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民间艺术产业化批评

2023-12-05 23: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产业化,也许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且很时髦的名词之一。所谓产业化,即是将某种物品赋予一定能够进行交换的价值,使其成为商品,并能够进行批量化生产进行出售,形成行业产业化。这个过程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注意,自然的人工制作的物品——价值——产业化——商品——利润。对此笔者的解释是,这里的自然不是指包括山水树木、房屋建筑等的物化自然,而是一种艺术形式出现的必然性。伴随着人们生活自然产生的民间艺术品,在當代“由于民众的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等的改变,或者说传统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艺术的生存延续”①确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此时,一些有识之士则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观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势必是要将我们曾经认为是艺术品的民间造物商品化,组织人力进行加工、流通。既然是产业,那么就要讲求利润的,利润的获得当然是复杂的,但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改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等则是主要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试想,当印象中的民间艺术品以大批量复制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时我不知道还可不可以再称其为艺术品。从表面上看民间艺术是繁荣了,但制作者、工厂主、商家都是追求经济利益的,而因为功利思想的侵入,那么这个举措对于民间艺术的延续保护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大量庸俗艺术品的出现对人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又会如何呢? 

  当然民间艺术产业化还有其它方式,比如举办某种活动以宣传当地文化资源,呼吁更多人士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中来,这些方式在排除沽名钓誉、某些人趁机捞一把的情况下,笔者以为是善的举措,值得推广。但本文只是就民间艺术的商品化进行评判,上述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马克思在论述古希腊神话时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复活着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不朽的魅力呢?”②民间的造物艺术,是能够给予我们一种魅力的,我有一种感觉就是离开养育自己的家乡越久,就越怀念童年生活过的故土,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怀念儿时曾经玩过的玩具、游戏。玩具一般是要亲自动手制作的才有意思,游戏则是一种继承的式样,但规则有时可以由伙伴们一起商量决定。也许是因为童心未泯,也许是对童心所具有的真诚的一种感慨,而真诚,我个人以为恰恰是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 

  当我面对一件件民间艺术品时确有一种激动的感觉,有的是儿时经常接触的,像年画、剪纸、面塑等等,还有工具像木工用的各种锯、刨子、尺规等,农民用的耧、耕地用的劐子等等,其它还有各地的刺绣、皮影、日常用品和少数民族的银饰、服装等等,看着这些工艺品,确如张道一先生所言“它们以自己独具的性格和形象,构成了一个非凡的艺术世界。在这世界中遨游,不仅会得到一种民族精神的鼓舞,激发出一种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我们的民族,就是用这样的才智,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和文明的历史。”③长久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民间艺术产生的社会基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辉煌灿烂的成果,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没有功利思想的侵害而以真诚的精神理想渗透其间是其主要原因。 

  “当一个新的生命还在母体中孕育时,年轻的母亲们就已经为他生活的一切操劳了——绣着虎头的鞋,绣着辟五毒的肚兜,缀着长命锁的花帽,以及莲花形的小枕头,百纳锦的小棉被。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起,所看到的是一个浓郁色彩的天地,听到的是独特音调的摇篮曲,以至后来的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特别是一个农村姑娘,从少年起便学针线,剪窗花,做瑞饼;待到及笄年龄,便偷偷地为情人绣荷包,为自己制嫁衣;结婚后为子女操劳更是一番甘苦。实际上,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哪一方面不带着这种诗情画意呢?”④从张道一先生的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民间艺术的产生实不是因为物质的因素,物质财富是不能换来这种生活的,因为精神地追求渗透其间,基于对生活的热爱,民间艺术得以产生并绵延流长,延续至今。 

  我们知道,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一是在城市的市民阶层中,一是在广大的民间,民间艺术只有在真实、简捷与创造性的艺术气氛中才会产生繁衍。在城市中,因为艺术活动较为集中,市民有机会熟悉这些艺术活动,因此能够真正培养人们正确地去理解艺术;在农村,许多人大量从事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每个人都理解和欣赏这样的艺术。当城市中的市民和农村中的农民还没有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时,那么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是纯正的,对创造性艺术还是有追求的。但一旦伴随着产业化进行,功利主义的思想侵害到他们的心灵中,所谓的工业产业化影响到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那么所有人的审美能力就要下降了。 

