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瑞昌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方式的探讨

2015-07-14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瑞昌剪纸的起源
  民间艺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出现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经一千多年历史而传承下来的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剪纸是人们满足精神需要和生活应用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瑞昌民间素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从这一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民谣,足以发现剪纸在当地的普及与热衷程度。瑞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可溯千载,现存最早的历史雏形是1972年在江西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晋古墓墓砖和随葬陶器纹饰,距今已有1800余年,上面的装饰纹图案与今天瑞昌民间的常用剪纸纹样如出一辙,所以专家推断,瑞昌民间剪纸至少起源于中国的汉代。
  唐宋时期是随着江西经济不断发展瑞民间昌剪纸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在当时,瑞昌剪纸在民间已根深叶茂得到了极大的普及,民间节日娱神活动以及白红喜事都是剪纸技艺的大展示。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向南发展,特别是[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到了宋代。宋代期间,江西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空间,民俗信仰、神话和传说成为一种民间艺术的发展前进动力。
  在瑞昌的南阳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瑞昌剪纸的神话和传说:相传在繁荣的宋代有一位剪纸手法巧夺天工、心灵手巧的姑娘,这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姓邹,有一天,她在窗下剪花,忽然听到村里敲锣打鼓,喜迎乡亲们抬着的元次山福主菩萨,恰巧她这一望被菩萨看中,倾心于她巧夺工匠的剪纸手艺,便化身蜜蜂问她是否愿意跟他走,邹姑娘想了想便答应了,于是拜别了双亲,随着元次山福主菩萨升天,后来也成为一个神。此事传开后,乡亲们将邹氏姑娘供奉为剪纸之神,为了表达对她的敬重,还特意用一百块“方胜”制作成“百花帐”为其组成轿帘,日后人们尊称为“邹氏太婆”。传说不一定真实,但“百花帐”确是推动了当地剪纸技艺的里程碑,制作“百花帐”需挑选一百个当地技艺超群的未婚女子来亲手制作,对于入选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更是向世人和异性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机遇。瑞昌剪纸能发展传承至今,传统民俗活动功不可没,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二 瑞昌剪纸的民间艺术特色
  民间剪纸艺术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艺术风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民间艺术的原生性是共通的,地理位置和地方民俗观念塑造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不同个性。瑞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在长江以南,坐落在南、北交汇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历尽一千多年南北文化的渗透与磨合使瑞昌剪纸既不同于北方剪纸又区别于南方剪纸,无论在题材、图案样式、剪纸手法、作品风格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继承了南方的精细柔美,又具备北方的朴实之美,直率简洁。
  瑞昌剪纸最初的艺术形态是从当时的女红中得到的灵感,随着东汉纸的发明,才逐渐形成现在独立的艺术作品——瑞昌剪纸。在瑞昌传统观念中,对生命的绵延,对婚姻的歌颂,成为瑞昌剪纸最恒常的题材,人们把良好的祝愿通过剪纸艺术品作为礼物或信物送给对方,在当地甚是风行。尽管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有些艺术“符号”是被剪纸艺人视为祖宗留下的宝典,剪纸艺人虔诚地代代相传绝不草率更新。各种习俗中使用较多的共性纹样及其对应寓意简单概括如下所述:年节习俗,春节及传统节日中家家张灯结彩、剪纸拉花,通过“梅兰竹菊、金鸡报晓、连年有余”等剪纸图案示意迎春纳福、万事如意等美好祝愿;婚嫁习俗,一般常用的题材有“蝴蝶戏金瓜、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童玉女、榴开百子、观音送子”等,寓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多子多福;祈子延寿习俗,在瑞昌属重头戏在当地非常流行,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此类题材剪纸作品最多。每逢寿庆,寿星的衣帽、寿堂、寿帐全靠剪纸作品装饰,其剪纸纹样多以“麒麟送子、松鹤延年、寿比南山、福寿双全”等;驱邪消灾习俗,大量应用了“鸡啄五毒、钟馗捉鬼、狮子趴球”等瑞昌剪纸作品。千百年来上述共性纹样在世袭的传承中普遍出现。
  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瑞昌剪纸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风格既不同于南方剪纸又区别于北方剪纸,无论在选材、图案样式、构图以及剪纸表现技法上瑞昌剪纸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题材内容,传统民间剪纸的题材主要是祈望宗族延绵、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第二,图案纹样组合的特征,瑞昌的传统民间剪纸采用图像学的手法即外轮郭表现法,表现手法与技巧灵活多变,以“花无正格,热闹为先”为创作的审美标准;第三,剪纸刀法独特,采用一种局部镂空的技法,剪刀已到位却没有镂空。艺人的剪纸手法外人看似随意,但手下的作品线条粗细结合、阴阳向背、曲直中有所取舍,这代表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审美取向,流露出一个群体的审美观念。以上诸点原生态的特征,共同筑建了瑞昌剪纸今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颇具创意的艺术手法,瑞昌剪纸艺术活跃于世界剪纸艺坛。
  三 剪纸艺术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成绩
