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精神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探究精神以及他们对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既能揭示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弱点所在,又能为教学实验提供依据。
一、引言
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教育中最可宝贵的精神是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既是一种学习精神,也是一种教学精神。作为学习精神,学生作为探究者,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作为教学精神,探究反映的是教师积极探究教学问题,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教师的探究精神不但表现为课内的行为,也表现为课外的行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精神”是指在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或类似于探究性教学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和创造精神。在课外则表现为,自尊自信,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干扰、自我调控、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和发展,以提升自己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完整个性的上进与追求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探究精神素养,包括问题意识、质疑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主体意识等方面,以及他们对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问卷、访谈)就显得非常必要。WWw.133229.CoM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
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东巴凤”(东兰、巴马、凤山等县的简称)革命老区和毗邻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学生中壮族居多,其次是瑶族、汉族,还有少数水族、侗族、毛南族、松佬族。“东巴凤”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四县均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山、穷、库”贫困县,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四县境内居住着壮、瑶、汉等12个民族。长期生活在这块长寿带上的壮、瑶等民族,登山履险,烧舍耕种,繁衍生息。四县境内壮、瑶、汉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人文地理特征决定了各民族必然要与其他民族发生频繁交往关系,形成了既有杂居融合性又保留着各自民族独特个性的文化。“东巴风”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老区教学硬件设备,但老区的教学水平还很落后,学生人学成绩比较低。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颇具我国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共性。
1、问卷调查的对象:该校2005级有1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为503人,以他们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笔者任教班级为(1)、(2)班,系该年级的重点班,学校是根据学生中考成绩排在前一百名随机搭配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只统计该年级参加问卷调查的503人中的(1),(2)班的100人(两班人数均为50人)作为抽样调查结果。笔者任教的2005级(1),(2)班学生情况见表1—1:
2、通过对河池市三高的六位政治教师和2005级(1).(2)班随机抽选的8位学生的座谈访问,收集调查资料。
三、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1、问卷调查情况
(1)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状况(见表2—1)
(2)创新意识和能力状况(见表2一2)
(3)实践意识和能力状况(见表2一3)
(4)主体性和合作性状况(见表2一4)
(5)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评价状况(见表2一5)
(6)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状况(见表2一6)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各项调查虽有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统计结果与教学观察基本一致。从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看,与其他地区高中生相比,民族地区高中生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左右,表现出更明显的唯师是从,知识面狭窄,能力低下,创见贫乏的特征,这与知识社会对人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学能力较差,问题意识淡薄,缺乏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2004年上海市第三女子高中政治教师肖英,就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作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经常对教材的内容和老师的上课提出疑问”的比例仅占被试的7.14%,而这7,14%的学生,被问及为什么会提出疑问时,近半数同学选择了“老师不断启发和要求”。就“你在哪些学科主动提问较少”一问,调查显示,文科要远远大于理科,而在文科中,政治、语文学科要远远高于外语。相比之下,本次调查的第2题c选项为5%;第1,2,3,4,5,6题b选项均超过50%;第19,20题的a选项和b选项同样超过50%,其中最高达77%;第19,20题的b选项总共才9%。说明民族地区高中生不善于自学,更不善于在自学中和有问题处提出问题。唯师是从,唯书至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更不敢怀疑权威和书本,探究意识极度贫乏,探究能力低下。第1题的d选项极低,只有2%;第5题的a选项明显低于c选项;第3题b选项的高选率也正好与课堂观察、访谈了解相一致。
(2)民族地区高中生发散思维相对萎缩。创新意识中发散思维最重要,没有对问题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循规蹈矩,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创新,第7,8题显示民族地区高中生发散思维品质低下、创新意识缺乏,不善于独辟蹊径、另选方法。这可能与民族地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追求“标准答案”有关。如第9题中56%的高中生依然认为学习知识比掌握方法更重要,9%的学生选择d选项,只有35%的学生选择c选项,表明缺乏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观念。
(3)民族地区高中生缺乏实践意识和能力。第11,12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缺乏实践意识,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第11题中选择c选项的人数比选择a选项的人数要多也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很多民族地区高中生并没有将社会调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明显缺乏实事求是和科学探究精神。
(4)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主体意识淡薄。第4,13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知识以老师传授为主,多数学生学习时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问什么,他们就想什么;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很弱,也缺乏主体的参与能力,如第13题选择c选项就占26%。说明他们知识面偏窄,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从第4,13,14,15题就可以反映出来。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大多数高中生渴望成才,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独立意识与竞争意识较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如福建沿海开放城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显示:93.6%的高中生认为“学习好必须依靠自己”,70.68%的学生表示“喜欢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从本次调查看,同是民族地区,从民族上看,壮民族学生比其他民族学生各方面的素养略优;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从城乡生源看,城镇户口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远远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
