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专业英美诗歌赏析课

2016-06-07 16: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关诗歌赏析是一门英语教学专业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在实际教学和调查中发现,该课程目前在教与学两方面存在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教学,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

 

  一、引言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托马斯·纳什曾经说:诗是百花之蜜,一切学问的精髓,智慧的本质,天使的词语。这些名言锦句指出了诗歌学习的必要性和巨大价值。《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诗歌选读属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专业选修课。

 

从课程设置看英美诗歌的教学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笔者发现在文学方向专业知识课程的研究上,大多数人都侧重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更加关注英美文学课程的边缘化以及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对英美诗歌教学进行专门研究的非常少。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决定从我院英语专业英美诗歌赏析课现状研究着手,希望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来透视目前这门课的现状,更为主要的是为我院英语专业英美诗歌课构建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英美诗歌赏析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专业英美诗歌赏析课问题主要凸显在学与教两个方面。从学的角度看:首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不高。根据笔者对本院11级和12级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调查,56%的学生对诗歌比较喜欢,但41%对诗歌没感觉,甚至还有3%根本没兴趣。54%的同学平时不会主动阅读英文诗歌。学生兴趣减弱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对于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美诗歌赏析只不过是一门选修课。如果不考研,并且将来择业也不一定能用上,那么学生的重视程度自然相对较弱。

 

拿学分是学生选择这门课非常明确的目的,学习自然就没了兴趣。其次,学生语言基础和英美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学生在赏析一首诗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每个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清楚它的引申含义。词汇量不够,诗歌作品中的生词成了阅读和欣赏英美诗歌作品的拦路虎,再加上诗歌课上突然接触到的一些文学术语,学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

 

  从教的角度看,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英美诗歌是门专业选修课,从目前看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一共30多学时(我院英美诗歌选修课32学时,兄弟院校有的规定32学时、36学时或38学时等不等),课时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教学任务重,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包括英国诗歌和美国诗歌两部分。在短短的30几课时内,要根据英美诗歌发展史,选取各个时期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品,体会英美诗歌发展轨迹和各个时期特点,是很难做到的。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逐渐丧失了对英美诗歌学习的兴趣。

 

  三、对策研究

 

  ()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国英美诗歌赏析方面的教材编写和出版硕果累累,内容多样,为讲授这门课的教师选用教材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笔者发现我院这门课课时较少,选修的学生综合素质差,所以这些教材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要精心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由于大多数学生初涉英诗(笔者调查,关于何时开始简单接触英文诗歌,62%的学生选择大三,即从上选修课时开始),水平有限,另外长诗赏析耗时,所以选短小精悍诗歌,对于一些优秀长诗忍痛割爱。比如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虽然是英国历史中最上乘的诗歌作品,但这首诗一共32小节,224行,不适合课上赏析。同时避免选用节选诗节。即使是经典作品的最华彩部分也会破坏学生理解、认识的整体性,产生支离破碎的感觉。此外,缩减诗人作品的数量。英语诗歌史上,优秀诗人的代表名篇不胜枚举,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关注和赏读。比如玄学派诗人代表人物多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相关作品无法一一赏析,只能选其最著名的《跳蚤》和赠给妻子的《别离辞·节哀》来欣赏他作为诗坛奇葩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最后,减少史的讲授。根据笔者调查,我院英美文学课属于专业必修课,也就是说,选择英美诗歌课的同学都已经学过文学史,所以,在诗歌文本分析前,不要过多的强化相关的文学史。

 英语专业英美诗歌赏析课

  英美诗歌赏析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不论按何种方法取材都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所选诗歌要具有代表性,既要体现英语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还要体现英诗中特有的语言特质。而且选取不同的难度的诗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要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有所获。

 

  ()完善教学方法

 

  笔者调查显示,我院80.2%的学生喜欢教师讲授法。虽然这种传统教学形式更受青睐,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严重抑制,所以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助手和学习促进者。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将现有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单纯对文本进行解析改变为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对比分析,既要互动,又以引领为主的教学模式。理想的英语诗歌教学是要让学生自己进入到诗所创造的想象的世界中去,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一首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米尔顿是17世纪著名诗人,《梦亡妻》是他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感动读者无数。笔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它和苏轼的《江城子》这首主题相同的词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独立探讨和思考,发现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苏轼和弥尔顿的悼亡诗在妻子形象、感情基调、意象选择和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无高下之分,优劣之别。不同风格的诗词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享受。

 

  布莱克的主要成就是其两部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这两部集子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全是基本词汇且以短诗为主,形式上不是儿歌就是歌谣。音节也能短则短,多用叠句和重唱,朗朗上口,富于乐感。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笔者在教授过程中,从两部诗集中选取了主题对立的诗歌,如婴儿的欢乐婴儿的悲伤”;相同题目的诗歌,如《扫烟囱的孩子》和《耶稣升天节》组织学生探讨、比较,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认识、体验和评判作家的创作意图,启发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文本,培养问题意识,拓展思维的空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两个诗集所反映的人类灵魂的两种完全相反的对立状态。

 

  ()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诗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教材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就能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音频文件非常适合用在英美诗歌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笔者搜集了所讲诗歌的朗诵音频,这些音频由英美等国的朗诵专家、朗诵爱好者以及诗人本人朗读,英国著名诗人叶芝、奥登和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等都曾亲自朗诵过自己的诗歌。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感受英美诗歌中抑扬顿挫的音韵效果,接着让学生跟读,最后找学生代表朗读。同时,同一作品有时选用不同的朗诵版本,这种立体、有声的欣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英美诗歌的节奏、韵律美,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意象的领悟。

 

  另外,网上还可以找到很多根据经典英文诗歌谱写的歌曲,比如著名的苏格兰诗人彭斯的“Auld Lang Syne”,一共可以搜到16个版本的演唱,笔者在教学中选用了《魂断蓝桥》中LeoSayer原版以及Sissel新年版演唱。欣赏英美诗歌改编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快速地理解、长久地记住诗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播放音频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资料,如诗人的头像、诗中的意象等。在讲华兹华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一诗时,笔者展示了几组英国湖区常见的黄色水仙花的图片,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奥登的“Musee des Beaux Arts”是为十六世纪尼德兰画家布鲁盖尔的名画《伊卡洛斯的坠落》创作的。笔者在讲授这首诗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这幅画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完美结合让这首诗不再晦涩难懂。

 

  四、结语

 

  根据《大纲》规定,英美诗歌赏析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文学方向专业知识选修课,有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诗歌知识和鉴赏技巧,提升审美情趣等积极意义。但实际调查发现,在教与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推动和促进该课程教学。

 

  作者:李娜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