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高校如何在传习民族民间美术方面有所作为正引起人们思考。结合美术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在此粗略梳理高校传习民族民间美术的途径及方式。
一、民族民间美术在高校的传习途径
(一)开发民族民间美术校本课程
目前国家规定每个专业的大致课程走向,同时留给各高校微调课程的空间。因此只要本土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足够丰富,当地的高校就可以因地制宜地把它引入美术课堂。以云南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开设民间剪纸、雕塑课程,玉溪师范学院开设民间陶艺、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公选课,实践证明它们都有很好的效果。其实,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传习民族民间美术的途径,客观上还有许多益处。
首先,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促成高校美术教育多元化发展。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高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院校之间生源质量也有差别。在生源、经费投入等各方面处于劣势的地方院校如何在社会上找到位置呢?寻找办学特色是其出路之一。而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所以地方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地域特征明显、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大力开发本土民族美术校本课程,这样才能体现美术专业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变劣势为优势。
其次,开发民族美术校本课程有助于明确培养目标,造就具有地域特点的美术人才。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由培养目标来决定的,反过来,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顺利达到培养目标的措施保证。我们天天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其实,培养传承人是核心。培养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的任务,各级美术院校(系)尤其地方院校责无旁贷。既然有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开发民族美术校本课程,并使其体系化。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几门民间美术选修课、公选课,但由于没有形成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随意性、缺乏指向性。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多半出于好奇,他们的学习难免停留在“了解了解民间美术”的层面,这与时下培养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的目标差距甚远。显然,在民间艺人急速递减的当代,需要成规模、上水平的学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和严整的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体系,使传承人培养落在实处。
在严谨的民间美术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美术院校(系)毕业生将成为具有地域特点的优秀美术传承人。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据近些年的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成为各类学校、培训班的美术教师,要么成为自由艺术家,前者可以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播者,后者则可以成为民间美术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其二是与民间艺人不同,他们不仅是民间美术人才,还是知识分子。从小学到大学,他们在系统的通识教育基础上获得美术专业知识。这类人才与民间艺人相比缺乏丰富的民间文化背景和地方性知识,对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感性体验不够。但是他们能够从学理上客观地审视民族美术,清楚地认识民间美术传承的使命,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传习民族民间美术。
(二)编写民族民间美术教材
要在高校传习民族民间美术,有了校本课程就必然要有相应的教材。相关各类民族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已迫在眉睫。在当代,因民间艺人断代、技艺失传的的情况屡见不鲜,抢救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呼吁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有许多独特的美术种类,已随关键传承人物一起谢世。宝贵的美术资源的灰飞烟灭,让我心痛惋惜,同时,我们不禁反思,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民族民间美术历来是采用“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而没有以一种文字的形式存留下来供后人传习。所有我们现在来做这项工作,分门别类地把民族民间美术编写成教材,这不仅是传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更是保护、挽救民族民间美术势在必行的伟大工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意义非凡。
接下来就是“谁来编写?怎么编写?”的问题。从现实状况看,大部分民间艺人没有编写民族民间美术教材的充足时间和物质保障,也缺乏相关的写作训练,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是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编写教材本来就是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实地考察民族民间美术,做好田野调查工作,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后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和整理,最后构思编写成教材。这个工作不仅是对“非遗保护”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教师个人而言也是有诸多好处的,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少不了与同事的紧密合作和交流,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教师逐渐培养探究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科研的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高校美术教师通过参加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还可以在这门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拥有话语权,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编写民间美术教材应该包括两大类,一是民族民间美术技艺类教材,二是民族民间美术史论类教材,二者缺一不可。
民族民间美术技艺类教材的编写相对而言要简单一些,就是把某种民间美术从工具、材料、制作工艺、制作程序等方面如实地、分章分节地作细致介绍。如有美术技艺难点,可以配以插图,还可以制作录像光盘作为辅助教材。
民族民间美术史论类教材编撰的难度就要大得多,毕竟“编撰”和“编写”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它要求编撰者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其知识面要涉及到美术学、民族学、美学、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它的撰写是不能被省去的,因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某种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不仅是对某种民间美术技能的表象认识,还要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及其美术发展史,只有这样才能从内而外地继承学习它。就像美术类学生除了学习各类绘画技能,还要学习《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史论课一样。
(三)培养、引进和外聘民族民间美术师资
民族民间美术校本课程体系建立了,并有了可供传习的教材之后,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师资。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却并不难求。前面说到,参加民间美术教
材编写的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是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研究讨论和实践学习的,只要加以培训是能够成为优秀的民间美术师资力量的,这是其一。