(5)民族地区高中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态度淡漠的情况最为严重。2004年在上海市第三女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肖英的调查中,高中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难以产生兴趣,认为“政治课只要坐着听,不需要动脑筋、提问题”,认为“政治就是受教育,只要点头就行了,不需要提出异议”。而本次调查的第17,18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也同样不喜欢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他们更喜欢快乐教学课堂,喜欢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联系。第17题的c项选择率为零,说明该校教师未曾进行探究精神的教学实践,学生也就未曾接受探究精神的培养,并对其缺乏了解,谈“探究”色变,无一人选择c项。在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态度上大多数民族地区高中生是感兴趣的,但应该注意,有7%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22%的学生选择了“不得不学”,而“很感兴趣”的选择率只有巧%。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这个问题,应引起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教学方式,实施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氛围中学习,这才是改变民族地区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状况的最佳途径。
诚然,造成上述民族地区高中生探究精神素养贫乏的原因很多,民族地区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不是其中原因之一,需要对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访谈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1、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请六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八位随机抽选的2005级(1),(2)班学生谈谈对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了解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寻找导致高中生探究精神素养贫乏和阻碍高中生探究精神养成的原因,为教学实验提供指导。
访谈时间:2005年10月13日、20日、25日、28日,2006年12月25日、27日。笔者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与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访谈,结果如下:
(1)对高中政治教材的看法。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了解现行政治教材。他们认为现行教材的特点: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该教材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的发展,始终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渗透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成。课堂教学基本实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吸收—贮存—再现”转变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实现由简单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面对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归问题—反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就是说,这是现行教材最大的优点,为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基础。二是导与学相结合。以往教材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其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我们民族地区教师的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即灌知识、灌方法,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感悟,启迪智慧,挖掘潜能。但与过去相比,现行教材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费尽口舌、半天解释不清的东西,现在让学生一看便知,极大地丰富了政治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如教材中大量的黑体字、楷体、宋体、名人名言、图片、漫画、资料卡,以及【想一想】【忆一忆】、【说一说】、【试一试】、【议一议】、【阅读与思考】等多种形式,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学生能主动地从看、想、议、说中进行学习,从而得出结论,与过去使用的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是比较好的,但要与进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配套相差甚远。三是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安排上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原理后应用,先世界观后方法论,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方面仍显不足,多数问题仍由教材直接给出,研究思路也是教材直接呈现,对课堂教学进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开展很不利。
(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看法。基础教育在短短的五十几年里,进行了八次轰轰烈烈的改革,教学理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和十几年前相比没有多大变化。为什么理论和实践之间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在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他们一致认为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是会考和高考的压力所致,而这一形势又是民族地区一线教师所无法改变的,所以民族地区的教学改革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在保证两考(会考高考)的前提下进行。最后他们一致认为:首先,要培训和提高民族地区政治教师的素质。针对当下课程改革,民族地区教师因素是新课程标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和极重要的可变量。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课程精神的执行者;新的课程理念是否能够得到准确理解,新的课程内容是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否能够高效培养,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到一点,那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在民族地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是说我们对理念的掌握仅限于一些新名词,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模式,甚至认为新课程其实就是换了一本新课本而已。其次,重塑民族地区师生关系。针对当前民族地区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师生关系错位的现实,有几位老师都提到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不应突出“教”,应突出“导”和“学”,民族地区政治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活跃的、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以唤起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
2、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与八位随机抽选的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如下:
(1)对高中政治教材的看法。高一(经济常识)的政治课本看得懂,课也听得懂,就是考不了高分;懂得自己也是一个纳税人,很自豪;但始终弄不明白的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为什么是均等的?生活中商品交换更多的是不等价交换,为什么说商品实行等价交换?高二(哲学常识)的政治课本每个字都认识,但组成一句话却不知究竟,看得懂文字却弄不明白它的意思;预习时似乎就理解了,但听老师讲解之后反而增加了诸多的不理解;不厌其烦地看、念、背,考试后却发现选择题的误选率更高;以前半夜醒来,忽闻窗外风吹草动的声音,心里总是发毛,现在,当我害怕的时候,我就唠叨这样一句话—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鬼神的观念不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罢了,但唯物论为什么是正确的,唯心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书本一直没有说明白。学生还希望书本能否多一些生动活泼的字眼、案例和图画。
(2)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希望。在小学、初中的政治课堂上老师很少提问,到了高中政治老师还是很少提问,老师总是讲呀讲,我们只能听,不能问;老师什么时候提问我们,或者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课堂上随时向老师提问?在课堂上随时向老师提问可以吗?其实我们也提不出什么问题,但我们还是希望老师多举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以题目巩固理解,对于材料分析题,多讲些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有的政治老师说话的口气如同上帝发布真理一样,给人的印象就是学了他的政治就会超凡脱俗,我们愉快不起来了。
四、结束语
反思上述问卷调查与访谈,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区高中生从小可能受民族、性别等观念影响,或许是来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导致他们唯书、唯师、唯标准答案为重,缺乏独立思考的魄力和能力,他们的“棱角”被磨平了,好奇心受压抑,探究精神被消蚀。所以,要真正把培养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