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作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听、说等综合英语能力方面举足轻重。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和访问形式,调查两所高校的学生在完成各精读练习时的思维活动,以探讨课堂练习、思维活动以及语言学习三者间的关系,为未来练习活动的改进和选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精读课,课堂练习,思维活动
随着认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认知法教学已经被逐渐推广及应用。认知法把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智力活动,强调通过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gteitman,1995)。在此教学法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以发展学生的心智水平、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nunan(1989)和skehan(1998)主张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发运用其认知能力,来学习和掌握目标语。然而,近年来一些针对课堂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外语教学中多数教师以及教材偏爱选用一些传统而机械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操练来掌握语言(cai,2003;waters,2004;咸修斌、孙晓丽,2007),这类活动只会引发学生的单一枯燥甚至被动的思维活动,长久下去,学生会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反映了目前在二语习得研究及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充分地从认知角度来关注我们的课堂任务(ellis,2003)。针对这一不足,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分析两种大学英语教材的精读练习部分,从各类练习所引发的思维活动出发,来探讨大学英语精读练习活动的有效性,并希望借此研究为未来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活动的选择提供参考。wWw.133229.coM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维活动
waters(2006)在“思维与语言学习”论文中总结并用实例说明了英语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思维形式,他认为,不同的课堂任务会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waters采用了sanders(1966)的思维分类方法以及brunner(1973)的理论,将思维活动分成七种并归类为两大范畴(见表1)。
waters以初级英语学习者的课堂为例,列举了七个相关的课堂练习活动来体现这七种思维过程。并提出能促成学习发生的课堂活动至少要能激发学生的前四种思维活动,而后三种思维活动可以帮助强化和巩固学习内容。根据waters理解,表2列出了七种思维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含义及对应的相关活动。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大学英语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活动,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行为,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目前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常见的课堂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哪些思维活动?
(2)思维行为对语言学习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3)从认知学角度而言,这些课堂练习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211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为他们的必选课,分为精泛读和听说课堂,精读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材中提供的课内阅读文章而展开的各种课堂活动。其中122名来自南京工业大学6个专业,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郑树堂,2003),其余89名学生来苏州大学的5个专业,教材选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李荫华、王德明、夏国左、余建中,2002)。近年来上述两套英语教材在江苏的高校中使用比较广泛,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
3.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来分析学生在完成精读课堂练习活动中所体现的思维活动。
针对两所高校,本研究设计了两种结构相同,内容相似的问卷(问卷1、问卷2)。问卷都包含两个部分:个人情况、课堂练习中的思维活动。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填写个人的相关信息形式和内容两种问卷一致。第二部分根据各教材精读课堂中所提供的练习活动类型(如新视野读写教程第三册每单元sectiona课文后的练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部分课文a后的练习),设置了若干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在完成各练习活动中使用的思维类型并选择该练习的有效性程度。思维类型选项按sanders的思维分类分成7项,即记忆、翻译、发现、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学生可多选;有效性选项采用likert五分量表记分方式,由“完全没有效果到“非常有效”分别得分为1,2,3,4,5,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就越认同练习的有效性。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可靠性,笔者在问卷发放之前,参照waters关于各思维活动的理解,通过大量的实例,向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解释这七种思维活动在课堂活动中的含义。
问卷调查后,笔者先后访问了部分学生,问题多是开放型的,如“你认为哪些练习帮助最大?为什么?”、“哪些练习效果不大?为什么?如何改进,你才觉得更有帮助?”笔者征得学生的同意,录音了访问内容。
4.数据分析
笔者从南京工业大学收回了12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ll9份,从苏州大学收回89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两种问卷的数据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各练习所体现的思维种类和有效性的均值,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4)。
同时,笔者对访问内容进行整理与汇总,其分析结果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精读课堂练习中体现的思维活动
问卷的思维种类统计分析反映了,最多有5种思维活动(记忆、翻译、运用、分析、综合),最少也有两种思维活动(记忆翻译)被学生做出选择。虽然练习中所体现的思维活动呈多样性,但绝大多数练习的思维种类平均值都小于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时所运用的思维活动不会超过三种,部分练习中的思维活动甚至不超过两种。
