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探索当前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

2023-12-05 1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推进到新的阶段。从2003年到2013年历时十年的国有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参与已经完成了者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而且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原来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也已经向特色化发展模式转变。而文化事业也进入到新的阶段,从2015箱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文化发展的工作要求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到文化部等部门2015笫月部署《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也从对文化的传承、保护、导向引领扩展到为公众提供更为均等化、标准化的文化服务。在这样的宏观前提下,要求艺术机构今后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进行艺术创作、演出、保护、传承等,更应面对市场、面对公众,既要有市场生存能力,又要有社会服务能力,对艺术管理的管理对象、管理使命和管理方法等都出现新的要求,因此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原有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艺术管理工作要求。因此,肩负着艺术管理人才培养重任的各艺术院校,应该就如何培养出经世致用,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艺术管理人才做认真的探索。


一、当前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应用型艺术管理人才的适用性


准确把脉分析当前艺术管理人才需求特点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当艺术管理的工作任务发生转变时,对人才的要求必然相应转变。


1.当前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


目前我国文化艺术市场活动空前活跃,电影、电视剧、画展、话剧、各类文艺演出、音乐会、演唱会等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消费产品。仅就演出市场一项,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5审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表明,2014年度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34.32亿元,其中专业剧场演出8.02万场票房收入66.09亿元,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0.14万场,票房收入25.69亿元,旅游演出6.02万场,票房收入38.37亿元,演艺场娱乐演出47.81万场,票房18.17亿元。仅从演出市场反映出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文化艺术市场活动已经达到非常活跃的阶段,市场效益也非常可观。同时各类新兴艺术机构不断涌现,使得一些高层次的艺术管理人才,如艺术经纪人、策展人、项目策划人、节目制作人、剧目管理这些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具体体现为:


(1)市场需求数量大


在2012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范周教授指出:"在中国产业界流动的文化产业从业人才,与国外相比明显有质与量的不足,现在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虽多,但在校园内受到的教育与企业并不接轨,因此在校园内的文化产业教育需要调整。”一方面是日益增多的艺术机构需要专业的人才来管理运营,艺术项目和产品需要人才来做市场推广;另一方面是艺术管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在我国起步较晚,如今虽然全国开设类似专业的学校并不算少,很多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都已开设了艺术管理相关专业,但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熟。面对市场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高校的人才供给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匮乏。


(2)对人才的综合型实践能力要求高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统筹型、运营型、管理型的业务领域,要求管理人才具有综合的素质和超强的实践能力。艺术管理者主要从事的是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文化艺术活动做系统性、创造性的服务,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架起艺术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的开发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的潜质,为艺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着增值作用。具体的工作包括文案策划、营销推广、艺术项目运营及制作、资金筹集等。这些工作强调艺术管理者作为主体的参与性与实践性,需要依靠主体的实际努力来直接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思想观念的层面上。因此,艺术管理人才要适应和满足职场要求,就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型实践能力。


2.艺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行业适用性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另一种人才类型,要求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将知识和理论转换成实际工作成果的综合素质,即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因此,相对于艺术管理专业而言,其应用型人才定义应是: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营销和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意策划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有较为综合灵活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能够充分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将其转化成现实的艺术项目和活动,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文化艺术活动做系统性、创造性的服务,实现艺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增值。


从以上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组成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应用型人才才能符合当前和未来艺术机构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能根据艺术管理对象和手段的变化适时更新工作方法,创意性的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培养艺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策略化措施。


二、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与目标


1.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


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是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质需求,针对现实行业中艺术管理工作的变化,使学生获得能胜任工作和有利于未来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因此,其任务从浅层上看是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进行实践型教学和实训,缩短学生就业后适应社会、适应现实岗位的时间,但其深刻实质应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所承担的社会使命的转变,高校不再封闭、保守的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与技能,而是面向社会,根据现实需要指导和引领学生自发性积累创意性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淀必要的素养与能力。


2.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而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将培养出的人才分为以学术性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以开发性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和以技能性为主的实用型人才三种类型。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是"211”、"985”等重点院校的任务,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任务,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则是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任务。作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地方艺术院校,培养应用型艺术管理人才符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因此,结合艺术院校和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艺术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跳出具体的艺术门类的技能培训,在大艺术管理的概念和条件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经济、具备艺术市场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运作特点,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具有较强的创意创新、组织策划、领导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品和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突出实践性的艺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正如前文所述,应用型人才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复合能力、动手能力强,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灵活应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实践性"是其人才培养最应体现的特征。因此,人才培养的方法也应围绕"实践性"来进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其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这要求高校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形成立体式、全阶段的环环相扣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建设、专业活动等方面。


