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创新的路径和策略

2015-07-28 18: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之下,高中美术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渗透。本文中笔者就从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的交往能力、有效教学的原则等几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展开论述与探索。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要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各个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嬗变有所改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就要切实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展开实践活动,以期教师自身能够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为高中美术有效教学奠基。
  1.从课程内容看,美术课程中增设了反映美术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关注美术学科在理论上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
  2.从美术自身发展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方面美术创作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法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综合材料造型、现代艺术观念和环境意识等。另一方面,美术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对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流派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视野和角度更加广阔和多元。
  3.从学生的经验与需求来看,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杂志、展览会等多种渠道可以较多地获取美术信息。曾听说有这么一位学生,他非常喜欢画家徐悲鸿,于是他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有关徐悲鸿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画家的生平、生活习惯、美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履历、家庭生活、艺术成就等,单就对徐悲鸿的了解这一点来说,也许这位学生就超了很多美术老师。
  二、高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放眼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小组活动都十分有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在小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变换。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主导者、指挥者和控制者。但是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对班级所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主要以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为主。
  2.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组织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该选用哪一种比较合适,这是需要授课教师根据科目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结构、特点等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形式。
  3.注意多种评价及反馈方式的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动力系统。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一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这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三、美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
  交往交际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所提出来的崭新理念,需要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渗透,我们美术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交往交际能力,以自身的交往能力来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1.与同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会遇到有关作品的争议和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例如,分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学生难免会问到作品中哪一个是犹大,然而至今这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知识点。面对这样问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圆满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开放自己,加强与同学科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2.与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每个教师都不是全才,即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其脉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最重要的是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针对某学科中出现的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围绕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各自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特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四、美术课堂要坚持一定的有效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课是一门个体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欣赏课而言,同样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对于写生课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存在着授课的集体性,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个体性的矛盾。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授的集体特征和操作中的个性化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审美性的原则。美术教师一是传授给学生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二是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课在思想情感和培养道德品质上的特殊作用,搞好学科的德育渗透;三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直观性原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实物等等。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尽可能形象和生动。写生课必须是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的临摹,才能切身感受到线条、明暗、形体等的变化。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育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还需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美术课程改革,开辟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新局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