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影视教育论文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

2015-07-04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固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新闻 走出困局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革命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力‘式。”。这其中讲到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了人们的信息传受方式。
  在 网络 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层出不穷、迅猛 发展 的时代。数字技术在信息处理和传送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它和新闻传播形成了天然的结合,各类新闻网站、手机报、桌面信息视窗、大型户外数字屏、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以及博客、播客等新媒体都无时无刻不在向受众传递着新闻资讯,这些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体“时间”、“空间”、“身份”的“围墙”,使受众传受新闻信息变得十分顺畅和便利,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的时效性、互动性、文字声画结合的综合性、“微内容”的聚合性等特征,使传统电视新闻原有的传播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
  目前,新媒体正在挤压人们接触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也在迅速“蚕食”着电视新闻的市场。此时,电视新闻工作者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视自身的不足,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暴露的弱势
  
  1. 传播主体单一,传受互动性弱
  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电视新闻在传播主体方面是比较单一的。wWW.133229.CoM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传受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人人皆传者、人人皆受者”,并且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得到强化。反观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政策、体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传播主体更多的仅局限于中央及各省市县的“四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更多的是单向性的输出,而观众更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依托不断涌现的新媒体,“话语权”、“知晓权”正进一步回蚪受众,广大电视新闻观众特别是作为“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电视新闻灌输式的信息传达方式,转而把同光投向了获取信息更自主、表达意见更畅通的新兴媒体。最然传统电视也意识到了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吸引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连线、现场采访等方式,加强观众与主持人、编导、记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进一步吸引观众,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此外,为了突破传播主体单一的局限性,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征集民间dv拍摄突发事件、新闻故事的栏目,比如央视科教频道的《讲述》、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dv观察》,但相对于新视频媒体,这类新闻节日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其主动权仍掌握电视台一方。
  
  2. 传播路径少,信息覆盖面窄
  目前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主要还是通过卫星和地面有线方式进入家庭,讯息接收的终端也主要是家庭电视机,有人戏称为这是稍纵即逝的“客厅媒体”,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受收看渠道、收看时间和收看空间的限制,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路径,打破了信息接收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使新闻资讯的传播实现了较大范嗣的覆盖。特别是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截至2009年7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同时间段相比,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应对策略
  
  1. 继续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独特忧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职业化、系统化采集和发布新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实际上,媒体的权威性最终还是来源于它的公信力。《 现代 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1999),她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 发展 中日积月累而成的,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标,笔者自己概括起来,认为“公信力”应该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发现重大选题的敏锐度、分析问题的深刻性、时事评论的全面性等方面来衡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把关人”制度的相对宽松,信息传播的过度开放,导致充斥其间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作为公信力第一指标的真实性都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目前各类门户网站、手机报、博客等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上更多来源于传统媒体,自身没有专业

的新闻采访队伍也没有新闻采访权,导致新闻信息的传播暴露出“无序化”、“碎片化”、“浅薄化”等先天缺陷,而电视新闻媒体恰恰在报道的真实性、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也将成为未来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码。
  
  2. 加速媒介融合,扩展传播渠道,丰富报道形式
  新媒体的兴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电视新闻观众,但传统电视媒体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借助 网络 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速媒介融合,综合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渠道进行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电视新闻仍将有自己的受众市场。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为电视新闻报道建立起即时、顺畅、互动的播出渠道。电视曾被人批评为单向传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介可以将网络、手机等不同形态的媒介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优势。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电视媒体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使新闻报道更全面、更生动、更丰满。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体想象成为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电视媒介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机、相机、dv等设备拍摄的画面或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丰富新闻素材,弥补电视台新闻记者无法拍摄到的一些现场画面,利用其民间视角,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同。
  
  3. 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
  目前,直播报道可以说是电视新闻媒体最能有效抵御网络竞争的模式,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弱化“后续整理型”的对发生过的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式,倡导“实时直播型”的对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报道的理念。一个直播常态化、不问断播出的新闻频道其实就像一个内容不断更新的网络。虽然网络也可以进行直播,但它的内容资源远不及传统电视丰富。当前,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直播常态化方面,由于思想意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闻频道实际上只有其名而无其实,新闻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阵地,推进直播常态化也许是必需之举。
  在推进直播常态化,加速新闻传输时效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窘境,尽管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时效优势已受到了极大挑战,例如手机报、网络信息弹出窗口等形式各异的新闻传播方式,其传播时效性、接受便利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电视媒体。因此,更权威、深人、客观和全面的报道,成了电视新闻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手机短讯、网络信息大都是简单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满足公众深人了解事实的需求,而电视台的职业化新闻团队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为。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认为,受众对新闻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导致了传统媒体因为“时效性”而输给新媒体,却因为“深度性”而成为众多媒体类型中的佼佼者。可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报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是可施之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