其二,任人唯贤。民间艺人中有许多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长时间在此领域的执著[第一论文 网(www.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坚守,生活已是举步维艰了。对于这部分民间艺人可以作为高校的外聘教师。一则是学校的师资需要,二则是对民间美术传承人的一种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一些民间美术工艺大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高校人才引进,而不必拘泥于学历、文凭和年龄的限制,民间大师在民间,特事特办。高校的民族民间美术传习不能叶公好龙,更不能空谈口号,否则将流于形式。
二、民族民间美术在高校的传习方式
建立了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相应的教材、解决了师资,这些传习民族民间美术必要的途径搭建完成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去学?换言之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去传习民族民间美术,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一)把民族民间美术课纳入学分课程,建立民间美术选修课
把民族民间美术课纳入学分课程,供学生选修,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了学分制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民族民间美术课。前面提到云南的一些高校开设了民间陶艺、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公选课,全校的学生都可以来选修,非美术专业学生选修的还很多,目前教学效果不错。学分制选修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喜欢就选,不喜欢不强迫,自主学习的方式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是随意性较强,更无法做到系统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也停留在了“了解了解”的层面上。
(二)建立民族民间美术工作室,有目的地选修民间美术课
许多美术院校(系)都建立了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就是建立美术下属各门类专业单独的教学系统,比如国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版画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书法工作室等。有的院校是高考报志愿时就对工作室做出选择,有的院校是美术学这一大门类统一招生,入校后经过一到两年的基础学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兴趣爱好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无论哪一种形式,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潜能优势,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个性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在美术院校(系)创建民族民间美术工作室,并在课程设置方面,从史论到技能再到实践进行有效的搭配和组合。该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就是民族民间美术师和传播者。这就给对民族民间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样的学习对于一个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来说就比较全面、系统了。
现在的学生为了考上大学,大多是在高考前接受过粗浅的学院美术培训,对美术学科只有一个懵懂的认识,民族民间美术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缺乏必要的认识。专业教师可以启发他们关注这一领域,预测将来职业与之有关的可能性。如果学生有意于做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人,就可以鼓励其选择进入民族民间美术工作室,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学习。
如果学分制的民族民间美术学习方式,只是一种泛泛而学的话,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就能更好地传习民族民间美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传承人的目标更加精准和专业。
(三)合理利用实习采风传习民族民间美术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有一次艺术采风机会和一次有专业实习机会,每逢采风,学生到野外走马观花地拍点照片或者做几个写生作业就返校,遇到实习,通常学生会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表格上盖章应付了事,没有合理利用好实习采风的机会,更没有田野调查、收集民间美术资料的意识。教师应该启发对民族民间美术感兴趣并有意于做传承人的学生,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艺术采风和专业实习的两段时间传习民族民间美术。
利用艺术采风开展田野调查。学生选好民间美术调查的地点,然后利用艺术采风的机会开展调查。教师在学生开展调查之前指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和学习调查的方法步骤,帮助他们找准调查地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行动之前就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提醒学生注意在调查中搜集文字、图片、访谈录等资料,以备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经过这的样研习过程,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就建立了一个理性的全面认识。这种传习民间美术的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利用实习机会,找到民间美术大师拜师学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最原生态和最直接有效的,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学到最纯正的民间技艺。其间的价值自不必说。
(四)利用撰写毕业论文的契机研习民族民间美术
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多半是空洞议论、东拼西凑、变相抄袭,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具有研究空间的点,拿着一个被别人说烂掉的话题,自然无法写出新东西的;原因之二是对要写的论题没有深刻理解和感悟,这是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的。教师帮助学生选一个民间美术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切入点是一举两得的。第一,解决了学生选题难得问题;第二,可以利用撰写毕业论文的契机研习民族民间美术。教师可以[第一论文 网(www.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鼓励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让学生去调查研究。由于其生于斯、长于斯,甚至自小就深受家乡民间美术的感染和熏陶,再有意识地去深挖细刨,会搜集到一些宝贵的资料和素材;也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学校区域内的一些民族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实习采风的时机进行实地调研,将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后,做成调查报告。如果田野调查报告写的比较充分,就是一篇不错的毕业论文,而且还可能是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地、全方位地了解一种民族民间美术,不失为一种研习民间美术的好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可能为某一民族文化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为“非遗”保护做出一些贡献。
总之,在高校传习民族民间美术的现实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而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传习民族民间美术的途径和方式尤为重要。为了不让民族民间美术奇葩枯萎、
凋谢,高校教师、学子们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笔者相信,只要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落实到高校教育中,大批的民族民间美术后起力量将不断诞生,他们将和民间艺人一起担负起传承传播民族民间美术的重任。
参考文献:
①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②宋生贵.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雁楸(1973.10—),女,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美术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