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本文就旨在通过品读他的诗歌,研究他的人生轨迹,体悟一种忠君爱民、舍身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一种坚持理想正义, 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精神;一种蕴涵和升华了的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做生命选择的时代意义,他所留下来的是经典的文学瑰宝;丰富而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深邃而又意义的文化记忆。不断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追求高远。
关键词:屈原;屈原精神; 时代价值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在屈原的身上给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永恒的生命价值意义的体悟:——一种忠君爱民、舍身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一种坚持理想正义, 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精神;一种蕴涵和升华了的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做生命选择的时代意义,他所留下来的是经典的文学瑰宝;丰富而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深邃而又意义的文化记忆。不断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追求高远。
一、忠君爱民,舍身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
品读屈原作品,我们始终感觉到的是屈原 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 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一种爱国的精神。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 于不顾却心中始终担系着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心系祖国与人民。
屈原是忠君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就明确记述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足见屈原是个出将入相,能安邦定国的贤才。而事实大于雄辩,史书记载,在屈原任左徒、三闾大夫期间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他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并在其努力下,楚国国力大有增强。然他的人生几不得志,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他,奸人诬陷他。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有另外的选择。春秋战国,政治军事上:诸侯争霸,大动荡,大战乱,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自由开放。且各国国君都为了称霸需要而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因此当时一般的人生观都趋向于随机应变,正如俗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楚才晋用” “朝秦暮楚”的贤士能臣大有人在。孔子周游列国,张仪、苏秦游说六国,商君佐秦孝公于秦,范蠡、文种帮助勾践复兴越国,就连屈氏也有流徙于他国者,但无一人指责他们“叛国” 。如此,屈原完全可以游走他国,寻找一个真正能够识才、爱才的国君,一展他的报复,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没有,他没有离开楚国,没有离开他的国王。即使在流放之后,诗人仍不弃“忠君报国”之志,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 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 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道出了乘 “ 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强烈心声 ,希望自己能够和国君一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其忠君思想何等的鲜明,坚定!
屈原是爱民的。作为诗人屈原是浪漫的,可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务实的,是仁爱的。他忧君,他爱民。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要义,他积极践行着孟子所谓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仁政思想。而这一点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屈原的全部诗歌,渗透于屈原浪漫主义诗诗赋的字里行间。即使屈原在他政治失意的逆境之中,仍然心里牵挂着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长声叹息,揩着眼泪,对人民如此艰难的生活深表同情。秦将白起攻克郢都,楚王仓惶东迁,百姓四处逃。此刻,屈原目睹这国破家亡的惨状,更是痛心疾首,百感交集。“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激愤地呼号苍天,责问上天为什么向老百姓发怒降灾,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流离失所。楚国的大好河山已是满目疮痍,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其爱民忧民的思想溢于言表。诗人在《九章》中的《抽思》 中叙述自己的心境时写道:“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说明屈原就是在选择自己的出路的两难境地时,心里牵挂的依然是人民。这种深刻的人民性,无不让人感动,让人敬仰,其所体现的正是屈原爱国主义核心之所在,也是对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二、坚持理想 正义,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执著精神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尽管他的诗的成就更胜于他在政治上的作为。他和这一时期的其他文人士大夫一样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追求。《离骚》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政治抒情诗,整篇文章都在借“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对美政理想的追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勇气。然无疑这就极大的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因此“遭谗人而嫉之”他也就招来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攻讦、诽谤,而后被怀王疏远,无辜蒙冤,遭谗被谪。“深林杳冥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可无论面临怎样的打击与痛苦,生活的艰辛与窘迫,都不改其对理想的坚持,真理正义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执著。而是依然高呼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格言。为了坚持自己的
理想,甘心吃苦受难,依然不改初衷。龚自珍诗曰:“屈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屈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人物,诗人披肝沥胆,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正义的不懈坚持,这种自我意识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所激发出来的那种明知理想很难实现,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至死不渝的伟大情怀,成为一种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影响了后代无数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高洁的情操,不朽的精神,流芳百世的美名!
三、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做生命选择的时代意义
伟大的诗人屈原,他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可惜他生活在金戈铁马、战火连天,尔虞我诈的战国末年。他忠君爱民,他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在他的面前,始终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对立面:楚国贵族群小,卑劣小人的不断进谗,离间君臣。于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摆在了屈原面前,要么“与世推移”“随其流而扬其波”;要么“依彭咸之遗则”葬身江鱼之腹。屈原会怎么去选择呢?由于屈原的忠君爱国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即便它已经成为无法实现的渺渺云烟。屈原生活在一种巨大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可屈原偏偏就是个理想主义者,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理想的东西往往很美,可美的东西往往不真实”,于是理想主义者的诗人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做生命选择。带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带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化作了汨罗江的一圈水痕。
多年后,当我们再来考究诗人的选择,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众所周知,一般意义上的“死”只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轮回,每一个人都惧怕而又逃脱不掉的自然法则。人的心脏的停止跳动,大脑的停止思维,新陈代谢的停止循环。似乎死亡,生命的终结——都是上天安排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无法预料,无法逃避,只能被动的接受。可是屈原这里却做了一种积极主动、有意志的自愿选择。于是诗人的选择便有了一种生命意识,有了一种凝重而深沉的哲学内涵。
屈原走了,但两千年来,他的精神从未离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没有离开中国文人的价值趋向,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旨。他的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他以他的选择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他以他的死来昭示后人应坚持真理;追求正义与美的存在,敢于反抗一切不合理的丑陋的现象,义无反顾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以他的选择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升华了生命的本身价值,实现了灵魂的超脱与重生!因此,屈原的选择,是伟大而不朽的!他的忠贞、他的爱国、他的坚持理想,追求真理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所激发的高昂的独立人格为中国士大夫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因此,我说他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抉择中,屈原只是选择了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那种。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马茂元.楚辞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郭维森.屈原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毛 庆.屈原与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5]彭红卫.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叶秀山.西方哲学史[M] .江苏: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叶亦乾等.普通心理学[M].(修订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