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是伴随着院线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往国内电影市场在地域间的条块分割与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区域内发行业务的良性竞争正式展开,影片发行环节被有效减少,运营和影片交易成本得以降低,我国电影发行业的基本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与世界接轨的新型电影发行机制,推动着我国电影发行业驶入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推广数字电影电影发行步入数字科技新时代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业也经历着一次次重大变革。而今,全球电影业又迎来了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数字电影时代全面展开。数字电影作为新时代的高端科技产物,为电影发行空间的拓展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传统的胶片电影发行相比,数字电影发行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转而以数字文件形式通过光盘、硬盘或通过网络、卫星或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不仅为电影发行商降低了发行成本,进而推动了票价的降低,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数字电影发行还增加了发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数字拷贝的数量,更灵活地安排发行计划。此外,数字电影发行还完善丰富了电影的发行渠道,数字电影既可以进入高档数字影院放映,又可以下到乡镇和社区等二级市场、农村市场的中低档数字影厅放映,还可以在音像、网络等领域播放,为电影发行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3年12月,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全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数字影片的发行工作,其宗旨是落实国家数字电影规划的实施,提高数字电影市场经营运作和协调能力,吸引外来资本共同开发中国数字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发行业正式步入了数字化新时代.
而在后来的六年中,伴随着时代金典、华夏星火、广东大地、世纪东方等一系列各级数字电影发行公司和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的成立,我国数字电影发行的新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截止到2008年底,数字电影已经成为了我国电影发行业中不可被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2008年,在我国主流城市市场发行的数字影片达到86部,票房收入6.93亿元,占当年全国主流城市市场票房收入(38.84亿元)的17.84%。其中,2008年的2部3d数字电影《地心历险记》和《闪电狗》,更是分别取得了5949万元和4400万元的票房佳绩(数据截止到2009年2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电影发行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虽然目前在数字电影普及和数字电影发行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数字电影发展的相关政策,数字电影发行将成为推动我国电影发行机制改革、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随着数字时代、3g时代的来临,除了传统的影院发行渠道以外,电影的网络发行、手机发行等多媒体发行模式也应运而生,各种新型媒介发行的盈利模式也正在确立,这些新渠道发行的开拓者正在为中国未来的“大电影”产业发展进行着有益的尝试。随着新的发行渠道的不断出现,会使更多原本无缘进入影院的国产影片获得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而同时,我国电影发行体系也正在逐渐与好莱坞成熟的“序列化发行模式”相比肩。在这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电影发行业已经步入了世界电影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国有、民营和港资中国电影发行业百花齐放1996、2003年和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发行史上,对于电影发行主体变革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个重要年头.
1996年,随着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行业法律效应的《电影管理条例》的出台,非公有资本正式获准介人我国电影发行环节,但不具备一级发行资格,必须要与拥有发行许可证的国有资本合作,以代理发行的面目获得合法的发行地位,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03年6月。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后来做大的民营企业如“华谊”、“新画面”等公司已经瞅准时机逐步介人到电影发行之中。在这一阶段的电影发行市场中,市场力量与计划势力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共存,而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民营资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发展壮大自己,为数年后做大做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资本.
2000—2003年,是我国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实力得到实质性壮大,并正式走向成熟的时期,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他们已然成为国产片发行的重要力量,同时还体现在他们通过成功的市场运作和较高的影片票房,这些客观事实为自己的存在争取到了来自政策面的身份认证与认同——这些民营电影发行公司终于在历经数年的磨练后,在经济和管理体制上确立了其正式的电影发行主体地位.
以北京“保利博纳”为例,这个1998年进入电影发行的民企,2001年依靠发行《我的兄弟姐妹》(取得2000万元票房)掘得第一桶金,在2002年被电影局选中成为改革试点企业,当年签约代理发行了《和你在一起》、《寻枪》、《天脉传奇》等14部影片,取得了8000万元的票房收入,仅次于《英雄》的投资方之一、国内发行方“新画面”公司取得的1亿元票房。当年度全国票房9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占到50%以上,而民营电影公司发行的国产影片票房收入超过4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中影公司仍然独家经营进口大片发行的情况下,民营发行企业已经壮大了国产影片的发行业务。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2003年3月,电影局规定国产影片的发行领域,对国内的所有各类资本开放,只要够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金,有过代理发行三部国产影片(或者一部电影局推荐的国产片)的经验,就可以向电影局申请全国影片发行许可证,同年6月,“保利博纳”、“新画面”等七家民营企业终于首批获得直接发行资格,摘掉了“代理”的帽子,正式自主做起了发行。至此,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并立于中国电影发行市场之中,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主体出现了第一次变革.
