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2

2024-01-23 16: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目前是我国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渠道,担负着培养合格基础音乐师资的重任。然而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低下,无法尽快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自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始到20xx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再次颁布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间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转变着旧有的教育观念,不断吸收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然而,当高校面临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时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不仅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我们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调整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各高校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得到共识、推而广之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对本专业的发展尽一番绵薄之力。笔者认为,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专业方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很忽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能够从事基础音乐教学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从事音乐表演的专门人才,这一点和专业的音乐学院有很大的出入。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应该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基本点,追求的应是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广博,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积累,而不仅仅是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精深。这一观念目前在我国部分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中有了一定的共识,然而以下两类人群思想的转变也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教师思想的转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来自各专业音乐院校,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着美好的追求,然而他们大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并不透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行分科教学,各专业教师往往各自为政,教师只关心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很少关注学生在各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融会贯通,更不会注意基础音乐教育与自己的专业有着怎样的联系。因此,只有各专业教师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主动将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其次是学生思想的转变,据笔者多年在高校音乐学院执教的经验来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多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荣,上得舞台或上过舞台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儿,因而多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花费功夫,然而他们忽视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专业技能比不过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教学技能也相当欠缺。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建议在该专业学生进校之初便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这样既使他们的学习有了动力,又不至于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加强音乐教育类课程

  目前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的几个部分,除了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外,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息息相关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或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中,大多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大多数高校目前只开设了一门必修的音乐教育课程,课程名称主要为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一门以上必修音乐教育课程,有的院校还开设了少则一门多则四五门的选修音乐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多为必修课程的扩展,如中外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等。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将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增加音乐教育课程必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趋势。然而单纯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的提高,怎样科学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适用的音乐教育课程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因此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一是音乐教育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各类课程中是否真正占有核心地位,各音乐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否贯穿于本专业大学四年的始终,该类课程是否真正受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一致重视;二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真正贯彻了“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观念,如果开设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仅仅是数的增加,那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音乐教育课程必须紧紧地围绕胜任基础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来,必须注重实用性,笔者建议可开设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中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演奏、中小学音乐课课例鉴赏等实用性课程,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三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能够立足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目前许多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借鉴了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教育思想(如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并辅以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然而基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方法却几乎没有,学生只能运用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民间音乐素材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有时候未免牵强附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开设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课程。

  第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融合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融合,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些课程必须协同作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音乐技能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技能课程的目的,音乐教育专业学习音乐技能课程是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还是以当教师为目的,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然而许多学生对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未弄明白,总是把他们所谓的专业摆在首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虽然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都设置了主修课程,殊不知这仅是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需要,而远不是上舞台当表演家的需要。而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师总是希望他们的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总是用专业院校的方法和标准来要求他们,以至于很多学生虽然唱了一些大型歌曲或歌剧选段,演唱简单的少儿歌曲时却束手无策,虽然演奏了一些较大型器乐曲,进行简单的儿歌弹唱却一筹莫展。正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上既达不到舞台表演的标准,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应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居于以上情况,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除了技能技巧的学习之外,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技巧,还会主动思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教学规律,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如何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其次应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紧密的技能性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儿歌表演唱、小型课堂乐器演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

  对于音乐理论课程来说,除了少部分有志于将来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学,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又不能像技能课那样用于音乐表演,学习完全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然而不要说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有赖于音乐理论的学习,就是从音乐教师需要的综合素养来看,对音乐本体的分析、音乐相关文化的掌握无不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根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音乐教师中的“巧妇”,广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建构,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宛如空中楼阁。因此,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可改变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中一些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讲解,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所任教的音乐鉴赏课程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最开始在面对教材一大堆文字叙述中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照本宣科,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寻找教学音像资料,面对网络一大堆参差不齐的音像资料,学生由最开始不会辨别到后来能够找到艺术水平较高的音像资料,可以说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将来寻找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对于音乐教育类课程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绝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和音乐技能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协同作战,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课程应改变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开发各种实践形式,比如课例鉴赏、教案写作、中小学音乐课情境模拟、微格教学、说课实践等等,总之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

  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传统的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主要是对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展示,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实习与实作,一般安排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第四学年,无论从实践的形式还是渠道来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来说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进行模仿式教学。比如音乐教育类课程,以笔者长期执教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教育观念、教学规律,最终培养学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门课程中,笔者不仅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开拓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案写作再到课堂实践,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教学实践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再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截取其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行预习→上网收集资料→PPT课件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大家,教师进行引导与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等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音乐技能类课程,无论是钢琴、声乐还是器乐,需要的是综合性技能的运用,最忌讳的是学生一味埋着脑袋学,有时候更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学?学习内容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遇到问题是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都需要老师引领,如果适当开设一些技能类的大课,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践的机会,让高年级同学在初始入学的大课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二,提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是单一的音乐技能的展示,如钢琴、声乐或其他器乐,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合唱指挥等,这些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必备技能,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音乐技能的能力,也将有利于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三,建设教学实习基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进行,当前的情况是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实习时间短,不易老师指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一至四年级的实习目的与任务分阶段细化,学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实现双方互赢。

  总之,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应用型大学必须解决的问题,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今后高校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而教师资格考试就包括了对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渠道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都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笔者以己之经验提出的以上四点建议仅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个较初略的框架,还需要许多细化的工作,才能将该专业的学生真正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学论”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xx-2

  [2]王志军;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挑战[J];音乐创作;20xx-4

  [3]陈雅先;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分”“合”科问题的实质与路向[J];中国音乐;20xx-2[4]廖小芒;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人民音乐;20xx-5

  [5]刘沛;《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