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在影视作品方面的创造力呈现出了一个喜人的局面,从已成功举办几届的“理想”杯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及其他各类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影视作品大赛都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趋势: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才,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今高校在影视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具体的、个案的分析暂且放置一边的话,那么最需要探讨的就是目前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包括新闻类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本文所探讨的“影视教育”的概念,就特指在全国髙校影视类专业中所进行的高等教育这一特殊内涵。
诚然,在影视艺术无比迅猛地深人社会生活之时,影视教育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大、中、小学等各个档次不同规模和程度的教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社会全员的影视教育,尤其是当影视作品作为某种宣传工具的时候。而本文则着重探讨影视教育在大学的相关专业里表现出得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同样明显的劣势,对这一现状的详细分析,可以使我们找准目前高校影视教育发展诸多优势和劣势的原因;而前瞻性的研究其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影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影视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一、高校影视教育现状一优势明显
正如任何一片树叶都有两面一样,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面性。首先是它令人振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的变化。现在,高校影视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十年前相比,无论是同国外同行、同业的交流还是髙校之间的交流都不可同日而语。现今的大学生与社会密切而广泛的接触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社会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影视作品交流评奖活动,这些活动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开放的社会架构给大学生影视作品也带来丰富的表现内容和题材,在大学生影视作品中,虽然大学校园生活还是一个重要题材,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其他类型题材在大学生影视作品中的凸现。以在校学生一次普通的作业的选题来看,就包括:对“超级女声”杭州赛区的直击报道;专访现场评委柯以敏、黑楠;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别报道及对本地区商贸环境的关注等等不一而足。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举办各种级别类型的大学生影视作品评奖活动,也实际为大学生们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生活提供绝佳的契机:在内部环境上,节目主题开掘、节目内容编导须源于社会生活;在外部环境上,大学生们在采访拍摄过程中所面对和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当然地包括顺境和逆境,苦恼和忧烦,甚至冷眼和嘲笑,可以说,大学生影视教育的实践过程就是他们日后影视创作的一个“预演”,也是他们今后实际工作的一次绝佳的“彩排”。
优势的第二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创作观念上。当代大学生的影视创作观念是和当代媒体的影视创作观念同步的。大学生们在汲取最新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法方面是毫无障碍,不受阻滞的。在个性解放、追求创作自由方面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没有更多长期实践所带来的影视创作的窠臼或成见,他们能以更轻捷的身手来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纪实的观念及创作手法、平民的视角、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等等影视创作的观念已被他们运用得得心应手,这方面我们影视教育的显著效果可以立竿见影地得到印证——大量的观摩、交流、主创人员讲座、研讨都为大学生影视创作观念打开了一扇扇呼吸“新鲜空气”的窗口,在了解、学习、借鉴,运用甚至在形成自身观念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优势的第三个方面表现在硬件上,即影视摄录设备。在这一方面,影视摄录设备的轻型化、小型化、家用化使同学们在设备上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这是一个新的,正在生长的东西,它稚嫩,粗糙,不成熟……我不用去租机器,借机器,后期租机房,它想表达什么东西,想说明什么东西,它肯定是属于我的”。这样,也使他们的创作在硬件上受到的桎梏越来越小,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专心构思影视作品的题材内容和采访的深人透彻。家庭用小型摄录机的普及也使许多大学生在专业影视技能教育之前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影视摄彔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如果提供某个创作影视题材报道的机会或构思,他们基本可以跨越机器设备人门训练的关卡,直接进人到实际创作的最佳状态中去。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他的画面也许不是最佳画面,采访的技巧也没什么章法,但他们可以非常大胆地使用一般老记者也要慎用的“偷拍”、“暗访”,一个初通机器的同学的处女作往往比他在非常熟悉机器、完全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后拍摄的片子更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高校影视教育的最后一个优势就是人的优势一一高校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影视创作所提供的支持和鼓励。这些支持和鼓励既包括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常听创作影视作品的学生说其作品的出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是父母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的帮助使自己的孩子完成了他们一生影视创作的处女作;而学校老师为大学生影视创作提供的观念指导和技术保障也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体现在具体的业务指导、课程协调、外联内合等诸多方面。
