身自作、相互评价到现场品尝,都是进行家乡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当然,也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创作,比如开展“保护水资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发进行节水器的模型制作,并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将活动成果从内隐到外显的过程,也为接下去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做最好的铺垫。
  三、适度引导和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展示,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度进行评价指导,以便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的隐性教育价值,并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活动得以拓展、提升、升华。
  (一)要尊重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的自主选择
  活动的开展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结果的表达中也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这样才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结果时,更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1.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对学生表达活动结果的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建议和意见,但不要强制规定,违反学生的意愿。
  2.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一定要给表达者和倾听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在他们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进步。
  3.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4.指导学生对主题的二次提炼,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子课题进行再研究。
  (二)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观点
  1.寻求与学生情况相符合的展示方式。活动展示要尊重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表达时保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层面,把自己所做的事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因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2.寻求与学校条件相符合的展示方式。活动结果的展示是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在选择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的条件,有什么样的条件办什么样的事。其实,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
  (三)要注意引导挖掘课程的隐性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因此,成果展示与评价在重视可以呈现的外化成果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隐性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如在采访活动后,可引导学生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与克服困难的,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小组所预设的采访问题进行不下去怎么办,采访时被人拒绝如何应对……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的后续思考
  阶段性成果展示不仅是阶段性成果分享、经验交流的过程,是小组同学向老师、专家、同学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机会,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机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被放大、被宣扬,不仅能给予学生好的思想引领,而且能让学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每一次成果展示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注重后续思考,总结本阶段主题活动的经验教训,搞清自己还没理解的问题,从而制订下阶段更明确的目标,以求更长远的发展。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