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绿色节目”:从概念到落地

2015-07-04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视业展应以“绿色基调”为立身之本,进而分析了电视“绿色节目”“落地”的三个要素。
  关键词 绿色基调 绿色节目 内涵

  一、电视的“绿色基调”
  
  21世纪是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现代社会,绿色的隐喻逐渐由象征“生命”过渡到指代“环保”和“健康”。媒介作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对公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既担负着传播“绿色现代化”理念的重任,也承载着推动绿色产业飞速发展的使命。可以说,媒体就是整个社会实现“绿色”现代化最直接的平台。
  和其他传统相比,可视性历来是电视媒体引以自豪的特性。但电视画面的直观性在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的同时,一些不雅的电视镜头,同样能造成某种视觉污染。我国的社会主义国体,对传媒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不仅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要弘扬主旋律,避免精神污染。一言蔽之,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基调,应该是“绿色”(健康)的。
  毫无疑问,电视媒体的立身之本,也应如此。作为内地电视业领军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其基调何如,播出的内容是否“绿色”,关乎中国电视媒体的走向。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对“绿色收视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增强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wWw.133229.Com”
  强调“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与其说是追求“绿色收视率”,不如说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遴选标准。这些标准。彰显了电视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绿色节目”的内涵
  
  自从央视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以来,有关电视“绿色收视率”的讨论,随即展开。就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除电视广告研究中引申出“绿色营销”、“绿色化经营”的概念外,其他的研究,未见有更多的突破。、诚如前面所说,”绿色收视率”不过是电视媒体所追求的目标而已。关于这个目标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关键看电视节目绿色化所占的比例。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绿色节目”。
  何谓“绿色节目”?简单地说,就是电视节目导向正确,节目内容健康,节目形式活泼,既能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又能使电视媒体赢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1 “绿色”:节目的导向
  电视媒体和其他媒体一样,具有喉舌功能。电视媒介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最近,树立导向意识,理应是其基本功。“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谈及电视的舆论导向,人们往往误以为这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事情,其他节目没这个必要。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所有类型的电视节目,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闻类节目的导向意识固然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就不需要注意把握舆论导向了。如动漫类节目,如果其导向存在偏差,缺乏“绿色维生素”,最终将贻害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可见,单个电视节目的导向,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问题,低估不得。
  
  2 “绿色”:节目的内容
  “绿色节目”的核心,在于节目内容的健康与否。媒体担负着传承文化、人文教化社会使命。这一社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电视媒体传播的节目的内容质量。节目内容的思想性和导向性,正是绿色收视率所强调的。绿色节目,“首先要保证节目内容的绿色,如重视环保、亲情、社会伦理等”。
  电视媒体的绿色基调,决定了电视节目内容首先必须绿色化。欲达到这一目的,惟一的选择便是反对电视节目的低俗风。
  时下的电视节目。内容方面缺乏应有的“绿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节目较为普遍。电视节目的“亚健康”,主要指节目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情色、暴力、血腥镜头,这些内容对观众的感官产生不良刺激。亚健康是低俗的表现。可想而知,一旦这样的内容充斥荧屏,某家电视台的收视率也许提了上去。问题是。“乏绿泛黄”的节目内容,其所满足部分观众的感官需求而对大多数观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3 “绿色”:节目的形式
  “绿色节目”的内涵还表现在与之相匹配的形式的得体与否。亦即,节目的形式是否“绿色”。节目形式的绿色,既包括节目中人物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也包括节目的播出方式。就后者而言,节目伴以短信竞猜的方式,鼓励观众发短信参与,看似是在增加节目的互动性,实则是电视台在借机敛财。这方面,遭受舆论攻击最大的,当数央视报道俄罗斯人质事件过程中推出的人质死亡人数竞猜活动。
  时至今日,电视媒体对节目形式“绿色化”的关注,多停留在具体事例批判的层面,并未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研究的滞后,就事论事的事后批评,不利于电视节目形式的“绿色化”进程。这一点,有必要予以关注。

  4 “绿色”:节目的效益
  电视媒体的双重属性之一,是它的企业属性。电视台要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作支撑。钱从何来?广告和其他经营性收入。所以,电视媒体重视经济效益并没错。然而,经济驱动型的媒介经营模式之所以遭到非议,源于这种模式容易忽视了媒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媒介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只有兼顾,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式效益”。就电视媒介来说。其效益关键看节目的质量如何。我们以为。电视产品是否达到“绿色节目”的标准,当以节目的效益为标杆来衡量。效益取向偏向哪一方(社会的和经济的),则该档目,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次品“绿色节目”。
  在这方面,央视的做法值得赞许。例如,央视定位于“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味”的科教频道,近年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充分印证了赵化勇台长“绿色收视率与频道品牌化并不矛盾”的论断。
  
  三、绿色节目的“落地”
  
  在电视领域,“落地”(land on)主要指某一电视频道所能覆盖的特定区域(一般以省界为限)。本文所指的“落地”,与这个用法不同,特指播出达到“绿色”标准的电视节目。此系“绿色收视率”物化的结果,也是实现绿色收视率的主要途径。
  “绿色节目”最终能否“落地”——体现在电视台所播出的具体节目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政策“落地”
  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电视制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播出。这是因为,电视媒介的主管机构,能够以法规的形式,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录制、编排以及内容的审查,作出具体的规定。来自境外的电视频道的落地如此,本国电视媒介的哪些节目适合播出,哪些节目需要做适当的修改,哪些节目不得播出,均由该国的电视制度说了算。由此可见。强调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倡导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绿色节目”,离不开电视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以我国为例。国家广电总局历来重视对各级电视台播出节目的监管。2004年,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禁止网络游戏类节目播出、“红色经典”不许戏说;2006年4月。广电总局规定;《超级女声》主持人不得有倾向性、要张扬主旋律等。
  国外也不乏类似的例子。前些年,泰国的电视节目也曾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在肥皂剧、游戏节目中随处可见,就连新闻节目也没有避免。为此,政府专门设立一个委员会,要求多制作老少成宜的健康节目,若违反规定,电视台会受到口头警告,然后收到警告信,如果拒不改善,将被吊销牌照。
  
  2 实践“落地”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制度下,电视媒体依照所隶属的政府部门的行政级别而分级。“级别”最高的,自然是中央电视台。在倡导“绿色收视率”,制作、播出“绿色节目”方面,作为国家电视台,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起到标杆作用,很难想像地方电视台能家家恪守节目的“绿色化”。也就是说,“绿色节目”能否最终“落地”。关键看各级电视台能否身体力行,自觉抵制不良的节目,拒绝低俗的栏目。
  
  3 反馈“落地”
  受众的意见性反馈。对媒体很有帮助。具体到电视媒体,经常听听观众对节目(栏目)的看法,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决定一个节目(栏目)的命运。我们将观众的建设性反馈意见,称作观众的“绿色监督”。电视媒体要想取得好评并实现品牌化,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真实需要,以此不断调整自身的步骤,跟上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步伐。观众的反馈意见得到采纳,一方面可以促进了中国电视媒体的人性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大众的品位和鉴赏水平。从而不断地向媒体提出改进的要求。逐步形成绿色节目与健康电视观众的循环。可见。“绿色”监督。其目的在于促使电视节目(栏目)的“绿色化”。在新闻上,媒体重视受众意识,受众的需求从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死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