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的质性分析

2023-12-07 13: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问题的质性分析


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艺术管理人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高校及专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各学校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对于我国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的质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专业归属不明晰。艺术管理是艺术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艺术学与管理学学科特点不同,研究对象也不同,因此在学科专业定位上应注艺术管理专业的伦理性与价值性,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国内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是各学校艺术管理专业在涉及艺术管理专业学科定位的问题上,观点和论证存在着较大分歧。例如,有的高校把艺术管理专业划为管理学院的一个分支,隶属于管理系,而有的将其作为艺术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对艺术管理的专业学科定位不同,各学校学者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上,以及在理论体系建构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大相径庭的。这种情况表明,艺术管理的专业学科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地分析和厘定。艺术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模糊,专业学科定位不明,缺乏可论证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都不利于该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课程专业设计较为散乱。艺术管理专业,从本质上讲,培养的是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这种人才既需要具有对艺术的高度理解和鉴赏能力,又需要对各级各类的文化组织及其运行管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H,除此之外,还强调对市场营销和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和掌握。具体地说,首先,在课程设置当中如何把握理论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现实实践中,很多院校在专业设计和论证的过程当中,仅仅用一句“艺术与管理并重”就草草了事,这在理论上是可能是讲得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从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来看,艺术管理需要将管理学、艺术学、文化政策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化经济学等专业和课程相结合,这在现实中对于各学校、各学院以及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最后,在进行具体课程的设计和论证时,必须尊重艺术的内在规律性和特殊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管理所具有的比较严格的外部约束性。在任何社会中,艺术管理的实践都不能忽视外部合目的性的规范,都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为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而努力奋斗,这也是由艺术管理的艺术属性决定的。


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艺术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专业和学科。近年来,随着国家GDP总量的不断攀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等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一定意义和一定层面上都推动了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迅速崛起。但是,相对于繁荣发展的艺术管理实践,国内艺术管理理论的研究还相对滞后。由于对艺术管理的某些相关理论还存在分歧,缺乏统一的认识,各级各类学校在设置艺术管理专业时的专业重心、学科建设、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在艺术管理专业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各教育主体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足。艺术管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管理主体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和途径对艺术组织实施管理,以达到促进艺术组织发展,最终实现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的目的。艺术管理是连接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艺术管理专业的核心研究对象是艺术家、艺术成果和艺术市场,管理学的各种理论和手段是帮助实现其研究目的重要工具。总之,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亲疏程度,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和改革。各学校需要结合本校优势资源,办出特色,以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专门艺术管理人才。


二、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问题的量性分析


前面阐释了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问题中有关质的维度的分析与研究,以下将对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量的维度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师资投入数量不足。师资力量投入不足问题是目前各大高校在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中所面临的严重的发展瓶颈。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配备明显不足,个别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仅仅只有两名。更有甚者些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是在学校创办该专业后,通过自学,临时顶替作为该专业的授课教师的。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资源十分缺少,师资力量十分有限。虽然这个新兴专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真正专心于该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师资人才确实是“凤毛麟角”。我国高校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吸纳那些在艺术管理专业领域有作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学者,设立重点扶持项目,加以重点培养。另外,各高校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资金和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善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为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学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明显滞后于招生工作,尤其缺乏既熟练掌握艺术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艺术管理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


第二,人才培养数量缺乏。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师资人才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问题;二是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生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素养的培养、教育问题。我国最早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上海戏曲学校举办的“艺术管理专修班”,被普遍认为是艺术管理专业最早开展的人才培养实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大艺术院校以干部培训、成人教育为主要培养形式,培养出一批当时国家急需的文化管理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注意到艺术管理专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全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并且以本科教育为主,开始系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艺术管理人才。2005年,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CAAEA)成立,为全国高等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有效和实用的研究交流、信息沟通平台。近几年,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不仅各艺术类大专院校纷纷建立起艺术管理系,而且国内各大综合类大学也分别以学科交叉的形式开办艺术管理类专业。尽管如此“艺术管理”在我国仍属新兴专业,目前尚未形成完整而规范的专业建设体系,因此在人才培养数量方面,更是存在很大的缺口。如何保证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三,内外交流数量不多。在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经验交流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是国内交流不足;二是国际交流不足。一方面,国内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经验交流数量不多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随着目前我国创办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该专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也显露出了供不应求的苗头,因此,如何整合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现有的教育资源以扩大有效供给,以及如何促进我国综合类高校在管理学专业方面和艺术类高校在艺术学专业方面的优势资源的融合与交流,进而更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将成为一个意义深远、影响深刻的重大课题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在国际交流层面也明显存在着数量不足之欠缺。这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国内只有少数较早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正在筹划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联系。除此之外,我国国内其他的普通高校及艺术院校都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与国外艺术管理专业进行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经验和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保证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在起步阶段就能与国际接轨,是不利于吸收、借鉴国外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的。


三、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发展问题解决的质量策略


党和国家都十分注重创新,作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也不断强调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创新。党和国家制定的近两个五年规划都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想要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必须要为文化经济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艺术素养和眼光,又有管理、决策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艺术管理人才,因此,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必须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稳妥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其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明确专业学科属性。想要促进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艺术管理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倡导对艺术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索。社会对于艺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是我国目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然。艺术管理专业在国外已经开设了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也开办了十余年左右。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已经超过百所,其中不仅有综合性大学,也有艺术类院校和财经类大学。但是,纵观这些高校已经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有的是按照普通类方式招生,有的则是按艺术类招生,招生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生源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相关政府教育部门没有给艺术管理专业指定统一的培养目标与方案,这些因素毫无疑问地都是不利于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如果我国高校能够在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问题上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这对于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将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众所周知,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趋向于艺术学学科,其旨在培养适应于我国当今经济文化建设领域,可以从事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经纪活动、艺术传播以及艺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创意人才。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突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然而将其设置在艺术学院更为合适。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应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指导。基于艺术管理活动的复杂性特点,只有在充分遵循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的同时,又谨慎地遵循艺术活动的特殊规律,才能取得艺术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只有坚持以艺术为基础,以管理为指导的基本方针,才能促进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其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投入,培养专业学科人才。师资力量是我国目前各大高校在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时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师资而言,由于这个新兴专业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力量强劲的起步和快速壮大阶段,所以我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官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我国高校应该不拘一格,吸纳那些在该领域有作为的人才,邀请这些人以讲座的形式或者特聘的形式,用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现身说法,为高校里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我国各大高校还应该共享师资资源,定期进行学术间的交流。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很好地促进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提高全社会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另外,高校应该营造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成长和培养的良好环境与氛围,调动他们对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就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更加重视本民族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内部管理意识,以本民族艺术文化为自豪,积极管理、传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艺术文化。


最后,必须加强专业横向交流,实现专业学科协同创新。由于艺术管理专业是艺术、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在实现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而发展形成的新专业,所以我国高校原有师资配备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导致艺术类教师不懂经营管理,同时管理学教师又不懂艺术创意和鉴赏,这种教师素质结构明显不符合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在加强学科间合作的同时,整合原有院系和专业师资之力量,通过加强拥有不同专业特长和知识的教师、学者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知识互补,进行协同创新,逐步完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另外,我国高校还应该邀请国外从事艺术管理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活动的相关专家学者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与此同时,各学校也可以派出优秀的教师出国培训,以进一步增强专业知识和人才素养。这样才能为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高丽娟(沈阳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辽宁沈阳1100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