  将民间艺术进行产业化生产在当代社会确实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缺失、审美异化的阶段里,社会上一些收入较少并且自负的人,没有找准方向,他们极其渴望用少量的金钱去购买一些装饰品,以显示他的生活品位。由于现代生活的便利,交通工具的发达,这些装饰品很快散布到各地,包括农村,甚至民间艺术尚未受到功利侵害的区域也未能幸免。民间艺术接触到功利主义,不啻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因为它带来了外来的有害倾向,损害了原先的清洁健康的环境气氛。这种气氛恰恰与功利主义相反,因为民间艺术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日常谋生的需要,也不是由于其它物质方面的原因,前面也提到过民间艺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内心的需要而发自内心的产物,只要这种情况还能保持,民间艺术就有产生的根基,就会有生存的力量。但一旦商品化、功利思想破坏了民间艺术的真正精神,那么民间艺术就不再是满足内心需要而发自内心的东西,却变成了为旅游者和礼品商店生产的商业化纪念品了。它不再是人们生活组成部分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物质利益的来源了。此时,民间艺术这种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它的源头换成了外在的商品化的艺术品制造中心,这些商品化的、批量化的所谓艺术品,成为人的僵硬思想和冷漠的机器合作制造的最乏味的东西。

    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其生产的商品所特有的低级趣味遍布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即使天真的孩子也未能幸免,这只要看一下现在孩子的玩具就明白了。对于孩子,我们本应用简单的玩具去引导孩子萌芽状态的想象力,让他自由地发展。可是实际不然,我们往往是从孩子对世界上的新奇事物开始有意识地感觉时起,人们就把光怪陆离、闪闪发光的小玩具塞到他的手中。这样,从幼儿园、家庭,直到市场、商店,成千上万种商品和用具,都带有着上述有害的低级趣味,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感染着所有的人,少年、青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穷人和富人,无一例外。面对这些,还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止一般人的审美能力最后下降到那种暴发户式的粗俗水平呢?这种粗俗的低级趣味在当代是空前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种种努力,当然不是简单地利用产业化、商品化生产,而是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在协调的秩序状态中进行和谐思考,使它成为绝后的。 

  有机秩序是自然宇宙的真正原则。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像大自然一样,它是如此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人们利用了与自然协调的原则进行艺术表现,民间艺术当然就会有生命的力量。但如果我们习惯了自然的和谐,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那么事物的发展在失去协调的状态时,必将会引来秩序的混乱,如同大自然一样。秩序的混乱所产生的后果只能是衰败和消亡,无论是对于大自然还是民间艺术,都是如此。 

  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提法,在笔者看来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提倡这个观点的人是从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这个善的角度来考虑,笔者认为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商品化是不能改变目前民间艺术后续乏力的状态的。这个提法从表面上看好像普及了民间艺术,关心、从事的人员有所增加,但正如本文所述,民间艺术一旦被功利性色彩渗透其间,而缺乏了真诚的创造精神,那么产生的无非是粗俗浮夸、缺乏审美的商品,消耗了自然资源的同时为当代物质化社会又增添了一批物质垃圾。 

  传统民间艺术本是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本身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如果让它成长还需要优质肥沃的土壤,在适当的气候、光照条件下,适时地浇水、施肥,精心培育,方能破土发芽,在没有人为破坏因素的前提下茁壮成长,最终枝繁叶茂。“要留住传统民间艺术,就要守护民间文化的生态,培养健全的文化土壤,正确对待民间文化传统,才能使民间艺术得以健康地传承,并获得文化艺术的新生。我们只有在重视自然生态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文化、艺术与人类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完整、健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健全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使民间艺术合理传承与发展,也是民间艺术乃至民间文化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⑤ 

  注释: 

  ①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8 

  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转引自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374 

  ③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374 

  ④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374 

  ⑤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6 

  參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