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发展方向的分析—以甘肃

2015-08-01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研究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在甘肃省内高校的开设情况,并在一定的实地考察和理论依据上对甘肃省内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改革作出一定的建设性的措施与建议,如提出本土音乐资源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结合与统一,为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带来启示与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甘肃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发展方向

一. 甘肃省内开设音乐专业的高校与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比例分析

高校名称

所在地区

有无音乐类专业

是否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

上课形式

上课时间

(每周、小时)

兰州大学

兰州市区

课堂讲授

1.5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市区

课堂讲授

1.5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市区

课堂讲授

2

兰州商学院

兰州市区

课堂讲授

2

甘肃联合大学

兰州市区

课堂讲授

1.5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市区

课堂讲授

2

河西学院

张掖市区

课堂讲授

1.5

观察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甘肃省内开设音乐类专业的六所高校中,全部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同样,他们的上课形式也都是很单一的课堂讲授,虽然有的学校会聘请当地或者民间的传统文化传承者进课堂现场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这些学校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演出表现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但是却没有一个更为合理和丰富的课程标准来规范民族民间音乐课的发展。
二.形成省内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现状的原因及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把民族民间音乐课当做一门理论课程来研究学习可能是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的学习标准。音乐专业人士也都清楚,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有博士学位,每年有很多的专业人才毕业于民族民间音乐专业。但是对于大学本科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来说,不能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毕竟这些音乐文化来源于“民族”、“民间”,而如何使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真正的走向“民族民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有发现的眼睛,要有保护的意识
  作为西北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中就有很多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如藏族歌舞艺术、维族歌舞艺术 、十二木卡姆文化、哈萨克族文化艺术、蒙古族呼麦、长调、河州花儿、青海花儿、秦安小曲,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耳熟能详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形态。而往往身边的事物却不被发现和利用,所以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去发现和保护这些文化艺术瑰宝。
  2.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学生去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定期组织学生去民间采风,挖掘民族文化艺术;设置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的科研项目,鼓励同学和老师积极参加;设定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荣誉奖励,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与国家民委、民族艺术保护组织联合与交流,共同保护西北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3.制定相应政策,促进课程改革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却不是主要的。理论的学习是为了能好的掌握各个地方民族音乐的特点,系统的认识整个民族民间音乐的组成和发展脉络。而在掌握了这些之后。真正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才刚刚开始,学唱各个地方的民歌、小曲,掌握他们的主要特点,进而找出个人感兴趣的曲目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走近它们、走进他们、保护它们、传承它们。
三、 甘肃省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现今而言, 我们把流传于甘肃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艺术, 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1.民歌 甘肃民歌的种类繁多, 真可谓浩如烟海。 “ 花儿” , 是甘肃民歌中流行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长期以来为回、汉、土、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所喜爱。2.说唱音乐 兰州鼓子、兰州太平歌、贤孝(往往被视为“ 渔鼓” 、“道情” 类),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还应提及藏族民间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3.歌舞音乐 自宋元以来的《舞蕃乐》、《村田乐》、《秧歌》、《拉花》等, 都保留在今天的民间社火中,而唐宋时的《跑旱船》, 一直流行于民间,陇东的《大头和尚嬉柳翠》, 亦是沿袭了宋代的《花和尚》和《耍大头》。4.戏曲音乐 在甘肃戏苑里, 流行最广的是秦腔和眉户。其他还有陇南影子腔、高山戏、灯盏头(也叫“ 陇东碗碗腔” )等。
四、 省内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如何与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相结合
  甘肃省内高校应以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依靠,开展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改革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提升学生们保护文化的意识,为甘肃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下将提出几点建议仅供选择和参考:1.团体购票参观甘肃省陇剧院的演出;2.专门邀请民族民间的文化团体进入学校演出,鼓励任何专业的学生参加;3.对热爱一些地方戏曲的同学进行鼓励政策,鼓励他们经常演出;4.在学生们中间组织各类大、中、小型的社团,定期做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让更多的人得到知识的普及;5.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奖知识问答”,可以在晚会的中间、或者互动环节,以这种方式来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结语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需要达成全民性的共识,这也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作为高校来说,不论是音乐专业类院校还是综合类大学,一定要明确自身在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上的责任,只有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寻找出实施民族民间音乐课教学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个保障,也才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1期
 2.袁炳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中国民族音乐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9年出版
 3. 李晓燕:《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8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