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湖北民间器乐曲《大开门》的艺术性分析

2015-07-28 17: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中国传统器乐的传播和创作中,对器乐曲牌的运用是一大特点。每一个曲牌既均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作品,其母体(原生形态)又具有音乐基本材料的意义,通过“一曲百奏”的再创作,可以演化派生出千姿百态的“子体”性质的再生形态,乃至新生形态的变体。笔者学习研究冯光钰先生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变迁与“同宗”现象》、《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以及屠明的《湖北民间器乐曲<十样锦>研究》文章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有必要对器乐曲牌进行进一步研究。由于能力有限,首先从湖北入手,看《大开门》在湖北各地流传的情况。文章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进行采集研究。
  二、《大开门》的来源
  《大开门》的由来,通过查阅《中国音乐词典》,其中记载到《大开门》是《水龙吟》的另一种称谓,它是一种曲[第一论文 网(www.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牌,或简称发点。戏曲乐队常用的伴奏乐曲,有曲无词。用唢呐主奏,锣鼓配合。《水龙吟》的曲谱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成书出版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之二十七越角只曲中收入有一曲,演唱剧目是《月令承应》。查此《月令承应》为清代前期戏曲作曲家张照所编写。故可分析出这首曲谱在《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编定前就已流传。
  三、《大开门》的流传地域
  湖北的地理方位在全国处于较发达的中心位置,南来北往、东通西达,把南北的文化融合。特殊的地理条件使湖北民间器乐的分布自然形成四片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大致可划分为:鄂东、鄂西南、鄂北与江汉平原片。《大开门》主要分布在鄂西堂调、鄂北打调、牌子锣、襄河吹打以及府河傢业等乐种中。(1)鄂北打调主要是流传于鄂北片(襄阳市所辖襄阳区、老河口、谷城、保康、南漳、宜城、枣阳、随州以及神龙架、郧阳地区兴山县等广阔地区)。(2)牌子锣和府河傢业主要是流传于鄂东片(黄冈、咸宁、荆州三个地区和武汉、鄂州、黄石、沙市、宜昌五市)。(3)鄂西堂调主要流传于鄂西南片(清江沿岸的长阳、秭归、五峰、建始、恩施、利川、枝城等县市)。(4)襄河吹打主要流传于江汉平原片襄河中下游(襄阳以下的称襄河)。从流传的乐种可总结看出,这些乐种都属于民间吹打乐。吹打乐与其他乐种相比,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大型套曲结构和打击乐器的应用两个方面。
  四、《大开门》的乐队形制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共找出11首《大开门》,其中有3首其主奏乐器为竹笛,其余8首主奏乐器为唢呐,为比较起来更加统一,故选取5首都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大开门》。
  其次,从乐队的形制入手进行分析。由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并没完全把打击乐详细的注释出来,所以有些是从其谱例标示的锣鼓经中分析得出。(1)鄂西堂调除主奏乐器外,还加上鼓、铛锣、马锣(小锣)和镲,演奏人员共为5人。(2)鄂北打调除主奏乐器外,还加上鼓、小镲、大镲、小锣,演奏人员共为5人。(3)牌子锣除主奏乐器外,还加上碰铃、板鼓、堂鼓、大钹、铛锣、马锣、大锣、小锣,演奏人员共9人。(4)府河傢业除主奏乐器唢呐2支外,加上少量打击乐堂鼓、中钹,演奏人员为4人。(5)襄河吹打除主奏乐器唢呐2支外,还加上鼓、大锣、小锣、钹,演奏人员为6人。
  综上所述,可看出5首《大开门》都是以吹管乐器唢呐为主奏部分,打击乐器均使用了鼓类乐器。所有打击乐器均为1人1件。无论是主奏乐器,还是乐队形制,5首《大开门》基本一致。
  五、音乐形态
  为更有力的论证《大开门》的同宗现象,必须要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内在的一些共同特征。拟从调式、旋律音列、骨干音、音程关系、句末落音、曲式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第二,从音程关系来看,5首《大开门》中,每首都运用了大二、大三、纯四、大六度这些音程关系,都运用级进的音程关系。
  第三,本人通过这5首谱例进行分析,发现《大开门》的音乐形态基本一致,首部材料都运用3 2进行贯穿,对其进行加花变奏的手法。乐曲前四小节的旋律在核心音上都运用了3 2,旋律都围绕这两个音进行加花变奏。其中,牌子锣和鄂北打调用的是均分节奏,府河傢业和襄河吹打是对原形的第一个音进行时值上的缩小。鄂西堂调是对原形的第一个音时值的扩大。这种时值上的变化,使主题之间形成了音级时值上的递增。
