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解读《消失的子弹》电影配乐的叙事特征

2015-07-23 08: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电影音乐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参与到电影的叙述结构中,潜移默化作用于剧情的发展;其二是彰显出配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力量,这两种形式需要与影片的叙事结构相融合才能发挥配乐的有效作用。配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主要有题曲式的配乐和乐剧式的配乐之分,在一般情况下,电影中的题曲式的配乐会多次在紧张、激烈的情节中出现,而乐剧式的配乐则占有主动的权利,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而逐步改变。《消失的子弹》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电影,这一类影片往往以导火索和真相作为吸引观众的看点,所以影片中往往会借助配乐的作用,把视听画面完美结合在一起,营造紧张的剧情氛围。
  一、电影《消失的子弹》
  《消失的子弹》是一部汇集了动作、悬疑元素的国产电影,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围绕兵工厂内的一名女工“偷”子弹,而这名女工被“老天”赐死后所发生的众多离奇的死亡事件。这部电影以一件没人看到子弹杀人的事件作为导火线,故事内容紧紧地围绕这颗令人不解的子弹展开故事的叙事,但这桩案情中就包含了诸多的疑点,例如子弹是从哪里射出的,幕后操作的人是谁,等等,这些疑团成功吸引了观众逐步深入其中探个究竟,整个故事的情节起起伏伏,而最后道出的真相却让人始料未及,这样的故事情节构建符合悬疑影片的创作特征,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透过电影《消失的子弹》的情节构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如同《名侦探柯南》等经典影片的叙事模式,影片中的警政官东路刚来天城县担任要职,他的第一个案件就是要破解这个疑团,于是他和另一个警官郭追一起探查这个子弹的来历,并且模拟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案情的逻辑推理,而后在物证的指示作用下还原案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并一步步排除了各种误导犯罪的假象,后来经过了对密室的追查、子弹材质验证等一系列的过程,他们发生了兵工厂的总负责人和警察局的局长存在相互勾结的情况,于是这个隐藏的秘密就公告出来了。当案件的真相就要水落石出的时候,东路才猛然发现原来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郭追,而这个真相无疑让人难以接受。影片的结局并没有践行“恶有恶报”的道理伦理,透过这个悬疑故事,让我们更加真实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内在张力。
  二、电影《消失的子弹》中的配乐叙事功能
  音乐的魅力在于乐器经由排列和组合,并由此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在电影《消失的子弹》中,正是在电影配乐的作用下才营造了紧张、复杂的剧情,并通过配乐的渲染作用于观众的思想。这部影片正是通过恰当利用富有节奏感的乐曲才逐步展现影片的时代背景、强化死亡主题、追溯温柔的爱情以及反思复杂的人性。
  (一)以铜管乐器为引子的配乐叙述灰暗的时代背景
  电影《消失的子弹》的背景发生在1928年,这是一个充满灰暗色彩的时代,整部影片的布景色彩充满了幽暗和阴谋的气息,在灰暗的背景下隐藏了种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并秘密进行善良和丑恶的对抗,所以影片中塑造的灰暗时代背景成为当时那个时代的浓缩。影片中的配乐响起后,采用铜管乐器作为引子,沉重的音色给人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而后在小二度结尾处又极大渲染了悬疑的效果,随之在弦乐、电子音乐和工厂机器之间构成了的音乐旋律,好像预示着精彩故事即将登场,电子乐错乱的跳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化的意味。在此之后出现了铜管乐的旋律,并呈现出一个充满灰暗色调的影像,在木管和打击乐共同营造的巨大音响效果下,促使这一段的配乐奠定了影片沉重的情感基调,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氛围,好像在强烈控诉这个灰暗时代背景下的种种阴谋和魔爪。这一段配乐的旋律反映了这个时代背景下夹杂的社会观念,最后展现出来的只有沉寂的声响。事实上,这段配乐在影片中出现过多次,例如在追捕的过程中,替罪羊死亡等剧情中,这个情节中王海则作为一个替罪羊的形象,他不是案件中的幕后黑手,充其量他只是认钱不认人的小角色,当郭追和王海展开相互决斗时,王海被一枪打死了,直到他死后都不知道郭追才是真正的凶手,所以电影配乐在这一处情节中出现无疑在宣告着真相还没有涌现,同时也夹杂了讽刺性的意味。
  (二)以箫为主旋律的配乐叙述死亡主题