而后,在2005年,随着cepa在我国内地得到进一步深入以后,香港电影发行公司也开始在我国内地的电影发行市场中崭露头角。截止到2008年底,香港安乐发行公司(2007年成功发行影片《色·戒》和《不能说的秘密》)、香港银都(在2008年成功发行影片《桃花运》)、香港骄阳和具有港资背景的上海思远发行的国产影片都在年度国产影片的票房排行榜上位于不俗的位置.
仅以2007年的中国电影发行市场为例(参见图1—1),在当年的年度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中,由民营发行公司参与发行的影片达到8部之多,而有港资参与发行的影片也有2部。至此,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港资在我国电影发行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此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发行人对市场和观众的不断了解和分析,我国电影档期意识逐渐成熟,影片营销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联合发行、区域轮动、以点带面等多种发行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使得一部部各类国产影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如《暖春》的区域轮动发行、《南京》的以点带面发行《、画皮》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联合发行等)。而就在肯定中国电影发行业获得的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意识到危机.
一方面,对于电影发行公司而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影发行公司作为连接制片和放映的“中腰”,并不具备像制片或放映那么明显的专业化优势。一方面,发行公司不具有影片版权和片库存量优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影院等终端实体资本,很难独善其身地谋求发展。所以,对于电影发行公司来说,它如果想要求得更长远、稳定的发展,就需要选择要么靠向上游的制片环节,要么选择渗透到下游的影院环节,即采用前向或后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发行公司创造崭新的发展机会.
例如,当电影发行公司选择进入上游制片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相依托,形成一体化的电影制片发行体系时,不仅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基本影片供应保证,保持发行公司可以维持正常的市场运作,降低市场竞争风险。而且,可以在影片拍摄的前期阶段就参与到影片的营销活动中去,更加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和完成影片的整合式营销,为影片获得票房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发行公司在参与投资和制片以后,还可以分享到相应的片方利润,增加公司的利润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同样,当电影发行公司渗透到下游影院环节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自有影院而直接掌握市场终端,这样既有利于有效监督影院营销宣传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发行公司利润中又可以多增加自有影院票房收入这一块的利润,提高自己的公司收益.
总之,对于电影发行公司来说,若想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求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绝不能止步不前,必须要开始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延伸,与制作、放映形成联结,实现垂直一体化,才可能使发行公司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目前,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和一定资金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如“中影”、“保利博纳”等,都已经率先主动地向制片和放映环节靠拢,着手实现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其中,“保利博纳”可以说是走在了民营发行公司垂直整合的最前列,首先,它向投资和制片领域延伸,经过近三年的投资,累积了60部电影的片库资源;其次,向影院建设和艺人经纪延伸,在2007年兴建影院的基础上,2008年又与英皇和成龙成立了博纳英龙演艺有限公司,签约了一批艺人,大力进军艺人经纪领域.
此外,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成为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的小型电影发行公司而言,如何在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其实仿效好莱坞“特色发行”的成功模式,专攻特色影片发行也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小型电影发行公司创业初期的发展策略.
而另一方面,对于电影院线公司而言,虽然电影院线制在我国从无到有,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在这几年中,院线制的改革和发展的确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院线数量过多,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旗下影院产权分散,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联结;院线市场开发不完全,浪费了大量可利用空间;院线之间的差异性不明,观众可选择性小;院线资产规模偏小,投资主体仍旧单一,吸引社会和海外资金能力有限,以及院线公司内部严重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和标准化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电影院线公司的长足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依法经营的电影市场环境。具体来说,在未来的院线发展过程中,电影院线公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造:第一,加强院线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影院线公司的整合,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以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品牌、统一供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有效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院线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并将“品牌建设”视为院线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力求靠自己的“品牌”吸引力吸引各方面投资,进入到“输出品牌、输出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二,鼓励院线之间的公平竞争,并大力发展院线间的差异化竞争。力争做到影片类别差异化、院线服务和院线形象差异化,以求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各种资本参与影院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参股、控股或独资线,加大新建现代化的多功能多厅影院的力度,加快影院建设的步伐,促进电影市场发展.
第四,注意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各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提供主旋律影片、艺术影片、“华语商业大片”、进口影片,实施供片文化层次的合理分流,并重点培育和发展艺术影片的“小众”院线,以促进电影生态环境的文化良性平衡发展.
第五,加大对二级市场的开拓能力,让各院线更主动地去关注那些市场活力相对较弱的地区,为院线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带动全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发展.
总之,在看到我国院线制发展所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目前我国电影院线制改革的障碍和发展的瓶颈,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院线制运行模式和先进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一步扩大院线经营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建设合理的电影发行渠道,实现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昌盛.
结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政治经济持续繁荣,电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中国电影发行业也在深刻变革的不断洗礼中,随着时代前进的轨迹,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尽管其中还有一些尚未成熟或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可小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电影发行体制的不断健全、发行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电影将和中国经济一样,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更强有力的身姿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