  第四,各种腔句与乐曲终止,都是明确调式调性,展示风格特征、创造音乐形象的不同驿站或终点。它们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与艺术属性。这5首《大开门》在句末落音上也有相似之处,鄂北打调的《大开门》句末落音主要为do和sol;牌子锣的句末落音主要为do和sol;鄂西堂调的句末落音主要为do和la;府河傢业的《大开门》句末落音主要为sol;襄河吹打的《大开门》句末落音主要为sol。
  综上所述,在调式、旋律音列、骨干音、音程关系、句末落音、曲式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后,可看出这5首《大开门》,由于受流传地域的影响,旋律及结构形态有些殊异,但还是可看出其同宗的脉络。
  六、应用场合及功能
  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及情感表现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应用场合和功能来比较分析5首《大开门》也是有必要研究的一个方面。牌子锣是与民俗活动相依存而发展的,它被广泛用于民间的红、白喜事、迎神赛会、贺喜祝寿等活动。在红喜事,即婚礼中,奏大乐(两只唢呐奏)大开门,在白喜事,即丧礼中,大开门走合字调,以表哀伤。府河傢业的演奏形式分大乐、细乐、打板乐,庄重、肃穆的场合,礼仪性的迎宾、送客,奏大乐,《大开门》便在其中。襄河吹打是当地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曲牌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有一定[第一论文 网(www.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的规矩,《大开门》被用于红白喜事中。鄂西堂调中分为堂调和客调,堂调用于红白喜事中迎送亲戚宾客的曲牌,客调用于各种礼仪活动的开始与结束。堂调、客调均用《大开门》。鄂北打调曲牌用于民间红白喜事及春节庙会、玩灯舞会等场合。通 过对《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的记载分析,《大开门》主要用于红白喜事中,这5首运用情况基本一致。
 七、结论
  通过5首《大开门》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并不象《八板》、《柳青娘》等那样在旋律整体上相似,在乐队形制、音乐形态和应用场合及功能这几个方面,还是可以看出它们的共性。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音乐中,更是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首乐曲,但经过微观分析,可以论证这5首《大开门》是来自同一源头。对器乐曲的比较研究,本文是初次涉及,还存在一些并没完全解释清楚的方面,如《大开门》属于吹打乐,那打击乐的谱例分析还未涉及到,还需进一步收集研究。
  注释:
  乐种这一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的定义:“根据有自己地区性的传承班或师承关系,有一定数量的传统曲目,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当地的群众基础等四个条件,按民间已有的称谓,将其归纳界定为三大类12个乐种:吹打乐类有‘鄂西堂调、鄂北打调、牌子锣、土家八仙、沮水巫音、襄河吹打与府河家业’等7种;弦索乐类有‘老河口丝弦、宜昌细乐与江汉丝弦’等3种,锣鼓乐类有‘夹钹锣鼓’与‘花灯锣鼓’2种”。
  参考文献:
  ①冯光钰.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②中国音乐辞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第1版
  ③冯光钰.中国传统民间乐曲传播[M].华文国际出版公司,2002.8第1版
  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第14页
  ⑤《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第188页
  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第12,487页
  ⑦《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第26页
  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第979页
  ⑨屠明.湖北民间器乐曲十样锦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9(3)
  ⑩刘正维.传统音乐的两大终止群体[J].音乐探索.1994(1)
  {11}陆建业.简论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J].艺术探索.1997(1)
  {12}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2(5)
  [作者简介]孙思(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汉口学院讲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