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围绕高考制度的改革即将出台一个方案,即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除少数一流研究型大学仍以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为主外,大部分高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这一改革实践对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的培养也要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培养的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培养目标上应更加强调向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教师进行转变。
一、当前音乐教师培养现状与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原有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沿袭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模式,与基层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毕业生成倍增长,但是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较小,毕业生数量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供需矛盾凸显,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社会上少年宫、群艺馆以及各类早教中心等课外和学前艺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这些培训机构对具有相关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求贤若渴,但满足要求的学生凤毛麟角,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往往来自于课外兼职的摸索和积累,既不专业也不系统。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认清发展形势,改革现有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创新型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并区别于音乐院校的分类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应该为社会音乐教育培养应用型音乐教师。传统的仅仅针对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同时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的模式变革也呼唤高校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各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应该是地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校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办很高水平的个人音乐会,当面对音乐课堂上的中小学生时却束手无策,因为缺乏教学能力而无法驾驭课堂教学。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是单一的音乐知识传授,更需要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及音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教学法技能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杭州市某少年宫需要招聘10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但是前去应聘的毕业生却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当陌生,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构成均无法驾驭此类音乐教学。
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根据办学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手段、实施动态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二、教学能力提升方法之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变革
当前,地方高校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强调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音乐教学类型、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范式、音乐教学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评价、国外音乐教学法等内容。要想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学法。分类培养环境下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引起培养目标的改变;培养目标的改变,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换;教学内容的更换,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
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了适应各类应用型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外,最主要的是要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力的训练。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增加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学习
国内的音乐教学法分类很多,根据教学特点分有讲授法、演示法、联系法、讨论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分又有音乐欣赏法、器乐欣赏法等。20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与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本质还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较之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对完整。尤其以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依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感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法课程内容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作为一线的教师,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法的学习和综合运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增加这五种教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也可以在社会音乐培训中进行使用,用途非常广泛。
(二)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课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1.课例教学法的大量使用
音乐教学法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单纯地用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实际观察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离课程教学目标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是教学上偏重音乐教学理论的传授。即使教师通过语言将问题情境进行讲述,学生亦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授课时更多地使用课例教学法效果就会大大提升。课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使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展开教学,就好似架起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案例观察和理解中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
在分类培养模式下,音乐教学法课程最重要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师职业开展有效的职前培训。通过视频或者教师现场演示的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观看和分析,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语言、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学生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模仿的范例。
2.“翻转课堂”和课例教学法相结合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教授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部分视频课例可以在课前完成,课内时间足够学生来完成课例重演,以增强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课例教学法讲究的是探究和合作,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显著强化包括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练习、节奏练习、注意力练习、即兴创编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翻转课堂”在课堂授课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形式,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协同协作形式要求一致。其在音乐教学法中实施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授课过程进行简单翻转,更是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享受音乐创造的热情等方面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根本性变革。“翻转课堂”的授课特点和课例教学法的特点相辅相成。其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讨论时间,更可以和学生的课例实践有机结合。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可以有效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变革途径之二: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创新
教师教育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理论性、实践性及个性的三大逻辑点的基础上发展的,由此看来教学实践相对不足几乎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在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后,学生需要通过两级实践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教学应用能力。
(一)课堂内实践
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设立专题进行教学片断的演练、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最后进行说课,请其他学生评课。这样既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又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完成教师教学的整个流程。
(二)课堂外实践
中小学见习和实习是高校学生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是对见习环节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在实习前期接触实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实习生进行备课和预讲,使之能够做到两个基本:基本能写教案,基本能上讲台。做好充分备课的准备,抓住上讲台前的最后提高自己的机会。
社会培训机构实习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渠道。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社会培训机构对音乐专业毕业生需求一直很大,所以学校在和中小学签订实习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遴选并发展优秀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在锻炼学生课外音乐培训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积极作用。
综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和实际社会需求相匹配。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结合办学特点,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所以必须根据当前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多元化技能应用型音乐教学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培养重点、目标、教学方法,使得所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各种需求。
(注:本文为2014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分类培养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教学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14WH02)
参考文献:
[1]邹丽霞.对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原因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4).
[2]张国琴.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2004(9).
[3]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3).
[4]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6]吴明徽.“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2013(7).
[7]修海林,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人民音乐,2012(3).
[8]杨小燕.以身示范,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
作者单位:吕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