其次,记忆和翻译类思维几乎出现在所有的练习中。这表明信息内思维活动,即低级思维活动是完成各练习的基础。此外作为高级思维范畴中的运用类思维活动也普遍体现在众多的练习中。其他的高级思维活动如发现、分析、综合,只出现在较少的几个练习中,而最高级的思维活动即评价在任何练习中均未被学生做出选择。因此,根据waters的观点,目前这两套教材的精读练习能较大程度的促成学生的学习行为,但由于后三种思维活动的缺乏,它们很难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2.思维活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本研究用练习的有效性程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认为有效性平均值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根据表3,写作练习的有效性平均值最高(3.73),同时它的思维种类平均值也为最高(3.58);朗读/背诵练习的有效性平均值最低(1.61),其思维种类平均值也为最低(1.18)。表4中,中翻英练习的有效性平均值最高(3.75),它的思维种类平均值为3,仅次于最高值(3.27);课文结构练习的有效性平均值最低(2.08),它的思维种类平均值仅为1.62,稍高于最低值1.57。此外,本研究对各练习的思维种类和有效性做了相关性分析,表3和表4最后一行相关性值显示,各练习的思维种类和有效性之间呈正相关,除了表3中的写作练习以及表4中,的结构和中翻英练习以外,其他练习的上述正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o.05)。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在每一个练习中,选择思维活动越多的学生就越有可能认同该练习的有效性,即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越好。
但是,上述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表3中的课文理解和课文概要两个练习的思维种类平均值都比较低,分别为1.61和1.77,而它们对应的有效性都比较高,分别为3.25和3.13。同样,表4中的课文内容提问练习的思维种类平均值仅为1.57,而它的有效性也比较高,为3.11。上述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做上述课文理解类练习时,运用的思维活动不会超过两种,但他们普遍认为这类练习比较有效。这是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很多,除了学生的认知行为以外,学生的个性、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其学习行为(littlewood,1998)。很多受采访的学生认为,课文理解类的练习比较有趣,能考察以及帮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更多的学生认为这类练习的针对性比较强,是四六级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因此,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他们认同这类练习的主要原因。
3.从认知学角度而言,这些课堂练习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
首先,表3中的朗读/背诵练习是新视野精读练习中最不受欢迎的。很多学生认为,这类练习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几乎没有太多的意义。与此相似的练习出现在全新版的语感培养部分,不同的是,这部分练习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相关段落,还提供了大量体裁多样的语篇,供学生理解和欣赏。
与前者相比,它体现的思维种类均值和有效性均值都相对较高,这说明学生比较偏爱通过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感而不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因此,新视野的这部分练习可以借鉴全新版的模式,加入一些短小精悍的语篇段落,促进学生的更高层次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两套教材中的词汇类练习(其中新视野包含词汇、搭配、构词)都比较受学生欢迎,采访中,很多学生表达了对此类练习的喜爱,认为这些练习能通过简单而直接的形式,考验学生对课文中词汇等表达方式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然而,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自己能很好地完成各种类型的词汇练习,但是在日常的书面或口头表达中,却经常想不到运用新学的词汇,因此自己的英语水平总是停滞不进。”学生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仔细分析两套教材的词汇练习,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词汇练习非常传统,都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即已经设定好若干的句子,只要把相应的词或短语以正确的形式填人即可。虽然这些练习鼓励学生通过词汇的运用来加强记忆和理解,但因为词汇所运用的环境(句子)已完全设定好,所以这类练习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因而他们对词汇产生的记忆是短暂的,理解也是局限的。因此,在词汇练习中,除了上述传统的练习形式,建议可以加入其他多种练习形式,如词语比划(要求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来展示词语的含义)、用词造句(用给定的词或短语写出自己的句子)、故事接龙(每个学生完成故事的一部分,其中必须用到指定的词或短语)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必定会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运用更多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达到学习以及巩固学习的双重目的。
表3中的翻译练习和表4中的中翻英练习相比,前者的思维种类和有效性都比后者低。在采访中,南京工业大学的很多学生都抱怨新视野的翻译练习很枯燥,全是句子翻译,大部分翻译题都出自课文中的句子,他们在做题时,多数都在查阅课文内容,而要自己表达的内容很少,因此,他们认为该练习帮助不大。与新视野的翻译练习不同,全新版的中翻英练习要求学生完成一段段落的翻译,段落的主题和课文的主题一致,但内容完全不同,学生在做上述练习时,可以参考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但必须运用自己的理解来完成练习,因此,和新视野的翻译练习相比,它们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
写作练习是新视野中最受学生认同的练习,多数学生认为,这项练习设置比较合理,首先它会通过范文来帮助学生体会某种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信息完成写作任务,最后学生也可以选择没有任何提示信息的写作任务。整个练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学生对某种写作技巧的学习、运用和巩固的过程。采访中,某些学生还提出了写作练习的一些改进意见,如增加一些范文对比评析练习或在学生中开展作文互评活动。从认知学角度而言,这些练习活动能激发学生更高的思维活动(如评价思维),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
四、结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1)总的来说,两套教材所提供的精读练习均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活动,不同的练习类型能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其中某些练习最多能体现学生的5种思维活动。但是,除了个别练习以外,大部分的精读练习所体现的思维种类不会超过记忆、翻译和运用三种,这表明,目前两套教材的精读练习多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各语言信息为目的,但是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并让他们能真正灵活运用所学内容的练习则相对缺乏。
(2)如果排除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影响因素,练习中所体现的思维种类的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学生比较偏爱能够促进多层次思维的练习活动,即练习所激发的思维活动越多,他们就越认可该练习的有效性,因为能带来多角度思维的练习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巩固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3)从认知学角度而言,有些精读练习的设置还不够合理,需要通过扩充内容、增加形式等方式,来丰富和改进练习。例如,新视野的朗读/背诵练习就可以借鉴全新版的语感培养练习模式,通过补充更多的课外内容欣赏,来提高该练习的有效性。另外,两套教材的词汇类练习等都可以通过增加更多样的练习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参加问卷调查的人数相对较小,两所高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对思维种类概念理解的偏差等,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完善。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本课题研究,如从思维认知角度研究其他英语课堂的练习形式,或从认知学角度出发探索更有效的练习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