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情感教育,情感也自然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个演奏高超的艺术师,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共鸣。”在现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韵律”活动外,还包括了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等,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境,使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例如,教师上《叫卖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叫卖调”的形成和街头小贩的叫卖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集市的一角,用桌椅摆设的变化,中间两排的学生椅子背靠背,形成左右各一条较宽的过道,巧妙地创设生活中小商贩叫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桌椅创设的集市中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地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以适当的方式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功欲,让学生亲自体验、自主学习,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会加深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教师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特点,从而体会音乐的美,促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表演能力等的提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活动中的“情”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内容中来。离开了内容,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履之车。中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作品都蕴涵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第一论文www.dylw.net]。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教学内容的情感载体所负载的情感涵义,找到教学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情感发展的结合点,来展开一系列的情感化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教学活动内容的定度、情感目标的制定、内在情感因素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力求让认知过程和情感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例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之《黄河怨》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画面,血淋淋的图片已让学生很是震惊,然后再给学生欣赏歌舞剧《黄河怨》,通过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画面,听着悲愤的音乐,看着凄惨的画面,学生们的眼中已饱含泪水,群情悲愤,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三、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师用简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学生徜徉在音乐的大海洋中,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愿意亲身去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表现,拨动他们的心弦。
教师要有语言描绘、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调、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美”促“情”,以“情”入“课”,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欣赏舞剧《天鹅湖》中的“场景音乐”时,教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述,声音一会儿弱一会儿强,随着音乐的情绪,教师的语言也随之发展。学生在叙述对音乐地理解时展开了想象,而且能模仿老师,讲述得非常生动,在理解音乐情绪的同时,对剧中人物奥杰塔产生怜爱的情感。恰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的渗透无处不在,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给人带来愉快,为人创造联想,音乐更催人积极向上。只有不断地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情感教育”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激励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