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个别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说,9月18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明星赵薇穿着日本军旗裙在歌舞台上扭来扭去;大街上有些小青年穿着印有“大和魂”字样的T恤衫旁若无人的行走以及震惊中国的大学生马加爵现象等。
这一切都有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责任!由于应试教育的积重难返,历史教学忽视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忽视了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培养,从而导致了人们情感和人格上的空白,甚至做出损害了自己民族尊严的事情而不知。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呼唤人格教育迫在眉睫。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渗透人格教育呢?笔者认为,历史影视作品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宏观、微观及不能亲眼目睹的中外历史事件的过程、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动作展示在广大学生眼前,使历史课上得更生动形象,把中外历史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加丰满深刻,更容易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塑造心灵,丰富想象,扩展智慧。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利用影视进行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需要层次的教育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最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优秀历史影视片中表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及由需要引发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在解决需要中所表现的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
利用影视文化中的“需要”资源进行人格教育,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需要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例如,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宁愿在困境中清苦度日,也不愿放弃自由的生活而做新的奴仆。他说:“我不是伯爵,但我的灵魂比许多伯爵也许高尚得多。”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忍受低级需要的缺失,过着贫穷和困苦的生活,以此来实现他们更加完善的潜能。
还有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和获得事业成功,甚至不惜牺牲一切,包括生命,他们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这些人都有着高尚的需要目标,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成就动机的教育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成就动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它的高低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事业的成功。优秀影视片,特别是一些表现著名科学家和伟大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都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伟大人物成就事业的强烈动机,揭示出他们超出常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这是激励学生酝酿成就动机的“活水”。
例如美国人物传记片《居里夫人》中的居里夫人以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潜心进行镭的提炼和应用研究,由于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居里夫人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然而为了研究科学,她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三、兴趣的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一个人倘若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能自觉自愿,心力专一,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忘却一切困扰,积极进取,孜孜以求,出色地创造性地做好这件事情。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强、兴趣培养最佳的时期,有机地利用影视作品中触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指向的“兴奋点”,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在一起,一定会赢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不管他父亲怎么阻挠,他仍然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最后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通过类似影视作品为学生的艰苦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地接受历史学习与训练任务。如果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再延伸”、“学中做”“做中学”,将会广泛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爱好与生活情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思想性格的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宠爱多于严教,享受多于挫折。不少学生怕苦怕累,缺乏毅力,缺少恒心、爱心、责任心,在面对挑战与竞争中往往束手无策,甚至稍有不顺心就承受不了,造成“人格障碍”。而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想实现理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执著的追求。
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即便是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并且积极参与竞选。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在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在悄悄地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责无旁贷,而且要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升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人格的跨世纪人才。
作者:张江红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