二、影视教育现状——劣势同样明显
反过来,当我们在思考髙校大学生影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有这样几个问题比较突出而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首先,在当今中国,髙校的教育方针已经从所谓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实际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发展变化,过去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髙校犹如狂潮一般的“扩招”进来的学生,专业师资不足、机器设备不足、学生人学专业艺术素质不足等等都是制约髙校影视教育的重要因素。原有的面向均班15人一20人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明显已经不适用,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或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目前一直处于朦胧摸索阶段,并没有取得关键性的突破。传统的“精英化”影视教育模式能否被大规模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取代,理论界也一直争论不休——诚然,只有在丰富的量的层面上才会有质的提髙,只有在每年大量的影视作品的洪流中才能以一个较髙的标准去鉴别和遴选出精品,但是,影视教育也确属比较特殊的教育门类,大量的知识内容是经验性的、感性的,而非逻辑的、理性的,它非常需要言传身教,并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悟性和出色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高校的“扩招”浪潮使这一切都变得非常尴尬:面对如芸众“生”,无论哪一个善于“言辞生色”“眉目传情”的老师都会力不从心;而艺术素养千差万别的学生“济济一堂”,很难想像在课上本来就缺乏良性互动的他们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什么。
其次,连带的问题出现了,理论教学是教师“长袖难舞”,学生“囫囵吞枣”,而在实践方面更是问题多多——创作小组的人员组成规模越来越大,从三、五个人到现在的数十个人,机器设备的投人成几何级的增加了,即便机器设备满足了需要,但同组的若干人之间的协调交流又变得十分困难,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相互磨合、让步、妥协上,在这个“空聊”“幻想”的阶段,构思很难达成一致并付诸实际操作,真正进行了训练和操作的也只是其中两、三个人,多数是“袖手旁观”的“组员”,教学实践的效果很差。
第三方面也是影视教育中一个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学生的就业问题之所以比较棘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培养的现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较髙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较少、较专的社会需求与较多、较广的学校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相对发展滞后的影视类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等等,不尽理想的就业状况又会制约高校的影视教育的发展,所有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纠缠,使问题所呈现的面貌更加错综复杂。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在影视教育的具体环节上——已经有播出或获奖影视作品的同学所应该起到的教学模型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应该说,在目前髙校影视教育方面所出现的大学生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心血和智慧的凝结,是“少数派”的实验室作品,本来应该对该校影视教育的全局和发展进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型和示范作用的发挥并不充分,而"少数派”的实验室作品实际成了“精英化教学”的绝佳例证,可能是到了该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三、影视教育发展趋势一一摆在面前的时代课题
在对髙校影视教育的趋势进行前瞻的时候,我们当然地要联系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评论。面对髙校“扩招”带来的艺术类招生的热潮,我们可以把问题放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思考,比如,有的专家学者提出:“本科是通识教育,而硕士层次才是专业教育”^,即,本科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全科知识及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到了硕士阶段,再就影视某一个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专业教育,这个思路对解决“精英教育”模式和“大众化教育”模式的矛盾可以提供一个有启迪意义的解决方法。针对这一问题,也许许多的研究者还会提出其他各种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高校影视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即髙校影视教育未来的发展模式问题。
学生参与社会、参与市场的方式,学生作品面对社会、面对市场的方式还会越加丰富多彩,这将是高校影视教育的另一个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另一个方面是现代的大学生已经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适应了这个社会,更年轻,没有负担和包袱,所以适应的更快。那些热爱事业,有相当艺术感悟力并乐于影视实践的大学生们会更快找到“支点”(物质和精神方面),并更能脱颖而出,同时被市场看重而着力培养,走学校教育与市场培育互动的一条不一样的成材道路。
通过以上分析,髙校影视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日趋复杂,各影视类髙校类别不同,特点不一,呈现的发展脉络也将异彩纷呈,我们乐见我国髙校的影视教育成果卓著,同时,也期望大量的影视类专业人才源源不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