  电影《消失的子弹》中充斥着灰色的情感基调,尤其是在死亡事件中刻画的灰色基调中更加凸显出浓郁的黑色。兵工厂中女工人的死亡就好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样不断钳制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在黑暗的背后,阴谋却不断地在进行着。影片中描写了这个女工人在接受上天审判的时候正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她不断在强调“我没有”,虽然周围都站满了人,除了老板的讥讽和嘲弄,没有任何人主动为她请求,当枪声响起后,随之而来的是大提琴低沉的旋律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盘旋,而后被箫声所掩盖,在上行的八度大跳后就出现了长时间的哀伤,整段充满愤懑的旋律与电影画面中的雷雨声紧密地切合在一起,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无助和死气的感觉。影片中女工人的尸体被人抬走了,大雨直接覆盖在她的身上,时而还有血水浸透她的脸颊,在她的嘴里却是老板残酷放入的子弹。在这个画面中,是以大提琴作为配乐的引子,用箫作为整段配乐的主旋律,这一段配乐的运用从一开始就宣示了死亡的来临,但这种悲怆的死亡具有特定的意义,是来自于普通人对那个阴暗时代下被无情当做替罪羊的悲愤和怒视。相同的,影片在后面叙述小五死亡的场景中也运用了这一段配乐,电影《消失的子弹》中并没有过多刻画小五的形象,但他却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他的心灵还没有被那个压抑时代所充斥,所以他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纯粹悲伤的含义,配乐随着箫声而渐渐引入,小五无辜惨死在利益的争夺下,所以此时的箫声没有如同第一次出现时的愤怒,传达出来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悲凉。
  (三)小提琴的柔美配乐叙述温柔的爱情
  电影《消失的子弹》的真正幕后主导者是郭追,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践行公义的人物,但他却在阴暗的背后操作 更大的阴谋。作为一个正义兼反面的人物形象,他也会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柔情,影片中刻画了他和小云雀之间的爱情,两人似乎从一开始就顺理成章在一起,直到最后真相的揭发和他最后留下的那句承诺,我们才从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身上认识到,即使他的心思多么缜密,但在爱人面前却无法遮掩纯粹的温暖。电影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幽暗的房间,房间内只有从窗外照射进来的一丝光亮,但却无法把两人的脸庞清晰点亮,这个场景给影片营造了一丝的暖色,一改往前紧张的氛围,好像所有的阴谋都停止了,配乐恰到适宜响起了,飘荡在整个房间内,就好像是一个即将死亡男人的轻声细语,透露出对爱情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后出现的温暖也跟随着小提琴的旋律逐步上身,好像达到高处后洒下来的一道温暖的亮光,此时我们终于看清楚了他们的脸庞,这才意识到窗外的耀眼的光线使我们的眼睛难以睁开。柔和小提琴的配乐悄然响起,夹杂着钢琴声,让观众感受到一束冷光和温暖旋律的相互融合,这是影片中最唯美的一段配乐,细腻表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
  (四)冷冽钢琴配乐对人性的叙述
  在电影《消失的子弹》中多次叙述了人性的复杂一面,无论从反面角色丁老板还是兵工厂的员工身上,都反映出人性的缺失。影片在描写东路和女囚之间的对话以及郭追自杀的场景,配乐在这两处情节中的出现都紧紧围绕着“善”宣泄。在前一个场景中,整个画面都充斥着冷色调,厚厚的白色积雪,灰色的囚衣,毫无生气的脸庞,让人惟一能感觉到温度的就是从楼房投射下来的阳光,在这一处的场景描写中,影片的配乐以钢琴为主,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冰冷的,所以钢琴发出的音色也是冰冷的,琴声的响起好像打破了画面中的沉寂,但随之我们又能深深感受到人物身上流露出来的无奈。影片的结局仿佛过于突然,但反观案件的真相,我们也可以从中发掘琐碎的线索,郭追是在一个房间内死亡的,阳光也顺从铁栏的照射而点亮了房间,此处的配乐与之前的旋律保持了一致,唯独在配器上增加了大提琴和吉他,但不同的是此处的旋律不再是描写女囚时的冰冷,而是对这两个曾经一起破案的人来说,配乐在此处的意义好像是追溯那些两人一起经历过的时光,同时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一面。电影画面中描写了郭追仰头看了看屋外灼烈的阳光,似乎带着一种无奈的笑意,画面转换到他和小云雀之间的对话,他充满温情说道,只要他活着就会保护好她。此时的配乐依旧在进行,吉他的融入好像在催促着死神的降临,于是画面又回到了那个异常凄凉的监狱,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对话内容,此时的吉他被钢琴代替,冷冽的琴声中夹杂了些许的柔和。
  三、结 语
  综上所述,电影《消失的子弹》中充分地展现出配乐的叙事作用,通过配乐和镜头画面的融合,使影片关于人性、死亡、爱情的反思更具独特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部悬疑题材的影片,大量配乐的植入能凸显出影片的时代背景,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传达出来,同时也辅助观众进一步发掘影片在灰暗背后隐藏的真相,从而引发观众对人性和人生的思索。事实上,电影《消失的子弹》的配乐邀请了音乐人韦启良和泰迪罗宾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创作,两人曾经在电影《打擂台》中也合作过一次,并在金像奖上获得了原创音乐的奖项,而两人在《消失的子弹》中再度合作,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
  [参考文献]
  [1] 禾刀.《消失的子弹》:终于看到剧情为王的灵光[J].大众电影,2012(19).
  [2] 李雪峰.《消失的子弹》:元素太多,过犹不及[J].大众电影,2012(18).
  [作者简介] 杨莉丽(1981—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本文选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9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