1.对实践内容加以界定、区分星必要前提


艺术类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往往有较好的基础,教学单位和教师也比较重视艺术技能的实训。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条件让艺术管理的实践教学更容易走入误区,所以区分和界定艺术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就成为必要前提。作为培养艺术管理者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为艺术技能的实训,而应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前提下,进行各种艺术管理能力的实训,这些艺术管理能力包括在前期进行艺术活动的可行性、市场潜力的调研、资金筹措渠道分析的能力;在中期进行艺术活动、实施的各种人财物的管理能力;在后期进行推广、营销,以及面向公众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服务等各种实际能力;还有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策划新的艺术活动、项目,或者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渠道和方式进行艺术营销的能力等。综合类艺术院校在这一点上有良好的优势和基础条件,由于艺术学科门类齐全、艺术活动五花八门,所以更有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复合型的艺术管理能力实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各种艺术类型的艺术活动,在各类艺术活动的参与、组织中锻炼各种艺术管理能力。


2.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实践课程比重


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但相对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都缺乏规范、系统的安排,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完全的促进和保障的作用。因此,未来应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本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制定和形成相对稳定、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实践课程科目的设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以防脱离现实)、学时学分的分配、课程考核方式、师资构成、实践教学资源获取的保障机制等,为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3.在教学方法上,引入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完成一项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任务,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对艺术管理专业来讲,项目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接触完整的艺术项目,使学生可以直观、全面的感受各类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重心和工作要求,帮助学生将平面化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实施运作中。项目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教师把握项目的战略方向,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答疑解惑,沟通上下关系,学生完成项目中具体的战术性工作,在不断遇到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学生会通过项目实战切实体会专业实践,为未来走向社会储备实践经验。


4.广泛开发建设各种实训平合,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把传统的理论从教室搬到现场,把课堂讲解演示变成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论应用的现场,现实感知、接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场教学的场地,可以选取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实训室,或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外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来进行。


(1)建设校内实训室


实训室、实验室是校内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的非常理想的平台,通过实验室可以模拟艺术项目运行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管理内容,例如表演艺术的整个舞台管理、视觉艺术的展示空间和展示手段运用、各种艺术活动的票务营销,和艺术机构的管理软件设计与使用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亲自观察、体验现场管理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实践实现对专业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训室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行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仿真性和超前性设计,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重要要求是设计和规划建设内容与行业需求高度结合,而非单纯追求设备的高精尖。另外,在应用实验室教学方面,注重提高试验室使用率与使用效果,要物尽其用才能切实发挥实验室的教学作用。


(2)开发校外实训平台 


除了建设校内实训室以外,还有必要借助社会资源,开发校外实训平台,这样就能让学生接触到最直接真实的工作环境。就艺术管理专业而言,这些可能的校外资源包括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出版社、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画廊、艺术院团、博物馆、美术馆、会展公司、电台、电视台等,学校与艺术机构、艺术企业或者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校为机构提供实习人员或者专业信息咨询等。学生借助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实训,可以更真实、直接的接触现场工作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实习完毕,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实习心得,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


5.以专业塞事话动检验教学成黑


学校定期举办专业赛事或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各类专业赛事,是一种有效的使学生体会专业内涵、强化专业技能的方法。积极开展和参加一些与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项目,如项目挑战赛、创意策划大赛,将对学生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艺术管理教育者学会每年举办的"全国艺术管理未来CEO争霸赛”,该赛事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大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开辟了艺术管理专业新的竞赛视角,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形式生动的竞技大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其在备赛、参赛过程中,组建团队、积极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赛中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知名机构,如谷歌、新浪、腾讯等举行的各种创意大赛,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衡量和检验。当然,举办大赛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就是要强调学生的执行力和方案的实效性,即学生所策划的方案必须能够在现实中实施,而不是停留在空想阶段,这样举办大赛才有意义,才能真正通过比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对《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进行了修订,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将原文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升格为艺术学门类,这无疑为艺术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社会对艺术管理的人才需求也从单纯的数量需求发展为对复合型人才的类型需求。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力军的艺术院校,要承担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任务,就要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适应现实社会艺术管理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的变化,根据行业需求,将实践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发展成为方式科学、环节合理、部署周密的完整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切实建设一套有针对性、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这需要艺术院校不断思考与努力。


作者:齐慧姝,刘振华(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