  当历史的脚印步入20世纪80年代,大批瑞昌剪纸作品在国内比赛获奖并应邀在国外大赛中展出。瑞昌剪纸通过“口授手传”历经无数剪纸艺人代代相传,现已日趋成熟,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瑞昌市至2005年已成立了一百多个民间剪纸组织。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瑞昌剪纸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年后,瑞昌剪纸顺利升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昌剪纸在传承和发展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法开拓创作思路,选用现代生活题材,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目光。瑞昌市于1986年送出本地64位艺人的200件作品参加江西省文化厅组织的“庐山之夏文化艺术博览会”,进行专题展出,中国剪纸协会选出当中100件优秀剪纸作品在广交会上展览,立即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全国媒体纷至沓来。1988年,瑞昌剪纸艺人柯雪英、胡桑桂、刘诗英获得了特别奖项,新剪纸的代表人物吴志纯、张友清、陶俊生、周少瑞等作品被收入中国《雪花剪纸集》,另外,还有8件作品被邀请到美国得克萨斯州 ,展示和收集。次年,26位瑞昌剪纸艺人的39件剪纸作品入选北京全国美展。1999年,在南昌举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剪纸展”,20件作品在全国文化美术作品大展中全部获奖。瑞昌剪纸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成绩赢来了“中国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不断创新剪纸技法,瑞昌市涌现了一批以张友情、朱朴光为主的领军人物,当中剪纸艺人朱朴光成功创作了《红楼梦》长卷、《水浒一百零八将》长卷等剪纸精品,被省授予“农民艺术家”光荣称号,被国家批准为瑞昌剪纸传承人。2005年瑞昌地震过后,该市剪纸艺人为感谢党和人民帮助,创建了“总理在瑞昌”,“灾区人民感谢你”等作品,以表达诚挚的谢意。2008年,瑞昌剪纸艺人出版了“奥运剪彩——瑞昌剪纸集”一书,献给北京奥运会。瑞昌市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举办了“双百”人物剪影创作活动。“选取100位新中国成立时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和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为原型”,历经20天创作完成的200幅“双百”人物剪纸参加公开展览,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和报道的“香馍馍”。
  四 瑞昌剪纸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和更新,从而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也将随之改变。最终,瑞昌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在不断贬值,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一方面市场经济对传统观念的排挤,另一方面科学进步对民间习俗与信仰的挑战,科学进步的电脑绘画、雕刻浮出水面,让民间艺术迅速萎缩。有些人本想传承这门手工艺,因为生活所迫,最终不得不放弃。瑞昌剪纸艺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一批老艺术家的离世,剪纸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间从三千左右的人数下降到不到四百人,目前以剪纸为生的不到三十人,瑞昌剪纸所面临的现状令人担忧!
  瑞昌剪纸艺术面临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强大、人民团结的依据,它的发展和保护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振兴瑞昌剪纸艺术让其重新活跃在艺坛,一方面瑞昌市与九江学院合作,合作办学,让民间艺术后继有人,另一方面笔者建议创新思路,给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民间艺术由业余向专业转化,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瑞昌剪纸未来的发展与传承对策。
  1 创新思路,以市场经济推动瑞昌剪纸发展
  民间艺术如果不与时代同步,不与市场经济结合,只能走进死胡同。瑞昌民间剪纸只有通过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来向市场要盈利,以效益发展民间艺术。瑞昌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首先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一方面成立地方民俗博物馆,全面收集、抢救老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收藏新出作品,以免国宝流失。
  另一方面将瑞昌剪纸开发成旅游产品,如开发“瑞昌剪纸步行街”,利用市场的流动带动对外宣传,先打开国内市场然后再向国际市场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做些投资,支持民间成立文化公司从事剪纸作品的创作与经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主动性和创新的理念,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复苏和发展。让瑞昌剪纸与服装中的刺绣、印染结合,设计成剪纸花布,运用到纺织品市场制衣、床上用品和生活日用品等;与动漫中的人物、皮影等结合;与环境艺术中的软装饰结合以全新的形态传承发展。
  2 让民间艺术由业余向专业转化
  与学校联合,增设剪纸艺术公共课程,从孩子开始培养,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祖辈传承下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给后面的中小学树立了榜样。另外,通过文化系统增办刊物、注册网站可以提供艺人及新人们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创造条件办一个瑞昌剪纸民俗博物馆,一来收集展示交流作品,二来带动旅游开发,作为销售剪纸艺术品的平台。
  五 小结
  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历经了一千八百年左右的艺术奇葩,面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等不可逆转的大挑战,瑞昌剪纸走向市场和产业化势在必行,让剪纸作品从纯观赏性向实用性转化成为眼下重点课题,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建议为振兴瑞昌剪纸艺术与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冯隆梅、冯亚兵:《瑞昌剪纸》,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张功和、傅卫国:《剪纸之乡—瑞昌》,大江网,2005年4月9日。
  http://www.jxnews.com.cn/oldnews/n12040/ca814839.htm
  [3] 《瑞昌剪纸献礼北京奥运》,《浔阳晚报》,2007年4月30日。
  (闵娟,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黄丽,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